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智庆专利>正文

多层套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2535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层套筒结构,包括一外筒及一内衬套;该外筒及内衬套之间设有防滑装置;防滑装置包括在外筒上设有的数个凹槽,以及内衬套设有相对应的凸缘;防滑装置包括在外筒上设有的数个凸缘,以及内衬套设有相对应的凹槽;凸缘为弧形、矩形或三角形,凹槽为相对应的图形;外筒为钢材质;内衬套为铝材质。本发明专利技术令外筒与内衬套结合稳固确实,在操作时避免直接撞击工作面,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外筒与内衬套结合稳固确 实,在操作时避免直接撞击工作面,使用寿命长的多层套筒结构。技术背景现有的套筒如美国专利号第6397706号,『PROTECT IVE SOCKETS』,主要是将套筒分为外筒以及内衬套两部分, 其外筒是以高硬度的钢材制成,而内衬套则为较外筒硬度低的材质制成, 并将该外筒套设于内衬套的外侧,仅令内衬套一端的突出部伸露出外筒 一端,借此,套筒在使用时,该突出部可形成保护,避免直接撞击工作 面。然而,现有的套筒其外筒以及内衬套的接触面是呈圆柱状,两者之 间皆为光滑的弧面,并无一有效的着力点,且套筒在扳转螺固件时是需 要承受相应的反作用力,因此套筒尤其是内衬套部分,将会产生一定程 度的扭曲形变,如此则更易破坏外筒与内衬套之间的结合状态,故现有 的套筒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外筒与内衬套滑脱的缺点,产品使 用寿命较短,就整体而言,其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外筒与内衬套之间 结合度不佳,容易滑脱分离等缺点,而提供一种多层套筒结构,令外筒 与内衬套结合稳固确实,在操作时避免直接撞击工作面,使用寿命长。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层套筒结构,包括一外筒及一内衬套;其特征在于,该外筒 及内衬套之间设有防滑装置。前述的多层套筒结构,其中防滑装置包括在外筒上设有的数个凹槽, 以及内衬套设有相对应的凸缘。前述的多层套筒结构,其中防滑装置包括在外筒上设有的数个凸缘,以及内衬套设有相对应的凹槽。前述的多层套筒结构,其中凸缘为弧形、矩形或三角形,凹槽为相 对应的图形。前述的多层套筒结构,其中外筒为钢材质;所述内衬套为铝材质。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层套筒结构,包括一外筒及一内衬套,其特征在于,该外筒 及内衬套之间设有防滑装置,该外筒的端口高于内衬套的端口,该外筒 具有缓冲的功效。前述的多层套筒结构,其中防滑装置包括在外筒上设有的数个凹槽, 以及内衬套设有相对应的凸缘。前述的多层套筒结构,其中防滑装置包括在外筒上设有的数个凸缘, 以及内衬套设有相对应的凹槽。前述的多层套筒结构,其中凸缘为弧形、矩形或三角形,凹槽为相 对应的图形。前述的多层套筒结构,其中外筒为铝材质;所述内衬套为钢材质。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仍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层套筒结构,包括一外筒及一内衬套;其特征在于,该外筒 及内衬套之间设有防滑装置,且该外筒及内衬套的端口套设有一缓冲套。前述的多层套筒结构,其中防滑装置包括在外筒上设有的数个凹槽, 以及内衬套设有相对应的凸缘。前述的多层套筒结构,其中防滑装置包括在外筒上设有的数个凸缘, 以及内衬套设有相对应的凹槽。前述的多层套筒结构,其中凸缘为弧形、矩形或三角形,凹槽为相 对应的图形。前述的多层套筒结构,其中外筒为钢材质;所述内衬套为铝材质。 由上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多层套筒结构不仅具有防止套筒本身碰撞磨 损的功效,再配合设置于外筒与内衬套间的防滑装置,令其整体结构强 度更佳,使用寿命更长,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新颖性、创 造性、实用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令外筒与内衬套结合稳固确实,在操作时避免直接撞击工作面,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多层套筒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多层套筒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多层套筒结构的侧剖视图。