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及带有该节点的装配式隔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04223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1 0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该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包括预制柱、隔震支座柱头、预制梁;所述预制柱横截面积小于隔震支座柱头的横截面积,并且预制柱固定于隔震支座柱头上端面;所述隔震支座柱头与预制梁之间存在接缝,隔震支座柱头与接缝相接的部分的表面粗糙,预制梁与接缝相接的一端设有三角形凹槽剪力键;还包括浇注于接缝内以及预制梁上方的混凝土。该装配式隔震节点可达到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近的抗震性能,其构件之间连接可靠。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装配式隔震结构,该装配式隔震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以及隔震支座,所述隔震支座与隔震支座柱头下端固定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隔震支座柱头的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带有该节点的装配式隔震结构。
技术介绍
预制混凝土结构具有节约材料、降低能耗、有利于环境保护、提高建筑质量、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经济效益、促进和建筑产业化等显著优点。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预制混凝土结构已经成为新建建筑的主要形式。预制混凝土结构可分为装配整体式(后浇整体式)和全装配式两种形式。在一般情况下,装配整体式预制混凝土结构可以达到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抗震性能,但问题是如何保障其构件之间的可靠地连接,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为此国内外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进行了不懈地研究和探索。在现代装配式工业化建筑中应用先进的隔震减震技术,不仅适应了我国住宅商品化程度日益增长的要求,也满足了业主对住宅产品抗震安全不断提高的需要,代表了我国未来住宅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该装配式隔震节点可达到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近的抗震性能,其构件之间连接可靠。本专利技术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包括预制柱、隔震支座柱头、预制梁;所述预制柱横截面积小于隔震支座柱头的横截面积,并且预制柱固定于隔震支座柱头上端面;所述隔震支座柱头与预制梁之间存在接缝,隔震支座柱头与接缝相接的部分的表面粗糙,预制梁与接缝相接的一端设有三角形凹槽剪力键;还包括浇注于接缝内以及预制梁上方的混凝土。作为优选的,所述隔震支座柱头与接缝相接的部分设有三角形凹槽剪力键。作为优选的,所述隔震支座柱头与接缝相接的部分呈阶梯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装配式隔震结构,所述装配式隔震结构包括上述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以及隔震支座,所述隔震支座与隔震支座柱头下端固定相连。本专利技术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的隔震支座柱头与接缝相接的部分的表面粗糙,有利于后浇注的混凝土与隔震支座柱头之间的结合;预制梁与接缝相接的一端设有三角形凹槽剪力键,那么混凝土浇注于接缝后,也会形成相应的三角形凹槽剪力键,从而使后浇注的混凝土与预制梁之间的连接可靠,同时也加强预制梁的结合端面处的抗剪承载力。而预制梁上方也浇注混凝土,可进一步加强预制梁与后浇注混凝土之间的结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未画出钢筋)。图2为图1中预制柱、隔震支座柱头、牛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预制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未画出钢筋)。图5为图4中预制柱及隔震支座柱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预制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装配式隔震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装配式隔震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预制柱,2-隔震支座柱头,3-预制梁,4-三角形凹槽剪力键,5-混凝土,6-牛腿,7-第一纵筋,8-第二纵筋,9-隔震支座,10-肩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图1至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包括预制柱1、隔震支座柱头2、预制梁3 ;所述预制柱I横截面积小于隔震支座柱头2的横截面积,预制柱I固定于隔震支座柱头2上端面,并且预制柱I与隔震支座柱头2整体预制成型;所述隔震支座柱头2与预制梁3之间存在接缝,隔震支座柱头2与接缝相接的部分设有三角形凹槽剪力键4,预制梁3与接缝相接的一端设有三角形凹槽剪力键4 ;还包括浇注于接缝内以及预制梁3上方的混凝土5。如图2所示,所述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还包括固定于隔震支座柱头2侧面的牛腿6,所述预制梁3 —端搭接于牛腿6上;所述隔震支座柱头2设有若干纵筋、箍筋、钢筋网片,而且隔震支座柱头2的三角形凹槽剪力键4外侧设有外伸的第一纵筋7。如图3所示,所述预制梁3设有若干纵筋及箍筋,并且部分纵筋、箍筋的上部外露,从而令后浇注于预制梁3上方的混凝土 5与预制梁3更稳固地结合在一起。所述预制梁3的三角形凹槽剪力键4外侧设有外伸的第二纵筋8,预制梁3与预制柱I装配时,第一纵筋7与第二纵筋8采用搭接焊连接。所述后浇注混凝土 5的上端面与隔震支座柱头2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图4至6图所示为本专利技术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的第二实施例。如图4所示,该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包括预制柱1、隔震支座柱头2、预制梁3 ;所述预制柱I横截面积小于隔震支座柱头2的横截面积,预制柱I固定于隔震支座柱头2上端面,并且预制柱I与隔震支座柱头2整体预制成型;所述隔震支座柱头2包括肩部10,所述肩部10外端呈阶梯状;所述肩部10与预制梁3之间存在接缝,所述预制梁3与接缝相连的一端设有三角形凹槽剪力键4,且肩部10的下端面与预制梁3的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还包括浇注于接缝内以及预制梁3上方的混凝土 5。如图5所示,所述肩部10的上端面与隔震支座柱头2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隔震支座柱头2设有若干纵筋、箍筋、钢筋网片,而且位于肩部10外侧设有外伸的第一纵筋7。如图6所示,所述预制梁3设有若干纵筋及箍筋,并且部分纵筋、箍筋的上部外露,从而令后浇注于预制梁3上方的混凝土 5与预制梁3更稳固地结合在一起。所述预制梁3的三角形凹槽剪力键4外侧设有外伸的第二纵筋8,预制梁3与预制柱I装配时,第一纵筋7与第二纵筋8采用搭接焊连接。所述后浇注混凝土 5的上端面与隔震支座柱头2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装配式隔震结构第一实施例。该装配式隔震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以及隔震支座9。该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与本专利技术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详细描述。所述隔震支座柱头2下端与隔震支座9的橡胶垫通过螺栓相连,两者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所述装配式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9整体处于平动状态,隔震支座9的上支墩不能传递弯矩,只能承受竖直方向的轴力以及水平剪力。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装配式隔震结构第二实施例。该装配式隔震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以及隔震支座9。该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与本专利技术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第二实施例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详细描述。所述隔震支座柱头2下端与隔震支座9的橡胶垫通过螺栓相连,两者能很好地协同工作。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柱、隔震支座柱头、预制梁;所述预制柱横截面积小于隔震支座柱头的横截面积,并且预制柱固定于隔震支座柱头上端面;所述隔震支座柱头与预制梁之间存在接缝,隔震支座柱头与接缝相接的部分的表面粗糙,预制梁与接缝相接的一端设有三角形凹槽剪力键;还包括浇注于接缝内以及预制梁上方的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隔震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柱、隔震支座柱头、预制梁;所述预制柱横截面积小于隔震支座柱头的横截面积,并且预制柱固定于隔震支座柱头上端面;所述隔震支座柱头与预制梁之间存在接缝,隔震支座柱头与接缝相接的部分的表面粗糙,预制梁与接缝相接的一端设有三角形凹槽剪力键;还包括浇注于接缝内以及预制梁上方的混凝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平沈朝勇匡珍李文彦马玉宏龙耀球张颖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