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柔顺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纤维柔顺剂的配方和制备方法。含有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硬脂酸:53.0~56.0份;多胺:9.5~10.0份;交联剂:3.0~3.2份;乳化剂:10.0~10.6份;余量:24.5~20.2份;其中,所述余量为乙二醇或者聚乙二醇。本柔顺剂的方法步骤如下:在有冷凝、脱水、加热、冷却装置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硬脂酸和多胺,通入氮气驱除空气。加热熔化,开始搅拌,升温到160~170度,直至脱水完全。降温至100~110度加入交联剂、乳化剂及余量的乙二醇或聚乙二醇。本发明专利技术原材料成本低廉,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整理后的织物透气舒适、手感柔软、蓬松、色彩光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柔顺剂,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纤维(包括腈纶、混纺、棉等纤维)柔顺剂的配方和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衣物在洗涤过程中,细小纤维往往会缠绕、纠结在一起,甚至发生断裂,衣物经多次洗涤后,洗涤剂的碱性作用更使纤维固有的光滑性、延伸性及弹性受到影响,显现出的便是整件衣物看起来变旧、没形,触摸起来手感更是生硬,衣物洗涤次数越多这种感觉就越明显。许多人喜欢用衣物柔顺剂,因为它能令衣服变得柔软,不起静电,而且闻起来也更清新。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1845754B公开了一种柔顺剂技术方案,由于现有的衣物柔顺剂中添加的增稠剂通常都达不到有效的增稠效果,或者虽然能够起到增稠作用但流变特性方面仍有缺陷的问题,提供一种含有新型水溶性高阳离子度交联型两性聚合物的衣物柔顺齐U,该衣物柔顺剂可赋予衣物柔顺剂产品良好的增稠和流变特性。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如下阳离子季铵化合物:二烷基二甲基季铵化合物、二酰胺乙基烷氧基季铵化合物、酰胺乙基烷基咪唑啉季铵化合物。酯类季铵化合物;其中所述酯类季铵化合物为三乙醇胺脂肪酸酯铵盐、二甲基二乙醇胺脂肪酸酯季铵盐、丙二醇胺脂肪酸酯季铵盐或酯酰胺季铵盐。上述技术方案的新型水溶性高阳离子交联型两性聚合物的衣物柔顺剂,虽然有效的解决了在达到增稠效果的同时也克服了流变性缺陷的问题,但是原材料费用较贵,成本较高,所需存储空间叫大,不适用于工厂大批量生产使用,同时含有重金属离子,对环境保护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原材料成本较低、呈粉状的衣服柔顺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反应时间较短、无需分段升温保温、温度要求较低、无需要真空装置的衣服柔顺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柔顺剂,其特征在于,含有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脂肪酸45 60份; 多胺6 18份; 季铵化剂I 5份; 乳化剂6 15份; 余量24.5 20.2份; 其中,所述余量为乙二醇或者聚乙二醇。更进一步的,所述脂肪酸为硬脂酸。更进一步的,所述多胺为二亚乙基三胺或羟乙基乙二胺或二亚乙基三胺与羟乙基乙二胺任意比混合物。更进一步的,所述交联剂为环氧氯丙烷,硫酸二甲酯、硫酸二乙酯、氯化苄,或环氧氯丙烷、硫酸二甲酯、硫酸二乙酯及氯化苄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混合物。更进一步的,所述乳化剂为单硬脂酸甘油酯、吐温、司盘、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混合物。更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柔顺剂,含有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硬脂酸53.0 56.0 ; 二亚乙基三胺9.5 10.0; 环氧氯丙烷3.0 3.2; 单硬脂酸甘油酯10.0 10.6 ; 余量24.5 20.2 ; 其中,余量为乙二醇或聚乙二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制备上述柔顺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在有冷凝、脱水、加热、冷却装置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硬脂酸和多胺,通入氮气驱除空气。2.加热熔化,开始搅拌,升温到160 170度,直至脱水完全。3.降温至100 110度加入交联剂、乳化剂及余量的乙二醇或聚乙二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柔顺剂可以应用于织物洗涤和护理领域。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硬脂酸与多胺加热进行酰胺反应、脱水环化反应、再加入环氧氯丙烷(或硫酸二甲酯和硫酸二乙酯及氯化苄代替代替)进行季铵化反应,最后加入乳化剂和乙二醇反应,成品呈粉末状态。