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将每根丝束分解开的分丝部件,包括:主杆和多个支杆,所述多个支杆的端尾垂直于所述主杆的侧壁并沿着所述主杆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多个支杆的端头朝向同一侧;所述多个支杆的个数至少等于丝束总根数的二倍减1。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将每根丝束分解开的上油装置,包括油轮,所述油轮的下方设有如前面所述的分丝部件;所述分丝部件中的主杆长度与所述油轮长度相应;主杆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油轮的轴线方向;所述多个支杆的端头朝前。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将每一根丝束全部分解为单丝,消除了单丝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压靠的现象,有利于单丝进一步均匀的上油,进一步提高长丝中单丝之间的平行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分纤母丝的分丝生产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纤机械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将每根丝束分解开的分丝部件和上油装置。
技术介绍
在纺丝的生产工艺中,对丝束分丝和上油是很重要的一道工序。在现有技术中,上油装置通常由油轮和位于油轮下方的导丝钩和导丝杆组成,所述导丝钩的钩数等于丝束的总根数。对丝束上油均采用以丝束为最小单位的上油方式上油。也就是说,在上油的过程中,由多根单丝合成的丝束不加分解地直接上油,这样的上油方式,从宏观上看,就每根丝束而言,上述的上油看上去是均匀的。但是,从微观上看,就每根丝束中每根单丝而言,上述的上油是很不均匀的。这正是因为采用了以丝束为最小单位的上油方式,每根丝束中单丝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压靠,以致在上油过程中没有机会与油轮全面地接触,当每根丝束中单丝根数越多时,单丝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压靠得越严重,在下一道加热牵伸的工序中,没有上到油的单丝之间因受热熔融将会产生粘连现象,大大降低了长丝的质量和品质。特别是对分纤母丝用上述的上油方式上油后,在将分纤母丝的丝束分成单丝的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断头和废丝,严重地影响分纤母丝的分丝生产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每根丝束分解开的分丝部件,该分丝部件可将每一根丝束分解为多根子丝束或者单丝后上油,减少单丝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压靠的几率,有利于单丝均匀的上油,提高长丝中单丝之间的平行度,有利于提高分纤母丝的分丝生产率和质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将每根丝束分解开的分丝部件,包括:主杆和多个支杆,所述多个支杆的端尾垂直于所述主杆的侧壁并沿着所述主杆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多个支杆的端头朝向同一侧;所述多个支杆的个数至少等于丝束总根数的二倍减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多个支杆的个数至少等于丝束总根数的二倍减I的技术手段,所以,至少可以将每一根丝束平均或基本平均分为两根子丝束,并将两根子丝束分别置入由支杆形成的两个相邻的间隙中,减少了单丝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压靠的几率,有利于单丝均匀的上油,提高长丝中单丝之间的平行度,有利于提高分纤母丝的分丝生产率和质量。所述多个支杆的个数等于每一根丝束中单丝根数加I的和与丝束总根数的乘积;所述多个支杆平均分为多个组;所述多个组的组数等于丝束的总根数;每一个组中相邻支杆间的距离均相等;每两个相邻的组中相邻支杆间的距离均相等;所述两个相邻的组中相邻支杆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每一个组中支杆间的距离。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多个支杆的个数等于每一根丝束中单丝根数加I的和与丝束总根数的乘积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将每一根丝束全部分解为单丝,并将每一根单丝分别置入由支杆形成的间隙中,消除了单丝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压靠的现象,有利于单丝进一步均匀的上油,进一步提高长丝中单丝之间的平行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分纤母丝的分丝生产率和质量。又由于采用了多个支杆平均分为多个组,多个组的组数等于丝束的总根数,两个相邻的组中相邻支杆间的距离大于每一个组中支杆间的距离的技术手段,所以,每一根丝束中的单丝都在同一个组中,丝束之间的分界限十分明显,有利于操作人员在下道工序的生头操作。所述主杆与所述多个支杆之间设有多个子主杆;所述多个子主杆与所述主杆之间为可拆装连接;每一个所述子主杆分布有多个所述支杆。本技术方案由于米用了主杆与多个支杆之间设有多个子主杆,多个子主杆与主杆之间为可拆装连接,每一个子主杆分布有多个所述支杆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根据不同头数的丝束灵活地配置出相应的分丝部件。降低了分丝部件的制造成本。所述多个支杆分成两行沿着所述主杆的长度方向交错分布。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多个支杆分成两行沿着主杆的长度方向交错分布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增大相邻两个支杆间的间隙,有利于上油时的分丝操作。