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用膜透性法验证蕨类植物配子体化感作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蕨类配子体膜透性数据收集与分析;二、化感作用对植物膜透性变化的验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可快速、直接、有效、目的明确的判断化感作用对植物的生理变化的响应,特别是对蕨类配子体的膜透性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属于植物生理生态学领域。
技术介绍
化感作用的英文为“Allelopathy”,它源于希腊语“Allelon (相互)”和uPathos (损害、妨碍)”。植物化感作用的理论是1937年由德国科学家H.Molish第一次提出,他把化感作用定义为:所有类型植物(含微生物)之间生物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但是Molish认为,这种相互作用包括有害和有益两个方面。20世纪70年代中期E.L.Rice根据H.Molish的定义和对植物化感作用的进一步研究,界定植物化感作用是指植物(含微生物)通过释放到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产生对其他植物(含微生物)的直接或间接的有害作用。Rice的定义中的化感作用物质是由植物所释放的化学物质,并强调了化感作用的结果对其他植物或微生物均是有害的。近年来,研究表明,化感物质作用的对象不仅仅是其他植物,有时甚至是同种植物。而化感作用的结果不仅包括有害的,同时也包括一些相互促进的效果。因此,又有人把化感作用称之为植物的相生相克。1984年Rice在《Allelopathy》第二版中,将化感作用给出了较完整的定义: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分泌物对环境中其他植物或微生物有利或不利的作用。现在这个定义已被广泛的接受。化感物质(Allelochemical)是生物体内产生的非营养性物质,能影响其他植物生长、发育、行为或种群的关系,作为化感作用的媒介,其主要是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植物化感作用的媒介是化学物质,被称为“化感物质”。孔垂华提到“Allelochemical”是指植物所产生并影响其他生物生长、行为和种群的化学物质,不仅包括植物间的化学作用物质,也包括植物和动物间的化学作用物质,而且这些化学物质并没有被要求必须进入环境,也可以在体内进行。现已发现,许多化感物质不仅对植物,而且对微生物、动物特别是昆虫都有作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由一层质膜包围着,这种质膜具有选择透性的独特功能。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发生的一切物质交换都必须通过质膜进行。各种不良环境因素对细胞的影响往往首先作用于这层由类脂和蛋白质所构成的生物膜。如极端的温度、干旱、盐溃,重金属离子(如Cd2+等)和大气污染物(如so2、hf、o3)等都会使质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表现往往为细胞膜透性增大,细胞内部分电解质外渗,外液电导率增大。该变化可用电导仪测定出来。细胞膜透性变得愈大,表示受害愈重,抗性愈弱,反之则抗性愈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是,其目的旨在快速、有效且目的明确的判断化感作用对植物的生理变化的响应,特别是对植物膜透性变化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如下步骤:一、蕨类配子体膜透性数据收集与分析;二、化感作用对植物膜透性变化的验证。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可快速、直接、有效、目的明确的判断化感作用对植物的生理变化的响应,特别是对蕨类配子体的膜透性的影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一、蕨类配子体膜透性数据收集与分析; 二、化感作用对植物膜透性变化的验证。