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屏蔽门通风装置的分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06674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1 04:16
一种地铁屏蔽门通风装置的分时控制方法,所述通风装置位于屏蔽门的上部;其特征在于:先预设一控制电路,包括一主控制单元以及多个分控制单元;各分控制单元与通风单元内的多个执行器电性连接,构成一个三级控制电路;当通风装置欲开启时,通过所述控制电路的主控制单元发送控制信号至各分控制单元,控制各分控制单元工作;各分控制单元则发送控制信号至各所述执行器;其中,当分控制单元下的一个执行器对应扇叶的开启动作完成后,该分控制单元下的另一个执行器再开始工作;所述扇叶的开启动作至少分两次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降低电源系统和线缆的要求,进而降低了设备成本,同时也解决了以往系统运行时电能损耗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铁屏蔽门,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常见的地铁屏蔽门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扇门1、阻隔墙板2和通风装置。其中,所述扇门I和阻隔墙板2组成屏蔽门的主体;所述通风装置位于屏蔽门主体的上部,由多个通风单元3从左到右一字并排组成,每个通风单元3上则从左到右一字并排设有多个扇叶4,且每个扇叶4由一个执行器控制其翻转开闭(见图2)。该地铁屏蔽门的通风装置主要有以下功能:一、控制和调节站内温湿度;以夏季为例,可将隧道风引入站内起到降温的作用,以节约能源;二、站内空气交换;以冬季为例,由于站内会提供暖气,通风装置扇叶处于关闭状态,当空气较为浑浊时可以打开装置进行换气;三、消防功能;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关闭通风装置,避免隧道 风携带富有氧气的空气进入,以控制火势,避免造成更大损失。目前常规的地铁通风装置控制方式都采用同时控制多个执行器来同时打开所有通风单元的扇叶4,这种控制方式虽然可以节约时间,但对电源系统和线缆的要求很高,增加了设备成本,同时电能在传输过程中会造成较大的损耗,增加了运营成本。举例如下:若每个站台要控制6(Γ100个执行器,而每个执行器功率在60W左右,则传输功率会在3600W飞000W范围之内,在这样高的功率下,同时控制的这些执行器的弊端显而易见。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便成为本专利技术所要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风装置位于屏蔽门的上部,由多个通风单元从左到右一字并排组成,每个通风单元上则从左到右一字并排设有多个扇叶,且每个扇叶由一个执行器控制其翻转开闭;所述通风装置的分时控制方法包括:先预设一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一主控制单元以及多个分控制单元;其中,所述主控制单元与多个分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各分控制单元再与通风单元内的多个执行器电性连接,以构成一个三级控制电路;当通风装置欲开启时,通过所述控制电路的主控制单元发送控制信号至各分控制单元,同时控制各分控制单元工作;各分控制单元则发送控制信号至各所述执行器,逐个控制各执行器工作,以逐个开启所述扇叶;其中,当所述分控制单元下的一个执行器对应扇叶的开启动作完成后,该分控制单元下的另一个执行器再开始工作;即,在单位时间内每个分控制单元下仅有一个执行器在工作;再者,所述扇叶的开启动作至少分两次完成;第一次打开,各执行器逐个工作,将全部扇叶逐个完成初次翻转,使其打开具有一角度;第二次打开,各执行器继续逐个工作,将全部扇叶逐个完成再次翻转,以此循环,直至全部扇叶逐个完全打开;当通风装置欲关闭时,采用与通风装置开启时同样的动作步骤而将所述扇叶反向翻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各所述分控制单元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逐次工作,各所述执行器亦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逐次工作,已使所述通风装置的扇叶能够按顺序线性地打开。2、上述方案中,所述扇叶完全打开或关闭分三次完成;三次翻转的角度范围分别为4(Γ50度、2(Γ30度和1(Γ20度,三次翻转的角度之和等于扇叶完全开启或关闭所翻转的角度,以48度、22度和19度为佳,该开、闭次数与每次翻转角度经论证最能满足节能要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风装置位于屏蔽门的上部,由多个通风单元从左到右一字并排组成,每个通风单元上则从左到右一字并排设有多个扇叶,且每个扇叶由一个执行器控制其翻转开闭;所述通风装置的分时控制方法包括:先预设一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一主控制单元以及多个分控制单元;其中,所述主控制单元与多个分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各分控制单元再与通风单元内的多个执行器电性连接,以构成一个三级控制电路;当通风装置欲开启时,通过所述控制电路的主控制单元发送控制信号至各分控制单元,逐个控制各分控制单元工作;开始工作的分控制单元则发送控制信号至各所述执行器,逐个控制各执行器工作,以逐个开启所述扇叶;其中,当其中一个分控制单元下的一个执行器对应