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支撑件及具有该回转支撑件的机械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22429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5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支撑件及具有该回转支撑件的机械设备,回转支撑件包括外圈、中圈、内圈和多个滚子,外圈、中圈和内圈为依次嵌套的环状结构,并在外圈和中圈之间形成有外滚道,在中圈和内圈之间形成有内滚道,底圈以可拆卸方式固定于外圈和/或内圈上,多个滚子设置于外滚道和内滚道内,以使得中圈能够相对外圈和内圈转动,中圈上设置有润滑通道,润滑通道连通内滚道和/或外滚道。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拆卸底圈与回转支撑件的其他部分分离时无需拆装润滑装置的管路,方便拆装,便于维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回转运动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回转支撑件及具有该回转支撑件的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回转支撑件主要用于实现两个结构之间的可转动连接,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矿山、冶金、船舶、港口、石油、化工、轻工、食品、航空、军工、仪表等行业。—种回转支撑件包括外圈、中圈、内圈、底圈和多个滚子。外圈、中圈和内圈为依次嵌套的环状结构,并在外圈和中圈之间形成外滚道(未标示),在中圈和内圈之间形成内滚道(未标示),多个滚子设置于外滚道和内滚道内,以使得中圈能够相对外圈和内圈转动。底圈以可拆卸方式固定于外圈和/或内圈上。回转支撑件可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连接机械设备中相对转动的转台和固定架。具体而言,固定架固定至底圈,转台固定至中圈,由此实现转台和固定架之间的转动连接。实际应用中,机械设备还包括对回转支撑件进行润滑的润滑装置。现有技术中,回转支撑件自外圈的外侧面(未标示)和/或内圈的内侧面(未标示)分别设置连通外滚道和/或内滚道的润滑通道。润滑通道连接润滑装置从而通过润滑通道将润滑介质注入回转支撑件内部的外滚道和/或内滚道中。因转台相对外圈和内圈会发生回转运动,因此润滑装置不方便设置在转台上。若润滑装置设置于固定架上,当转台和固定架通过底圈相互拆分时,则首先需拆卸固定至固定架上的润滑装置后才能拆卸底圈从而将转台与固定架分离,拆卸工序复杂,不便于具有回转支撑件的机械设备进行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过程中方便拆卸的回转支撑件及具有该回转支撑件的机械设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回转支撑件,包括外圈、中圈、内圈和多个滚子,外圈、中圈和内圈为依次嵌套的环状结构,并在外圈和中圈之间形成有外滚道,在中圈和内圈之间形成有内滚道,底圈以可拆卸方式固定于外圈和/或内圈上,多个滚子设置于外滚道和内滚道内,以使得中圈能够相对外圈和内圈转动,中圈上设置有润滑通道,润滑通道连通内滚道和/或外滚道。其中,润滑通道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润滑通道沿中圈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多个润滑通道沿中圈的周向均匀分布。其中,中圈的顶面超出外圈和内圈的顶面,润滑通道包括入口和出口,出口连接内滚道和/或外滚道,入口设置于中圈的顶面、中圈的超出内圈的顶面的内侧面和中圈的超出外圈的顶面的外侧面的至少一个。其中,出口的数目为多个,以连接内滚道和/或外滚道的多个不同位置。其中,回转支撑件还包括连接销,底圈通过连接销以可拆卸方式固定于外圈和内圈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机械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回转支撑件。其中,机械设备进一步包括润滑装置,润滑装置经润滑通道向内滚道和/或外滚道提供润滑剂。其中,机械设备进一步包括固定架和转台,固定架通过底圈与外圈和内圈相对固定,转台与中圈相对固定。其中,机械设备为起重机,固定架为起重机的车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回转支撑件的中圈上设置连通内滚道和/或外滚道的润滑通道,如此以来,使回转支撑件外部的润滑装置固定至与中圈同步运动的转台,进而使得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拆卸底圈与回转支撑件的其他部分分离时无需拆装润滑装置的管路,方便拆装,便于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机械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回转支撑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回转支撑件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回转支撑件与转台和润滑装置的组装局部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回转支撑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回转支撑件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本技术机械设备,例如,起重机,包括回转支撑件100、固定架7、转台8和润滑装置9 (请参照图4)。