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壮秧生物基质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02581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0 23:12
一种把牛粪腐熟并添加产酸及抑菌微生物并与无机营养元素配制水稻旱育壮秧生物基质的生产工艺,牛粪添加0.1%的放线菌充分混合均匀,15-20℃下堆放腐熟10-15天,再添加0.1%的酵素菌和0.1%的枯草芽孢杆菌,充分混合均匀后再堆放7-10天,把经过上述处理的牛粪69.9%、褐煤粉20%、纯氮4.7%、纯磷3.1%、纯钾1.7%和纯锌0.6%,用高速搅拌机混合均匀,配制成水稻育苗生物基质,每40平方米的水稻苗床应用该生物基质500-600公斤与催芽后的水稻种子混合均匀后装入水稻育秧盘,放入塑料大棚内培育水稻幼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稻育苗壮秧剂的生产工艺,尤其是利用微生物腐熟有机物配制水稻育苗基质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开始引进以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水稻秧田期旱育壮秧、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从而实现优化本田期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个体和群体关系而实现水稻高产和优质。众所周知,目前水稻秧田所普遍采用的壮秧剂是由N、P、K大量营养元素和Zn、Cu、Mg、B等中微量矿质营养、调酸剂和化学杀菌剂复配而成,在培育水稻壮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大量的化学农药长期应用及大量育秧床土随稻苗的移栽而进入农田水循环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对水资源及农田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生产中所使用的调酸剂(工业用浓硫酸)在运输和生产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通过生物调酸、微生物抑菌作用与水稻苗期所需要的矿质营养复配,在保证培育水稻壮苗的基础上,则可解决目前水稻壮秧剂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和化学农药长期大量应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化学药剂在种植业中的不合理使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已造成的严重威胁,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农业生产向环境投放的化学制剂所带来的副作用也日益关心。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甚至滥用化学制剂不仅破坏和污染了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由于农产品遭受严重污染,极大地影响了国民的生活质量。如何把经微生物处理的有机质与无机营养有机结合,并在水稻育苗期应用是目前水稻壮秧剂生产和应用领域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此外,由于水稻旱育苗过程中需要从农田中攫取大量的育苗床土,造成了大面积的优质农田被毁坏,也已经成为平原地区水稻生产中日益突出的实际问题。水稻旱育壮秧生物基质生产 工艺将提供一项环保和水稻可持续生产技术。水稻旱育壮秧生物基质涉及的微生物制剂同化学制剂相比,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1)生物调酸可解决当前水稻壮秧剂生产过程中浓硫酸运输和生产中的安全隐患等问题;(2)微生物制剂替代化学农药实现水稻秧田病害的防治;(3)微生物制剂中的天然活性产物替代化学生长调节剂,实现促进水稻秧田期稻苗根系生长和分蘖早生快发;(4)微生物腐熟、酸化的有机质与矿质营养合理调配与施用,充分满足水稻秧田期对养分、防病及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的需要。(5)水稻旱育壮秧生物基质可为生产厂家提供解决三废处理等环保问题的新方法。