本专利技术原材料成本低廉,与传统柔顺剂相比,可降低15 20%的成本,可以达到同样的柔顺效果;反应温度要求160 170度;不需真空装置、反应只需4 5小时、不用分段升温保温,节约50%时间和能源。本产品不含甲醛、不含重金属离子、无过敏、无致畸、无致突变、无致癌作用,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符合欧盟OeKo TEX Standard 100标准要求,和REACH标准要求,整理后的织物透气舒适、手感柔软、蓬松、色彩光鲜。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柔顺剂,含有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硬脂酸53.0 ; 二亚乙基三胺9.5; 环氧氯丙烷3.0; 单硬脂酸甘油酯10.0 ; 乙二醇或聚乙二醇24.5, 上述柔顺剂的制备方法: 在有冷凝、脱水、加热、冷却装置的不锈钢反应釜中,按上述配比加入硬脂酸和二亚乙基三胺,通入氮气驱除空气,加热熔化,开始搅拌,升温到160 170度,至脱水完全,降温至100 110度加入环氧氯丙烷,加入单硬脂酸甘油酯,再加入余料乙二醇或聚乙二醇。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柔顺剂,含有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硬脂酸56.0 ; 二亚乙基三胺10.0; 环氧氯丙烷3.2 ; 单硬脂酸甘油酯10.6 ; 乙二醇或聚乙二醇20.2; 上述柔顺剂的制备方法: 在有冷凝、脱水、加热、冷却装置的不锈钢反应釜中,按上述配比加入硬脂酸和二亚乙基三胺,通入氮气驱除空气,加热熔化,开始搅拌,升温到160 170度,至脱水完全,降温至100 110度加入环氧氯丙烷,加入单硬脂酸甘油酯,再加入余料乙二醇或聚乙二醇。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柔顺剂,含有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硬脂酸54.0 ; 二亚乙基三胺9.8; 环氧氯丙烷3.1 ; 单硬脂酸甘油酯10.5 ; 乙二醇或聚乙二醇22.6; 上述柔顺剂的制备方法: 在有冷凝、脱水、加热、冷却装置的不锈钢反应釜中,按上述配比加入硬脂酸和二亚乙基三胺,通入氮气驱除空气,加热熔化,开始搅拌,升温到160 170度,至脱水完全,降温至100 110度加入环氧氯丙烷,加入单硬脂酸甘油酯,再加入余料乙二醇或聚乙二醇。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柔顺剂,含有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硬脂酸45.0 ; 羟乙基乙二胺6; 环氧氯丙烷3.0; 单硬脂酸甘油酯10.0 ; 乙二醇或聚乙二醇24.5, 上述柔顺剂的制备方法: 在有冷凝、脱水、加热、冷却装置的不锈钢反应釜中,按上述配比加入硬脂酸和二亚乙基三胺,通入氮气驱除空气,加热熔化,开始搅拌,升温到160 170度,至脱水完全,降温至100 110度加入环氧氯丙烷,加入单硬脂酸甘油酯,再加入余料乙二醇或聚乙二醇。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的柔顺剂,含有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硬脂酸60.0 ; 二亚乙基三胺18.0; 硫酸二甲酯5;单硬脂酸甘油酯10.0 ; 乙二醇或聚乙二醇20.8; 上述柔顺剂的制备方法: 在有冷凝、脱水、加热、冷却装置的不锈钢反应釜中,按上述配比加入硬脂酸和二亚乙基三胺,通入氮气驱除空气,加热熔化,开始搅拌,升温到160 170度,至脱水完全,降温至100 110度加入环氧氯丙烷,加入单硬脂酸甘油酯,再加入余料乙二醇或聚乙二醇。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的柔顺剂,含有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硬脂酸56.0 ; 二亚乙基三胺10.0; 硫Ife~■乙酷5.0 ; 单硬脂酸甘油酯10.0 ; 乙二醇或聚乙二醇20.9; 上述柔顺剂的制备方法: 在有冷凝、脱水、加热、冷却装置的不锈钢反应釜中,按上述配比加入硬脂酸和二亚乙基三胺,通入氮气驱除空气,加热熔化,开始搅拌,升温到160 170度,至脱水完全,降温至100 110度加入环氧氯丙烷,加入单硬脂酸甘油酯,再加入余料乙二醇或聚乙二醇。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的柔顺剂,含有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硬脂酸55.0 ; 二亚乙基三胺12.0 ; 环氧氯丙烷2.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柔顺剂,其特征在于,含有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脂肪酸???????????????????45~60份;多胺?????????????6~18份;季铵化剂???????????????1~5份;乳化剂???????????6~15份;余量?????????????????????24.5~20.2份;??其中,所述余量为乙二醇或者聚乙二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国耀,麦理恒,周巧燕,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番禺区协运来化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