所述的步骤一、蕨类配子体膜透性数据收集与分析;具体包括: 1、实验材料: DDS-307雷磁直读电导率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一次性塑料培养皿15皿;预培养20天的井栏边草配子体; 2、实验处理设计: 1)取预培养20天的井栏边草配子体,放入IOmL设置体积浓度梯度分别为100%、50%、25%、12.5%以及空白组的0.lg/mL的三叶鬼针草叶的水提液的一次性塑料培养皿中,每皿约100枚配子体,每组质量浓度梯度有三个平行组;实验时间为10天,在第2、4、6、8、10天进行井栏边草配子体的膜透性的测定; 2)校准DDS-307雷磁直读电导率仪:将电极放入注入30mL的去离子水的50mL高悬杯中,把“选择”开关指向“检查”,“常数”补偿旋钮指向“ I ”刻度线,“温度”补偿旋钮指向“25”度线,调节“校准”调节旋钮,使仪器显示“100.0PS/cm”,至此校准完毕;每次实验前均需校准DDS-307雷磁直读电导率仪; 3)配子体处理:每组每次选取6枚长势相近的配子体,用直径3mm的钢针在选取的配子体叶片上穿孔,一枚配子体进行两次穿孔; 4)膜电导率的测定:取50mL高悬杯,注入30mL的去离子水,将每组进行过穿孔的配子体放入杯中,I分钟后,用DDS-307雷磁直读电导率仪在I档进行读数,记录此时数值,记为处理电导率值;随后,将盛有配子体的高悬杯,通过恒温电热板加热煮沸,冷却后,用去离子水补充至30mL体积,用DDS-307雷磁直读电导率仪在I档进行读数,记录此时数值,记为煮沸电导率值; 5)实验公式: 电解质的相对外渗率(%)=(处理电导率值-空白电导率值)/ (煮沸电导率值-空白电导率值) 膜伤害度(%)=(处理组电解质的相对外渗率-空白组电解质的相对外渗率)/ (1-空白组电解质的相对外渗率) 3、数据分析: 电解质的相对外渗率(%):在不同浓度梯度的三叶鬼针草叶的水提液的处理下,配子体的电解质的相对外渗率(%),基本呈现空白组〈12.5%〈25%〈50%〈100%,即随着三叶鬼针草叶的水提液浓度升高电解质的相对外渗率(%)呈上升的趋势,得证随着三叶鬼针草叶的水提液浓度的升高,三叶鬼针草叶的水提液对配子体的化感作用呈加强趋势;权利要求1.,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蕨类配子体膜透性数据收集与分析; 二、化感作用对植物膜透性变化的验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一、 蕨类配子体膜透性数据收集与分析;具体包括, 1、实验材料准备: DDS-307雷磁直读电导率仪;一次性塑料培养皿15皿;预培养20天的井栏边草配子体; 2、实验处理设计: O取预培养20天的井栏边草配子体,放入IOmL质量浓度为0.lg/mL的三叶鬼针草叶的水提液,并设置体积浓度梯度分别为100%、50%、25%、12.5%以及空白组,转移入一次性塑料培养皿中,每皿约100枚配子体,每组体积浓度梯度有三个平行组;实验时间为10天,在第2、4、6、8、10天进行井栏边草配子体的膜透性的测定; 2)校准DDS-307雷磁直读电导率仪:将电极放入注入30mL的去离子水的50mL高悬杯中,把DDS-307雷磁直读电导率仪“选择”开关指向“检查”,“常数”补偿旋钮指向“ I”刻度线,“温度”补偿旋钮指向“25”度线,调节“校准”调节旋钮,使仪器显示“ 100.0PS/cm”,至此校准完毕;每次实验前均需校准DDS-307雷磁直读电导率仪; 3)配子体处理:每组每次选取6枚长势相近的配子体,用直径3mm的钢针在选取的配子体叶片上穿孔,一枚配子体进行两次穿孔; 4)膜电导率的测定:取50mL高悬杯,注入30mL的去离子水,将每组进行过穿孔的配子体放入杯中,I分钟后,用DDS-307雷磁直读电导率仪在I档进行读数,记录此时数值,记为处理电导率值;随后,将盛有配子体的高悬杯,通过恒温电热板加热煮沸,冷却后,用去离子水补充至30mL体积,用DDS-307雷磁直读电导率仪在I档进行读数,记录此时数值,记为煮沸电导率值; 5)实验公式: 电解质的相对外渗率(%)=(处理电导率值-空白电导率值)/ (煮沸电导率值-空白电导率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膜透性法验证蕨类植物配子体化感作用的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蕨类配子体膜透性数据收集与分析;二、化感作用对植物膜透性变化的验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开梅,沈羽,方炎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