接触器的接触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26741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5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器的接触板,包括固定触点支撑部与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由具有厚度的大致扁平的导电金属板翻折构成,并且所述导电金属板翻折后相对面相贴设置,所述连接部的除翻折处外的其他一侧至少设置有两个与导电金属板呈一体并具有宽度的延伸臂,所述延伸臂构成所述固定触点支撑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提高发热电流、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Contact plate of contactor

The contact plate of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ntactor, comprises a fixed contact supporting part and the connecting part, the connecting part is made of conductive metal plate with a thickness of roughly flat folded, and the conductive metal plate folded relative surface of the connecting part of the set, in addition to turn at the other one sid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and a conductive metal plate is integrated and extension arm with the width of the extension arm of the fixed contact support. The technical proposal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high heating current, and low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器的接触板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接触器的发热电流,可以采用接触器触点并联运行的方法。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板,通常包括固定触点支撑部与连接部,为了提高发热电流,连接部的厚度需要大于固定触点支撑部的厚度。现有技术中,接触器触点并联运行时,接触板大致采用两种不同方式。第一种是固定触点支撑部与连接部采用分体式,并且两者采用连接件相固定,参见附图1,其固定触点支撑部I与连接部2两者通过不同模具对导电金属板进行切制而成,因此生产麻烦、且提高了成本,并且两者通过连接件连接,体积较大,增大了接触电阻,降低了产品性能;第二种是由两个整体的零件3、4构成,参见附图2,每个零件3、4都包括连接部301、401与一个固定触点支撑部302、402,两个零件3、4的连接部301、401相叠构成接触板的整体,此种方案,虽然两个零件3、4可以通过相同的模具对零件3、4进行整体切制,但是两个零件3、4的固定触点支撑部302、402需要向相反的方向弯折才能使得两个零件3、4相叠构成接触板整体,因此存在加工不方便的缺点、零件数量需要配对,并且由于两个零件3、4的连接部301、401相叠,很难保证两者连接部301、401之间相贴的紧密性,当紧密性不好时,同样增大了接触电阻,从而降低了产品性能,再且,对导电金属板进行切制时,由于一个零件3、4只切制一个固定触点支撑部302、402,因此产生的废料较多,而造成导电金属板的浪费。并且,交流接触器具有多种电流规格时,上述两者方案,在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改变接触板的宽度尺寸,因而需要不同的模具对导电金属板进行切制,从而提高了生产成本;并且,在接触板的固定触点支撑部302、402的宽度改变的情况下,需要与固定触点支撑部302,402宽度适配的交流接触器的底板也需要改变,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高发热电流、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接触器的接触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接触器的接触板,包括固定触点支撑部与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由具有厚度的大致扁平的导电金属板翻折构成,并且所述导电金属板翻折后相对面相贴设置,所述连接部的除翻折处外的其他一侧至少设置有两个与导电金属板呈一体并具有宽度的延伸臂,所述延伸臂构成所述固定触点支撑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时,可通过模具对导电金属板一次切制,并且针对不同型号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板,可通过相同的模具对不同厚度的导电金属板进行切制,从而无需改变接触板的宽度尺寸便能适用不同型号规格的交流接触器;连接部由导电金属板翻折构成,固定触点支撑部与连接部呈一体设置,减小了接触电阻,提高了发热电流,增强了散热与导电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各延伸臂置于所述连接部的翻折处的相对侧,并且各延伸臂置于导电金属板的同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电金属板便可切制呈两个延伸臂置于同一侧的长条形,有效减少了切制废料的产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各延伸臂设置有弯折端,所述弯折端以与导电金属板翻折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折设置,弯折端的外壁面上固定有固定触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弯折端的弯折方向是可见面,如此设置,导电金属板向可见面另一方向翻折,使得产品更加美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导电金属板的壁面上设置有直条形凹槽,所述导电金属板沿该直条形凹槽相翻折,并且直条形凹槽两侧的壁面相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导电金属板翻折后,其相对面能够更好的相贴,进而降低接触电阻、提高发热电流、增强散热与导电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导电金属板的壁面上设置有凹凸网纹,所述导电金属板翻折后,凹凸网纹构成网点状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导电金属板翻折后,网点受压变形,更能达到完美接触,增强散热与导电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接触板一的结构图;图2为现有的接触板二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3,本技术公开的接触器的接触板,包括固定触点支撑部I与连接部2,所述连接部2由具有厚度的大致扁平的导电金属板3翻折构成,并且所述导电金属板3翻折后相对面相贴设置,所述连接部2的除翻折处201外的其他一侧至少设置有两个与导电金属板3呈一体并具有宽度的延伸臂301,所述延伸臂301构成所述固定触点支撑部I。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时,可通过模具对导电金属板3 —次切制,并且针对相近电流规格的不同型号接触器的接触板,可通过相同的模具对不同厚度的导电金属板3进行切制,而无需改变接触板的宽度尺寸便能适用不同电流规格的接触器;连接部2由导电金属板3翻折构成,固定触点支撑部I与连接部2呈一体设置,减小了接触电阻,提高了发热电流,增强了散热与导电性。本技术技术方案,延伸端可以设置在导电金属板3的不同侧位置,只要导电金属板3翻折后能够使得延伸臂301置于连接部2的同一侧,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各延伸臂301置于所述连接部2的翻折处的相对侧,并且各延伸臂301置于导电金属板3的同一侦U。如此设置,导电金属板3便可切制呈两个延伸臂301置于同一侧的长条形,有效减少了切制废料的产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各延伸臂301设置有弯折端302,所述弯折端302以与导电金属板3翻折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折设置,弯折端302的外壁面上固定有固定触点4。如此设置,由于弯折端302的弯折方向是可见面,如此设置,导电金属板3向可见面另一方向翻折,使得产品更加美观。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导电金属板3可以经多次翻折以增加连接部2的厚度,本实施例,只经一次翻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导电金属板3的壁面上设置有直条形凹槽303,所述导电金属板3沿该直条形凹槽303相翻折,并且直条形凹槽303两侧的壁面相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导电金属板3翻折后,其相对面能够更好的相贴,进而降低接触电阻、提高发热电流、增强散热与导电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导电金属板3的壁面上设置有凹凸网纹,所述导电金属板3翻折后,两侧的壁面相贴,凹凸网纹构成网点状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导电金属板3翻折后,其相对面能够更好的相贴,增强散热与导电性。权利要求1.一种接触器的接触板,包括固定触点支撑部与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由具有厚度的大致扁平的导电金属板翻折构成,并且所述导电金属板翻折后相对面相贴设置,所述连接部的除翻折处外的其他一侧至少设置有两个与导电金属板呈一体并具有宽度的延伸臂,所述延伸臂构成所述固定触点支撑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的接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延伸臂置于所述连接部的翻折处的相对侧,并且各延伸臂置于导电金属板的同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的接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延伸臂设置有弯折端,所述弯折端以与导电金属板翻折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折设置,弯折端的外壁面上固定有固定触点。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接触器的接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板的壁面上设置有直条形凹槽,所述导电金属板沿该直条形凹槽相翻折,并且直条形凹槽两侧的壁面相贴。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触器的接触板,包括固定触点支撑部与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由具有厚度的大致扁平的导电金属板翻折构成,并且所述导电金属板翻折后相对面相贴设置,所述连接部的除翻折处外的其他一侧至少设置有两个与导电金属板呈一体并具有宽度的延伸臂,所述延伸臂构成所述固定触点支撑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奇建邓时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兆正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