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的适合自动化仪器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06098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1 03:40
一种优化的适合自动化仪器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分析方法,属于临床检验医学领域。本方法是对应用自动化计数法检测分析血小板聚集功能方法的改良和优化。该流程方法适用于对采用计数方法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自动化分析仪器。本方法流程检测并记录血小板数量和计算聚集率。在本实验室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较以往用最大聚集率方法得出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重复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合于自动化仪器的通过自动测量血样在聚集前后血小板数量变化,并依据该变化数据自动进行分析计算获得对被检血样血小板聚集功能评价的一种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流程及分析方法,属于临床检验医学领域。
技术介绍
血小板聚集功能(或聚集率)是血液中血小板的一项重要功能,是评价血液凝血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现有的血小板凝聚功能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检测血浆或全血中血小板聚集前后血浆(全血)中光密度(或光通性能)改变(简称:光学法),或将电极放入待检全血中观察血样加入诱聚剂后血小板吸附在电极上导致的电极电阻变化(简称:电学法)。这些方法由于都各有一定缺陷,如光学法、电学法检测操作较繁琐、结果误差较大。之前亦有关于使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全血加入诱聚剂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检测的方法。但由于现有的关于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方法较为简单,其还未达到较高的检测重复性水平。因此,本方法是对计数法检测分析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改良和优化。该流程方法适用于对采用计数方法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自动化分析仪器。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优化方法是依据本方法设计的一种专门的依据对血小板数量检测评价血样的血小板功能的仪器自动完成。全部检测只需要采用一份新鲜枸橼酸抗凝血样不断充分混匀,并不断连续对血样中血小板计数检测,包括对血样加入诱聚剂后的检测,根据血样中血小板数量在加入诱聚剂前后的变化判断该血样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水平。该方法的具体检测过程为:取一份新鲜枸橼酸抗凝血样500ul连续混匀并连续检测二次计数血小板数量,记录血小板数量,并将该二次血小板计数结果平均作为未加诱聚剂前血小板基准值,随后仪器自动对血样中加入诱聚剂,仪器并自动对血样混匀、恒温孵育,在加入诱聚剂后120秒,仪器对血样开始计数,随后连续多次进行血小板检测计数,仪器自动将加诱聚剂后的血样检测获得的血小板计数值(不少于3次)进行平均,并将该平均值与加诱聚剂前检测获得的血小板基准值比较计算获得对该血样平均血小板聚集率值。由于现有对血小板计数仪器检测结果往往有一定偏差,采用单次计数结果难以获得稳定满意的检测结果。而采用本检测和计算方法得到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更加稳定,也就能更好地反映血样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用该方法检测结果(平均血小板聚集率)的计算式如下:平均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基准,-小板平馳X100% 血小板基准值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检测分析流程为:将准备好的待检抗凝血样恒温并充分混匀,而后检测二次血样中血小板数量,如将二次血小板数量结果平均后以平均值与二个检测数据比较,若二个数据差异均不超过平均值的10%,则该平均值就作为本次检测的血小板数值的基准值。但若二个数据差值大于另一值的10%,则应再对血样进行一次检测,若再次检测的结果与之前检测的二个数据中任何一个接近,即与其中一个结果间的差值不超过10 %,则这二个数据的平均值就作为本次检测的基准值。随后,对血样按9: 1(血:诱聚剂)加入诱聚剂,充分混匀,并计时从加诱聚剂后120秒开始连续检测血样中血小板数量,将加诱聚剂后检测获得的血小板数据平均作为聚集后血小板数量的代表,而后按照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计算方式即可计算出该样本的血小板聚集率值(也可称平均聚集率)。我们在实验室根据上述流程设计研制了一台以计数法为原理的血小板自动聚集分析仪按照本专利技术方法进行一批样本检测,获得了满意的检测结果。具体实验操作:随机抽取20份新鲜血样,每份各分为四份血样,并按照本方法流程自动检测并记录血小板数量和计算聚集率。同时,另采用20份新鲜血样采用相同量枸橼酸抗凝剂,用同一台自动血小板聚集分析仪进行检测记录血小板数量,且按照现有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记录最大聚集率。