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烫钻机构,包括用于容纳烫钻的料槽、电机、转轴、料槽底部设有旋转模具盘,旋转模具盘通过转轴跟电机连接,旋转模具盘的周圈设有呈圆周排布的烫钻凹模,旋转模具盘表面设有矫正器,正对位于烫钻工位的烫钻凹模设有用于冲压烫钻的针杆,烫钻工位正下方设有加热装置,电机启动时,转轴带动旋转模具盘在料槽内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烫钻自动落入烫钻凹模内,通过矫正器将烫钻凹模内位置不正的烫钻扫出,位正的烫钻随旋转模具盘旋转到达烫钻工位后,通过针杆冲出烫钻凹模,并通过加热装置烫入物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实现自动精确送钻且烫钻效率高的自动烫钻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烫钻机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烫钻机构。
技术介绍
为了增加服装的美感,制造商通常会在面料表面粘贴人工钻等装饰物,以前人们一般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排钻,即通过激光在硬纸板上镂空出所需要的图案,然后用刷子或者一块布将烫钻扫到镂空部分,如有缺失,可以反复多扫几次,如有漏钻或者钻石方向不对的,可以用蜡笔做矫正,然后通过压烫机或者烫钻熨斗来烫钻,这种加工方式效率低下。于是人们研究出一种利用烫钻机烫钻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是通过一个倾斜的带有很多圆孔的旋转圆盘取钻,利用烫钻自身的重力,在圆盘旋转时,烫钻在料槽的下部翻转,落入圆孔的烫钻随着圆盘旋转到上端被吸头吸出后再一颗一颗烫。这种方法虽然解决了原始手动镶钻的缺点,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不过这种取钻方式有以下缺点:1.不能保证每个圆孔内一定有烫钻,必须等待圆盘旋转,直到有烫钻到来;2.并不是所有的烫钻底面都朝下,这样就不能完全保证烫钻能正确粘合到布料上,导致多头绣作时速度慢,稳定性不高;3.传统装置圆盘大,如果要多种规格或颜色烫钻切换,必须使用多个圆盘,占用空间大,结构复杂,要求机械零件精度高。现在市面上也出现了运用超声波原理,自动将烫钻排在塑料薄膜上的设备,国内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这种设备,以国外如韩国、德国进口为主,但是这种自动化的机器速度比较慢、且成本较高,所以并未被国内厂家普遍采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实现自动精确送钻且烫钻效率高的自动烫钻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包括用于容纳烫钻的料槽、电机、转轴、料槽底部设有旋转模具盘,旋转模具盘通过转轴跟电机连接,旋转模具盘的周圈设有呈圆周排布的烫钻凹模,旋转模具盘表面设有矫正器,正对位于烫钻工位的烫钻凹模设有用于冲压烫钻的针杆,烫钻工位正下方设有加热装置,电机启动时,转轴带动旋转模具盘在料槽内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烫钻自动落入烫钻凹模内,通过矫正器将烫钻凹模内位置不正的烫钻扫出,位正的烫钻随旋转模具盘旋转到达烫钻工位后,通过针杆冲出烫钻凹模,并通过加热装置烫入物件上。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在料槽底部的旋转模具盘通过不断的旋转来搅动烫钻,从而使烫钻落入旋转模具盘周圈的烫钻凹模内,其中有的烫钻会刚好正位落入该烫钻凹模内,之后随着旋转模具盘的旋转到达针杆正下方,也就是烫钻工位,然后针杆下行,将烫钻冲出烫钻凹模,实现烫钻。有的烫钻落入烫钻凹模时会出现位置不正的情况,从而导致无法正常烫钻,这时通过设置在料槽内的矫正器,通常采用的矫正器是毛刷,当然也可以是那些带有一定柔软度的物品,如海绵等物,众所周知,烫钻的切割面通常都很光滑,而且烫钻的特定形状会导致以下现象:当烫钻正位落入烫钻凹模内时,设置在旋转模具盘表面的矫正器不能将烫钻扫出烫钻凹模,而错位的烫钻,包括倾斜错位或者倒置错位,会被矫正器扫出烫钻凹模。作为优选,所述烫钻凹模为孔内设有弹性倒钩的镂空孔,所述镂空孔的孔型与烫钻相适配,弹性倒钩至镂空孔上表面的距离小于烫钻的厚度,烫钻落入该镂空孔内时,受弹性倒钩的支撑,部分露于镂空孔外。上述技术方案中,弹性倒钩能够确保烫钻不会直接掉出烫钻凹模的镂空孔,同时也能确保针杆在冲压时,能够有效的将烫钻冲出而不至于损坏烫钻。烫钻只能部分落入烫钻凹模内是为了使矫正器能有效的将错位的烫钻清除掉,显而易见,如果烫钻全部或者过多的落入烫钻凹模,矫正器是无法对错位烫钻有效清除的。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壳体,所述料槽设于该壳体内,所述旋转模具盘的烫钻工位设于壳体外。上述设置将烫钻工位通过壳体与料槽隔离开,这样能确保针杆冲压时不受到其他烫钻的干扰,而且设在壳体外的烫钻工位,能够在位于烫钻工位的烫钻凹模内的烫钻出现问题时方便检修。