用微生物腐熟酸化的有机质代替工业用浓硫酸、微生物制剂替代化学农药实现水稻秧田期防病和壮根、促蘖是未来水稻育苗过程中应用环境友好型壮秧基质的发展趋势,必将在解决化学农药长期大量应用造成的环境污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把水稻秧苗生长所需要的矿质营养与微生物腐熟、酸化的有机质合理复配,既可以实现水稻培育壮秧的目的,又可解决化学农药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目前水稻壮秧剂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及三废排放等问题,不仅是未来水稻生产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水稻秧田育苗基质生产和应用全过程向环境友好型发展的新趋势。此外,应用多水稻旱育壮秧生物基质培育的水稻幼苗生产的稻米更加安全,市场认知度高,稻米产品价值提升,农民采纳该技术成果进行水稻生产的积极性高,必将会使水稻旱育壮秧生物基质具有突出的推广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当前水稻壮秧剂生产过程中浓硫酸的运输问题、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大量育苗床土的需求对耕地的破坏和化学农药带来的环境安全及生产中的三废处理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水稻育苗生物基质替代目前应用的水稻壮秧剂以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近年来的科学研究中,专利技术了一种水稻旱育壮秧生物基质的生产工艺。具体实施方式:牛粪添加0.1%的放线菌充分混合均匀,15_20°C下堆放腐熟10-15天,再添加0.1%的酵素菌和0.1%的枯草芽孢杆菌,充分混合均匀后再堆放7-10天,把经过上述处理的牛粪69.9%、褐煤粉20%、纯氮4.7%、纯磷3.1%、纯钾1.7%和纯锌0.6%,用高速搅拌机混合均匀,配制成水稻育苗生物基质,每40平方米的水稻苗床应用该生物基质500-600公斤与催芽后的水稻种子混合均匀后装入水稻育秧盘,放入塑料大棚内培育水稻幼苗。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际应用表明:利用水稻旱育壮秧生物基质培育的3.5叶期水稻幼苗,在株高、地上部及根系鲜重和水稻幼苗茎基部宽度方面与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水稻壮秧剂培育的水稻幼苗相比无显著差异,此外应用该生物育苗基质可减少目前水稻壮秧剂应用时对旱田土壤的需要,减少了在优质农田取土造成对农田的破坏(见表I)。表明:水稻旱育壮秧生物基质在生产上的应用,一方面可以达到与目前应用的水稻壮秧剂一样的壮秧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工业浓硫酸及化学农药的应用而对环境安全、无污染。表I水稻旱育壮秧生物基质的应用效果权利要求1.牛粪添加0.1%的放线菌充分混合均匀,15-20°c下堆放腐熟10-15天,再添加0.1%的酵素菌和0.1%的枯草芽孢杆菌,充分混合均匀后再堆放7-10天,把经过上述处理的牛粪.69.9%、褐煤粉20%、纯氮4.7%、纯磷3.1%、纯钾1.7%和纯锌0.6%,用高速搅拌机混合均匀,配制成水稻育苗生物基质,每40平方米的水稻苗床应用该生物基质500-600公斤与催芽后的水稻种子混合均匀后装入水稻育秧盘,放入塑料大棚内培育水稻幼苗。全文摘要一种把牛粪腐熟并添加产酸及抑菌微生物并与无机营养元素配制水稻旱育壮秧生物基质的生产工艺,牛粪添加0.1%的放线菌充分混合均匀,15-20℃下堆放腐熟10-15天,再添加0.1%的酵素菌和0.1%的枯草芽孢杆菌,充分混合均匀后再堆放7-10天,把经过上述处理的牛粪69.9%、褐煤粉20%、纯氮4.7%、纯磷3.1%、纯钾1.7%和纯锌0.6%,用高速搅拌机混合均匀,配制成水稻育苗生物基质,每40平方米的水稻苗床应用该生物基质500-600公斤与催芽后的水稻种子混合均匀后装入水稻育秧盘,放入塑料大棚内培育水稻幼苗。文档编号C05G1/00GK103193534SQ20131011260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日专利技术者丁伟, 程茁 申请人:东北农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牛粪添加0.1%的放线菌充分混合均匀,15?20℃下堆放腐熟10?15天,再添加0.1%的酵素菌和0.1%的枯草芽孢杆菌,充分混合均匀后再堆放7?10天,把经过上述处理的牛粪69.9%、褐煤粉20%、纯氮4.7%、纯磷3.1%、纯钾1.7%和纯锌0.6%,用高速搅拌机混合均匀,配制成水稻育苗生物基质,每40平方米的水稻苗床应用该生物基质500?600公斤与催芽后的水稻种子混合均匀后装入水稻育秧盘,放入塑料大棚内培育水稻幼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伟程茁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