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钢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防屈曲支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04234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1 01:32
一种角钢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防屈曲支撑,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其包括内部耗能内芯(2)、外部角钢约束构件(3)、预应力索(4);外部角钢约束构件(3)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中间空隙,内部耗能内芯(2)插入外部角钢约束构件(3)的中间空隙中;外部角钢约束构件(3)两侧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横向加劲肋(7),预应力索(4)对称布置在内部耗能内芯(2)两侧,穿过横向加劲肋(7);为使内部耗能内芯轴向变形耗能,内部耗能内芯(2)长度大于外部角钢约束构件(3),内部耗能内芯(2)两端伸出外部角钢约束构件(3)外。在地震作用下,所述角钢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防屈曲支撑充分耗能,使结构的层间位移为较小值,满足规范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支撑结构形式,特别是建筑领域应用的一种角钢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防屈曲支撑
技术介绍
传统支撑因其刚度大,在强震作用下拉应力通常超过弹性极限而屈服,产生不可恢复的残余变形;受压时则容易受发生压屈曲。在地震反复作用下,其耗能效果不大,也难以较好的保护主体结构不受破坏。防屈曲支撑构件作为应用于多、高层结构中的抗侧力耗能装置,通过钢材的弹塑性来耗能,在经历大震后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强烈地震使结构产生的过大侧向变形及残余变形是结构破坏倒塌的直接原因。并且传统防屈曲支撑还具有混凝土外围约束构件所导致的加工精度控制困难、湿作业工作量大等诸多问题。现有支撑与主体结构大多用受剪螺栓连接,不能充分发挥螺栓的力学性能,螺栓数量较多,现场施工不方便,结构成本较高。最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防屈曲支撑的研究还很少,并未真正实现钢结构预应力防屈曲支撑的工业化快速、集成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角钢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防屈曲支撑,该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主体钢结构和支撑构件的快速、合理安装。并且在小震下具有很强的承载力、通过提高其初始受拉承载力,减小甚至消除其在大震下的残余变形,具有很强的耗能能力。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角钢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防屈曲支撑包括内部耗能内芯、外围角钢约束构件、预应力索三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耗能内芯为一字型单片钢板。为使耗能内芯易于进入塑性耗能,削弱耗能内芯板中部,呈圆弧形。耗能内芯端部并排连接两块与之垂直的连接板: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连接板带有螺栓孔,由高强螺栓与框架连接在一起。下连接板板面内有尺寸与耗能内芯截面尺寸相同的空洞。将耗能内芯穿过下连接板,顶紧上连接板,三者焊接在一起。上、下两连接板由双排上下连接板加劲肋焊接连接在一起。上下连接板加劲肋与两板均垂直。耗能内芯两端直接构造完全相同。所述外围角钢约束构件为四个角钢,先两两肢背对其焊接在一起,呈倒着的T字形。再将两个T字形的翼缘用螺栓连接在一起。或四个角钢排成十字形,两两相对的肢背间用螺栓连接。每个螺栓套有套管,套管长度与耗能内芯厚度相同。套筒位于螺栓连接的两肢背间。每个角钢的双肢间均连有横向加劲肋,横向加劲肋间距有计算确定。预应力索穿过横向加劲肋,两端与内部耗能内芯的两个下连接板相连连接点位于两相邻短加劲肋区格的中心。预应力大小有计算确定。 在工厂将所述内部耗能内芯、外围角钢约束构件、预应力索三部分组装连接在一起。在现场将所述角钢形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防屈曲支撑用高强螺栓与框架相连接。当水平力作用于结构时,所述角钢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防屈曲支撑的水平力分量减小甚至抵消作用于结构的水平力,使结构的层间位移为较小值,满足规范的要求。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施工阶段能够实现快速装配式并能够有效抵抗水平侧移的一种槽钢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防屈曲支撑。这种支撑形式不仅能够有效地实现钢结构构件加工的工业化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施工速度并大幅度降低用钢量。此槽钢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防屈曲支撑与主体结构用受拉螺栓连接,可以充分发挥螺栓的力学性能,降低结构成本。将预应力技术引入钢结构支撑中,在小震作用下此预应力防屈曲支撑构件有很大的抗侧刚度;在中震或大震作用下,此预应力防屈曲支撑构件在拉、压时均能实现全截面充分屈服而不出现支撑构件的整体或局部屈曲破坏,并减小或者消除耗能芯片的残余变形,使原来通过主体结构梁端塑性铰的耗能方式转变为只在防屈曲支撑部件上集中耗能,从而较好地保护了主体结构。