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可降解镁合金的生物活性表面改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03828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1 0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可降解镁合金的生物活性表面改性方法。首先,在镁或镁合金表面上制备出一层微弧氧化涂层;然后,采用氟化处理方法在微弧氧化涂层外侧制备富氟致密层。因此,该表面涂层包括中间微弧氧化涂层及外层富氟层:中间微弧氧化涂层既可控制镁合金基体在生物体环境中的降解速度,又改善了单纯氟涂层较低的耐磨性能及与基体较差的结合力;外层富氟致密层改善了微弧氧化涂层比较疏松的特点,降低了涂层合金在生物体环境中的pH上升速率,从而大幅降低了初期炎症及发生溶血的概率,可提高镁合金植入的成功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生物可降解镁合金的降解速度过快、表面涂层结合力差、耐磨性能不佳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材料
,特别适用于生物医用材料的表面改性领域;具体涉及为。
技术介绍
近年来,镁合金以其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体内可降解性能等特性,而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有望成为新一代性能更优的可降解植入材料。镁合金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其强度最高可超过200MPa ;纯镁密度在1.74g/cm3左右,与人骨的密质骨密度(1.75g/cm3)相当;镁合金的杨氏弹性模量约为45GPa,更接近人骨的弹性模量(20GPa左右),可明显减小应力遮挡效应的发生。镁合金在体液环 境中非常活泼,具有非常低的电极电位,易在体内环境中发生腐蚀,从而在体内实现降解。镁合金作为医用植入材料的尝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但由于镁合金在人体环境中的腐蚀速率过快,并产生大量的氢气,从而导致植入失效。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人们对镁合金的不断深入研究,在控制合金的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技术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通过表面处理进一步降低了镁合金的初期腐蚀速率,使其有望作为医用植入材料而得到临床应用。镁合金作为可降解植入材料,但植入体内后的降解速度过快,特别是在植入初期,导致产生局部高的PH值环境,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可降解镁合金的生物活性表面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镁或镁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涂层,然后在微弧氧化涂层外层制备富氟致密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潇谭丽丽杨柯蔡勇邱剑虹席小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创生医疗器械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