其中,固定架7是起重机的车架。回转支撑件100包括外圈1、中圈2、内圈3、多个滚子4、销轴5和底圈6。请一并参照图2和图3,外圈1、中圈2和内圈3为依次嵌套的环状结构。外圈I和中圈2之间形成外滚道(未标示),中圈2和内圈3之间形成内滚道(未标示)。在本实施例中,外滚道和内滚道是两圈。在其他实施例中,外滚道和内滚道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任意设置。多个滚子4设置于外滚道和内滚道内。滚子4可以是圆柱形、球形等形状。滚子4能够在外圈1,中圈2和内圈3受到外力作用时在外滚道和内滚道内滚动,并在滚动的同时传递载荷,以使得中圈2能够相对外圈I和内圈3转动。固定架7通过底圈6与所述外圈I和所述内圈3相对固定,转台8固定至中圈2,从而使得转台8能够相对固定架7转动。为了便于固定转台8,中圈2的顶面21超出外圈I和内圈3的顶面(未标不)设置。外圈I和内圈3的底面(未标不)超出中圈2的底面(未标示);使得底圈6通过销轴5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外圈I和内圈3的靠近底面的位置处。在其他实施例中,销轴5亦可以用其他结构的连接件代替;以及底圈6亦可以只固定至外圈I和内圈3 二者之一上。中圈2设置润滑通道20。润滑通道20连通内滚道和/或外滚道。图2和图3所示为回转支撑件的第一实施例。为了内滚道和/或外滚道内安装的多个滚子都得到较好的润滑效果,在中圈2的周向上均匀间隔设置多个润滑通道20。在其他实施例中,润滑通道20的数目和分布均匀性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每一润滑通道20包括入口 201、202和出口 203、204。入口 201自中圈2的顶面21处设置,入口 202自中圈2的超出内圈3的顶面的内侧面22处设置。即回转支撑件可以自入口 201和202同时注入润滑剂,亦可以择一注入润滑剂。出口 203和204分别连通内滚道和外滚道,自入口 201和/或入口 202处注入的润滑剂部分流经出口 203进入内滚道并对内滚道中的滚子4进行润滑,另一部分流经出口 204进入外滚道并对外滚道中的滚子4进行润滑。在其他实施例中,出口 203和204亦可以根据需要择一设置,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请一并参照图4,润滑装置9固定至转台8,润滑装置9的输油管道91分别连通每一润滑通道20的入口 202从而将润滑装置9中的润滑剂流经入口 202和出口 203、204并最终分别注入内滚道和外滚道中。本实施例中,因转台8挡到了入口 201,故输油管道91仅通过入口 202注入润滑剂。在其他实施例中,输油管道可以同时通过入口 201和202注入润滑剂。为了使润滑剂在内滚道和外滚道中均匀分布,优选地,出口 203和204的高度及出口截面大小一致。请参照图4,本技术回转支撑件第二实施例的润滑通道20包括入口 211、212、213和出口 214、215。入口 211自中圈2的超出外圈I的顶面的外侧面23设置,入口 212自中圈2的顶面21设置,入口 213自中圈2的超出内圈3的顶面的内侧面23设置。出口214和215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出口 203和204相同。请参照图5,本技术回转支撑件第三实施例的润滑通道30包括入口 221和出口 222、223。入口 221自中圈2的超出内圈3的顶面的内侧面22设置。出口 222和223均为三个,自不同高度位置处将润滑剂注入内滚道和外滚道中,使同一滚子4的不同高度位置处得到均匀的润滑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回转支撑件100的中圈2上设置连通内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转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支撑件包括外圈、中圈、内圈、底圈和多个滚子,所述外圈、所述中圈和所述内圈为依次嵌套的环状结构,并在所述外圈和所述中圈之间形成有外滚道,在所述中圈和所述内圈之间形成有内滚道,所述底圈以可拆卸方式固定于所述外圈和/或所述内圈上,所述多个滚子设置于所述外滚道和所述内滚道内,以使得所述中圈能够相对所述外圈和所述内圈转动,所述中圈上设置有润滑通道,所述润滑通道连通所述内滚道和/或所述外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颢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