此预应力防屈曲支撑构件即具有很强的初始刚度又有很好的耗能效果,通过本身的抗侧、耗能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降低结构成本。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构件构造2本专利技术构件的侧面3本专利技术构件内部耗能内芯4本专利技术外部角钢约束构件5本专利技术构件的预应力索图其中,1-角钢形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防屈曲支撑;2_内部耗能内芯;3_外部角钢约束构件;4-预应力索;5-上连接板;6-下连接板;7-横向加劲肋;8-上下连接板加劲肋;9-套管具体实现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所述结构体系的实现方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角钢形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防屈曲支撑,由内部耗能内芯、外围角钢约束构件、预应力索三部分构成。内部耗能内芯插入外围角钢约束构件的中间空隙中。预应力索对称布置在耗能内芯两侧,穿过横向加劲肋,数量由计算确定。为使内部耗能内芯轴向变形耗能,使得内部耗能内芯比外围框架约束构件长一个距离D,D值有计算确定。如图3所示:所述内部耗能内芯为一字型单片钢板。为使耗能内芯易于进入塑性耗能,削弱芯片板中部,呈圆弧形。耗能内芯一端为两块与之垂直的连接板: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与耗能内芯垂直焊接连接。最上面一块连接板带有螺栓孔,由高强螺栓与框架连接在一起。上、下面两连接板由短加劲肋焊接连接在一起。短加劲肋与两板均垂直。耗能内芯另一端直接与外围框架约束构件底部连接板焊接在一起。如图4所示:所述外围角钢约束构件为四个角钢,先两两肢背对其焊接在一起,呈倒着的T字形。再将两个T字形的翼缘用螺栓连接在一起。或四个角钢排成十字形,两两相对的肢背间用螺栓连接。每个螺栓套有套管,套管长度与耗能内芯厚度相同。套筒位于螺栓连接的两肢背间。每个角钢的双肢间均连有横向加劲肋,横向加劲肋间距有计算确定。如图5所示:预应力索两端与内部耗能内芯的两个下连接板相连。预应力索的预应力大小、数量由计算确定。权利要求1.一种角钢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防屈曲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耗能内芯(2)、外部角钢约束构件(3)、预应力索(4);外部角钢约束构件(3)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中间空隙,内部耗能内芯(2)插入外部角钢约束构件(3)的中间空隙中;外部角钢约束构件(3)两侧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横向加劲肋(7),预应力索(4)对称布置在内部耗能内芯(2)两侧,穿过横向加劲肋(7);为使内部耗能内芯轴向变形耗能,内部耗能内芯(2)长度大于外部角钢约束构件(3),内部耗能内芯(2)两端伸出外部角钢约束构件(3)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钢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防屈曲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耗能内芯(2)为一字型单片钢板;为使耗能内芯(2)易于进入塑性耗能,内部耗能内芯(2)中部削弱,沿长度方向呈圆弧形;内部耗能内芯(2)长度方向垂直的连接板:即直接与内部耗能内芯(2 )连接的上连接板(5 )、和与上连接板(5 )连接的下连接板(6 ),上连接板(5)和下连接板(6与耗能内芯(2)垂直焊接连接;下连接板(6)上设置有螺栓孔,用于用螺栓将防屈曲支撑与框架连接在一起;上连接板(5 )和下连接板(6 )由上下连接板加劲肋(8 )焊接连接在一起。上下连接板加劲肋(8)与连接板均垂直;耗能内芯(2)两端构造完全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钢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防屈曲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角钢约束构件(3)为四个角钢,先两两肢背对其焊接在一起,呈倒着的T字形。再将两个T字形的翼缘用螺栓连接在一起;或四个角钢排成十字形,两两相对的肢背间用螺栓连接;每个螺栓套有套管(9),套管(9)长度与耗能内芯(2)厚度相同;套管(9)位于螺栓连接的两肢背间;每个角钢的双肢间均沿长度方向设置横向加劲肋(7)。4.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角钢装配式钢结构预应力防屈曲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耗能内芯(2)、外部角钢约束构件(3)、预应力索(4);外部角钢约束构件(3)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中间空隙,内部耗能内芯(2)插入外部角钢约束构件(3)的中间空隙中;外部角钢约束构件(3)两侧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横向加劲肋(7),预应力索(4)对称布置在内部耗能内芯(2)两侧,穿过横向加劲肋(7);为使内部耗能内芯轴向变形耗能,内部耗能内芯(2)长度大于外部角钢约束构件(3),内部耗能内芯(2)两端伸出外部角钢约束构件(3)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爱林叶全喜刘学春赵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