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支撑架,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该支撑架上,支撑架向壳体外延伸出一个边框,边框上设有定位导孔,针杆穿设于该定位导孔中。上述设置结构简单合理,使本机构结构紧凑、简洁。作为优选,所述校正器包含至少一个毛刷。毛刷做为矫正器,成本低,效果好,一般采用3个以上的毛刷效果较佳,多个毛刷能够多重矫正。作为优选,还包括有用于检测位于烫钻工位的烫钻凹模内是否有烫钻的传感器。上述技术方案中,传感器在检测到烫钻工位的烫钻凹模内没有烫钻时,传递给外部连接机构一个信号,使针杆暂停冲压动作,然后旋转模具盘继续旋转直到下一个带有烫钻的凹模到达烫钻工位时,继续烫钻动作。优选的,所述旋转模具盘的烫钻工位两侧设有软质抵压件。上述设置中的软质抵压件也能起到矫正器的效果,能确保到达烫钻工位的烫钻凹模内没有错位的烫钻,同时由于针杆冲压烫钻凹模时对旋转模具盘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力,该抵压件也能起到稳定旋转模具盘的作用,特别是稳定烫钻工位,防止震动。优选的,所述抵压件为海绵块。上述设置中采用海绵块作为抵压件,效果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图4为旋转模具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部放大图;图6为烫钻正位落入烫钻凹模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自动烫钻机构,包括有壳体1,壳体I上设有上盖11,下盖12,壳体I内设有支撑架3,电机4固定安装在支撑架3上,支撑架3向壳体I外延伸出一个边框31,边框31上设有定位导孔32,针杆5穿设于定位导孔32中。壳体I内设有固定板8,固定板8和下盖12在壳体I内隔出的容腔为料槽2,,下盖12内贴设有旋转模具盘6,旋转模具盘6通过转轴41跟电机4连接,旋转模具盘6的周圈设有呈圆周排布的烫钻凹模61,旋转模具盘6表面设有矫正器7,矫正器7固定安装在固定板8上,本实施例中的矫正器7为5个毛刷。壳体I的下盖12设有弧形缺口 121,旋转模具盘6部分置于该弧形缺口 121处,同时也暴露于壳体I外,针杆5的正下方为烫钻工位62,烫钻工位62正下方设有加热棒9,烫钻工位62两侧设有软质抵压件10,本实施例中的软质抵压件10为海绵块。见图3至图5本实施例中的烫钻凹模61为孔内设有多个弹性倒钩611的镂空孔,镂空孔的孔型与烫钻相适配,弹性倒钩611至镂空孔上表面的距离小于烫钻的厚度,烫钻落入该镂空孔内时,受弹性倒钩的支撑,部分露于镂空孔外。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电机4启动时,转轴41带动旋转模具盘6在料槽2内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烫钻自动落入烫钻凹模61内,通过矫正器7将烫钻凹模61内位置不正的烫钻扫出,位正的烫钻随旋转模具盘6旋转到达烫钻工位62后,通过针杆5冲出烫钻凹模61,之后通过加热棒9烫入物件上。本实施例还设有用于检测位于烫钻工位62的烫钻凹模61内是否有烫钻的传感器13。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烫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烫钻的料槽、电机、转轴、料槽底部设有旋转模具盘,旋转模具盘通过转轴跟电机连接,旋转模具盘的周圈设有呈圆周排布的烫钻凹模,旋转模具盘表面设有矫正器,正对位于烫钻工位的烫钻凹模设有用于冲压烫钻的针杆,烫钻工位正下方设有加热装置,电机启动时,转轴带动旋转模具盘在料槽内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烫钻自动落入烫钻凹模内,通过矫正器将烫钻凹模内位置不正的烫钻扫出,位正的烫钻随旋转模具盘旋转到达烫钻工位后,通过针杆冲出烫钻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烫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烫钻的料槽、电机、转轴、料槽底部设有旋转模具盘,旋转模具盘通过转轴跟电机连接,旋转模具盘的周圈设有呈圆周排布的烫钻凹模,旋转模具盘表面设有矫正器,正对位于烫钻工位的烫钻凹模设有用于冲压烫钻的针杆,烫钻工位正下方设有加热装置,电机启动时,转轴带动旋转模具盘在料槽内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烫钻自动落入烫钻凹模内,通过矫正器将烫钻凹模内位置不正的烫钻扫出,位正的烫钻随旋转模具盘旋转到达烫钻工位后,通过针杆冲出烫钻凹模,并通过加热装置烫入物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新元,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