将二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二种方法获得的结果以本方法(平均聚集率法)所获得的结果重复性更好。表1.用本方法检测计算获得血小板聚集率重复性观察表权利要求1.,其特征是:该方法借助于一种专门设计的自动化对血小板计数为基础的分析仪执行该分析过程,且该方法只需要一份枸橼酸抗凝新鲜全血即可以完成该分析过程。即先将未加诱聚剂前血样进行二次或二次以上检测,并将获得的检测结果差异小于10%的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作为血小板基准值,随后对同一血样加入诱聚剂处理后120秒开始到480秒时间范围内对该样本以40秒-90秒的间隔频率连续多次检测,并将该阶段所获得的聚集后血小板计数值平均值作为聚集后血小板数量值代表。最后采用血小板基准值与聚集后血小板平均值的差值与血小板基准值之比值或百分比值作为该方法检测获得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水平指标,本方法对聚集后血样检测计数在加诱聚剂后120秒开始到480秒时间内对样本血小板进行不少于2次,每次计数检测的间隔为不低于30秒,在此期间所有检测结果均参与聚集后血小板平均值计算;2.根据权利I所述的,其特征是:该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对血小板数量直接计数检测获得的数据分析计算血小板聚集功能。该方法的计算式可以为以下述A或B二种计算方式。该计算结果也可以用百分比表不; A:平均血小板聚 集率=_色煙,_|十|観^、—值 血小板基准值 B:平均血小板聚鮮=黯菩士遲 聚集后血小板平均值3.根据权利I所述的一种优化的适合自动化仪器的血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分析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对检测数据采取适当的控制以确保数据合理和准确。即该方法对未加诱聚剂前血样进行不少于二次检测,其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基准值,即基准值的数据应来源于不少于二次检测数据平均值,该二次检测结果若相互差值小于10%结果予以保留作为血小板聚集前的原始值,但当前二次检测结果差值大于10%时,仪器应自动追加对未加诱聚剂血样原始血小板数值检测,新获得的检测结果与之前的任何检测结果差值小于10%则予保留并将两数值平均后作为聚集前血小板数值(基准值),而删除差异大的数值,且该删除的检测结果也不参聚集前血小板数值(即血小板基准值)计算。对于聚集后多次检测获得的血小板数值,本方法也去除部分不合理的、或误导性的数据,如聚集后检测的血小板数量应逐步下降趋势,但其中个别跳高数据则自动删除,即该异常数据也不参与聚集后血小板检测数量的平均计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该方法在对未加诱聚剂血样进行检测并根据上述条件获得符合要求的血小板基准值结果后,仪器可自动计算剩余血量(扣除之前每次检测用血量)并按照9: 1(血样与诱聚剂)的比例对剩余血样加入诱聚剂,而后仪器自动对血样充分混匀并按照设定时间间隔,即不少于30秒的时间间隔对血样继续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测,该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代表聚集后的血小板数值。该方法适用于采用计数方法对血小板进行聚集功能自动化分析的仪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该方法在对血样上机检测前给于37°C预温确保样品上机时达到37°C或接近的温度,并在检测过程中对 样品保持37°C恒温。全文摘要,属于临床检验医学领域。本方法是对应用自动化计数法检测分析血小板聚集功能方法的改良和优化。该流程方法适用于对采用计数方法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自动化分析仪器。本方法流程检测并记录血小板数量和计算聚集率。在本实验室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较以往用最大聚集率方法得出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重复性更好。文档编号G01N33/49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优化的适合自动化仪器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分析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借助于一种专门设计的自动化对血小板计数为基础的分析仪执行该分析过程,且该方法只需要一份枸橼酸抗凝新鲜全血即可以完成该分析过程。即先将未加诱聚剂前血样进行二次或二次以上检测,并将获得的检测结果差异小于10%的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作为血小板基准值,随后对同一血样加入诱聚剂处理后120秒开始到480秒时间范围内对该样本以40秒?90秒的间隔频率连续多次检测,并将该阶段所获得的聚集后血小板计数值平均值作为聚集后血小板数量值代表。最后采用血小板基准值与聚集后血小板平均值的差值与血小板基准值之比值或百分比值作为该方法检测获得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水平指标,本方法对聚集后血样检测计数在加诱聚剂后120秒开始到480秒时间内对样本血小板进行不少于2次,每次计数检测的间隔为不低于30秒,在此期间所有检测结果均参与聚集后血小板平均值计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新董自权曹宁周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神州英诺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