扇叶的开启动作完成后,该分控制单元下的另一个执行器再开始工作,直到该分控制单元下的所有执行器均完成开启扇叶的工作后,另一个分控制单元再开始工作;即,在单位时间内仅有一个执行器工作,仅一个扇叶做开启动作;再者,所述扇叶的开启动作至少分两次完成;第一次打开,各执行器逐个工作,将全部扇叶逐个完成初次翻转,使其打开具有一角度;第二次打开,各执行器继续逐个工作,将全部扇叶逐个完成再次翻转,以此循环,直至全部扇叶逐个完全打开;当通风装置欲关闭时,采用与通风装置开启时同样的动作步骤而将所述扇叶反向翻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各所述分控制单元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逐次工作,各所述执行器亦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逐次工作,已使所述通风装置的扇叶能够按顺序线性地打开。 2、上述方案中,所述扇叶完全打开或关闭分三次完成;三次翻转的角度范围分别为4(Γ50度、2(Γ30度和1(Γ20度,三次翻转的角度之和等于扇叶完全开启或关闭所翻转的角度,以48度、22度和19度为佳,该开、闭次数与每次翻转角度经论证最能满足节能要求。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本专利技术,通过预设一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一主控制单元和多个分控制单元,通过该主控制单元控制多个分控制单元工作,而各分控制单元则再控制通风单元内的多个执行器工作,每个执行器对应控制通风装置上的一个扇叶翻转;使得本专利技术对比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单位时间内各通风单元的执行器工作数量较少,且通风单元中的各扇叶是逐个动作的,因此极大降低了系统在单位时间内的能耗,虽然相对延长了通风装置的开、闭时间,但此时间并不为业界所考量的重点,却降低了对电源系统和线缆的要求,进而降低了设备成本,同时也解决了以往系统运行时电能损耗大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1为常见的地铁屏蔽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通风单元的侧向截面示意 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框 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1.扇门;2.阻隔墙板;3.通风单元;4.扇叶;5.第一微处理器;6.第一主控制信号接口 ;7.第二主控制接口 ;8.第一电源输入口 ;9.第二微处理器;10.第一分控制信号接口;11.第二分控制信号接口;12.第二电源输入口;13.执行器;14.超级电容;15.主控制面板;16.LED阵列显示模块;17.主控制开关;18.第一辅助控制接口;19.分控制面板;20.分控制开关;21.第二辅助控制接口;22.第一开关;23.第二开关。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f 2所示,所述通风装置位于屏蔽门的上部,由多个通风单元3从左到右一字并排组成,每个通风单元3上则从左到右一字并排设有多个扇叶4,且每个扇叶4由一个执行器(图中未绘出)控制其翻转开闭;所述通风装置的分时控制方法包括:先预设一控制电路,如图3所示,该控制电路包括一主控制单元以及多个分控制单元;其中,所述主控制单元与多个分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各分控制单元再与通风单元3内的多个执行器电性连接,以构成一个三级控制电路; 当通风装置欲开启时,通过所述控制电路的主控制单元发送控制信号至各分控制单元,同时控制各分控制单元工作;各分控制单元则发送控制信号至各所述执行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铁屏蔽门通风装置的分时控制方法,所述通风装置位于屏蔽门的上部,由多个通风单元从左到右一字并排组成,每个通风单元上则从左到右一字并排设有多个扇叶,且每个扇叶由一个执行器控制其翻转开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的分时控制方法包括:先预设一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一主控制单元以及多个分控制单元;其中,所述主控制单元与多个分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各分控制单元再与通风单元内的多个执行器电性连接,以构成一个三级控制电路;当通风装置欲开启时,通过所述控制电路的主控制单元发送控制信号至各分控制单元,同时控制各分控制单元工作;各分控制单元则发送控制信号至各所述执行器,逐个控制各执行器工作,以逐个开启所述扇叶;其中,当所述分控制单元下的一个执行器对应扇叶的开启动作完成后,该分控制单元下的另一个执行器再开始工作;即,在单位时间内每个分控制单元下仅有一个执行器在工作;再者,所述扇叶的开启动作至少分两次完成;第一次打开,各执行器逐个工作,将全部扇叶逐个完成初次翻转,使其打开具有一角度;第二次打开,各执行器继续逐个工作,将全部扇叶逐个完成再次翻转,以此循环,直至全部扇叶逐个完全打开;?当通风装置欲关闭时,采用与通风装置开启时同样的动作步骤而将所述扇叶反向翻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行湖张松松赵志超季烨赵志刚袁鑫王建强涂雁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雷格特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