所述主杆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矩形;所述支杆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圆角正方形或圆角矩形;所述椭圆的长轴垂直于所述主杆的长度方向;所述圆角矩形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主杆的长度方向。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主杆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矩形,支杆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圆角正方形或圆角矩形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制造出多种多样的分丝部件供用户选用。又由于采用了椭圆的长轴垂直于所述主杆的长度方向,圆角矩形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主杆的长度方向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在保证分丝部件的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增加支杆的密度,有利于制造高密度分丝部件。所述主杆和所述支杆为可拆装连接;或者,所述主杆和所述支杆为一体件。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主杆和支杆为可拆装连接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分丝部件的维修,节省成本。当采用主杆和支杆为一体件的技术手段时,有利于制作高密度分丝部件。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每根丝束分解开的上油装置,该上油装置可将每一根丝束分解为多根子丝束或者单丝后上油,减少单丝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压靠的几率,有利于单丝均匀的上油,提高长丝中单丝之间的平行度,有利于提高分纤母丝的分丝生产率和质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将每根丝束分解开的上油装置,包括油轮,所述油轮的下方设有如前面所述的分丝部件;所述分丝部件中的主杆长度与所述油轮长度相应;主杆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油轮的轴线方向;所述多个支杆的端头朝前。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油轮的下方设有如前面所述的分丝部件,分丝部件中的主杆长度与油轮长度相应,主杆长度方向平行于油轮的轴线方向,多个支杆的端头朝前的技术手段,所以,至少可以将每一根丝束平均或基本平均分为两根子丝束,并将两根子丝束分别置入由支杆形成的两个相邻的间隙中,减少了单丝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压靠的几率,有利于单丝均匀的上油,提高长丝中单丝之间的平行度,有利于提高分纤母丝的分丝生产率和质量。所述分丝部件与分丝部件座连接;所述分丝部件的一端设有一个摇把,该端的端部为圆柱体,所述分丝部件座设有与所述圆柱体相应的轴孔;所述圆柱体设置在所述分丝部件座的轴孔内构成转动连接;所述分丝部件与所述分丝部件座之间设有使所述多个支杆的端头朝前或朝下的定位装置。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分丝部件的一端设有一个摇把,分丝部件一端的圆柱体设置在分丝部件座的轴孔内构成转动连接,分丝部件与分丝部件座之间设有使多个支杆的端头朝前或朝下的定位装置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在丝束生头时,旋转分丝部件,使支杆的端头朝下,生完头后,再旋转分丝部件,使支杆的端头朝前,进行分丝操作,因此,这样有利于快速地生头操作。所述定位装置是在所述分丝部件座的外侧壁设有贯通的垂直于所述圆柱体侧壁的定位螺纹孔,所述定位螺纹孔内依次设有顶珠和弹簧并配有螺钉,将所述多个支杆的端头朝前,所述圆柱体侧壁设有与所述顶珠相对应的凹坑,将所述多个支杆的端头朝下,所述圆柱体侧壁设有与所述顶珠相对应的凹坑;或者,所述定位装置是在所述圆柱体的侧壁设有垂直于该侧壁的非穿透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依次设有弹簧和顶珠,将所述多个支杆的端头朝前,所述分丝部件座的轴孔内壁设有与所述顶珠相对应的凹坑,将所述多个支杆的端头朝下,所述分丝部件座的轴孔内壁设有与所述顶珠相对应的凹坑。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弹簧和顶珠的定位结构,所以,制造容易,使用方便,有利于推广应用。所述分丝部件和所述油轮之间设有上导丝杆;所述上导丝杆长度与所述油轮长度相应;上导丝杆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油轮的轴线方向;所述上导丝杆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将每根丝束分解开的分丝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和多个支杆,所述多个支杆的端尾垂直于所述主杆的侧壁并沿着所述主杆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多个支杆的端头朝向同一侧;所述多个支杆的个数至少等于丝束总根数的二倍减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成,姜军,陈立军,翟毅,张敏,周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