图4是图3所示A B线段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多层套筒结构的使用示意图。图6是第二实施例套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是第二实施例套筒的侧剖视图。图8是图7所示C D线段的剖视图。图9是第三实施例套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lO是第三实施例套筒的侧剖视图。图ll是图lO所示EF线段的剖视图。图1 2是第四实施例套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 3是第四实施例套筒的侧剖视图。图l4是图13所示GH线段的剖视图。图l5是第五实施例套筒的侧剖视图。图1 6是第六实施例套筒的侧剖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套筒10———外筒1 1--容置空间11 l一一开放端口1 1 2 —-套接口12——一凹槽1 3--凸缘20——一内衬套2 1--缓冲段22——一扳动端口2 3--套接槽24——一凸缘2 5--凹槽30——一缓冲套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层套筒结构,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该套筒l主要 包括有一外筒l 0与一内衬套2 0,该外筒l O为坚硬的钢材质,而内衬套2 O为硬度较差的铝材质,且该外筒l 0与内衬套2 O之间设有由 相对应的凹槽l 2与凸缘2 4所组成的防滑装置;该外筒l O概呈一中空圆柱状,其内部具有容置空间l l供内衬套 2 O容设,该容置空间l l的顶端为开放端口l 1 1,底端则具有一套 接口1 1 2 ;该容置空间1 1的周缘设有数个凹槽1 2 ,在本实施例中, 该凹槽1 2是呈弧形并环设于容置空间1 1的周缘;该内衬套2 O概呈一圆柱状,其顶端外侧是具有外凸的缓冲段2 1, 顶端的内侧则为扳动端口2 2可与螺固件套接,该内衬套2 O的底端形 成有一套接槽2 3可供扳手套设;内衬套2 0外周则环设有与外筒1 0 的凹槽1 2相对应的凸缘2 4 ;该内衬套2 0容设于外筒1 0的容置空 间l 1内,并借由防滑装置的凹槽l 2与凸缘2 4形成凹凸结合,具有 相互作用力,令外筒l 0与内衬套2 O紧密结合不滑动;本专利技术在组装时,如图1所示,令该内衬套2 0具有套接槽2 3的 一端,朝向外筒l 0开放端口1 1 l置入于容置空间l l中,该内衬套 2 0的缓冲段2 1则覆盖于外筒1 0的开放端口1 1 1周缘,组装完成 后的状态如图2所示;由图3、图5可清楚看出,该套筒l在组装完成后,内衬套2 0的 缓冲段2 l将坚硬的外筒l 0开口端覆盖,而外筒l 0剛将内衬套2 0 包覆,故套筒l在使用时,该外筒l O可增加整体的强度;而内衬套2 0的缓冲段2 1则覆盖于外筒1 0的开放端口 1 1 1周缘,具有防止直 接撞击工作面的功效。再者,如图l、图4所示,该内衬套2 0与外筒1 0之间是以防滑 装置的凹槽l 2、凸缘2 4形成紧密结合的状态,大幅增加结合的着力 点,令外筒l 0与内衬套2 O形成凹凸结合,具有紧密结合力,不易分 离滑脱,确保产品质量。本实施例中该防滑装置是采用凹槽1 2设置于外筒10,凸缘2 4 设置于内衬套2 0的类型,当然亦可将该凹槽l 2与凸缘2 4的位置对 调,如凹槽l 2改设置于内衬套2 0,而该凸缘2 4则设置于外筒1 0, 以达到相同的功效。请参阅图6至图8所示,其是本专利技术多层套筒结构第二实施例,其中主要组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如下仅就不同结构说明 之。该防滑装置的凸缘l3亦可设置于外筒10的容置空间1l内周 围,而该凹槽2 5则设置于内衬套2 O外侧相对应的位置,且该凸缘l 3与凹槽2 5是成矩形,以达到紧密结合的功效。请参阅图9至图1 l所示,其是本专利技术多层套筒结构第三实施例, 其中主要组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如下仅就不同结构说 明之。该防滑装置的凸缘l 3亦可设置于外筒1 0容置空间1 l周围,而 该凹槽2 5则设置于内衬套2 O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套筒结构,包括一外筒及一内衬套;其特征在于,该外筒及内衬套之间设有防滑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谢智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