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壮秧生物基质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02581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0 23:12
一种把牛粪腐熟并添加产酸及抑菌微生物并与无机营养元素配制水稻旱育壮秧生物基质的生产工艺,牛粪添加0.1%的放线菌充分混合均匀,15-20℃下堆放腐熟10-15天,再添加0.1%的酵素菌和0.1%的枯草芽孢杆菌,充分混合均匀后再堆放7-10天,把经过上述处理的牛粪69.9%、褐煤粉20%、纯氮4.7%、纯磷3.1%、纯钾1.7%和纯锌0.6%,用高速搅拌机混合均匀,配制成水稻育苗生物基质,每40平方米的水稻苗床应用该生物基质500-600公斤与催芽后的水稻种子混合均匀后装入水稻育秧盘,放入塑料大棚内培育水稻幼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稻育苗壮秧剂的生产工艺,尤其是利用微生物腐熟有机物配制水稻育苗基质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开始引进以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水稻秧田期旱育壮秧、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从而实现优化本田期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个体和群体关系而实现水稻高产和优质。众所周知,目前水稻秧田所普遍采用的壮秧剂是由N、P、K大量营养元素和Zn、Cu、Mg、B等中微量矿质营养、调酸剂和化学杀菌剂复配而成,在培育水稻壮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大量的化学农药长期应用及大量育秧床土随稻苗的移栽而进入农田水循环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对水资源及农田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生产中所使用的调酸剂(工业用浓硫酸)在运输和生产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通过生物调酸、微生物抑菌作用与水稻苗期所需要的矿质营养复配,在保证培育水稻壮苗的基础上,则可解决目前水稻壮秧剂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和化学农药长期大量应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化学药剂在种植业中的不合理使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已造成的严重威胁,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牛粪添加0.1%的放线菌充分混合均匀,15?20℃下堆放腐熟10?15天,再添加0.1%的酵素菌和0.1%的枯草芽孢杆菌,充分混合均匀后再堆放7?10天,把经过上述处理的牛粪69.9%、褐煤粉20%、纯氮4.7%、纯磷3.1%、纯钾1.7%和纯锌0.6%,用高速搅拌机混合均匀,配制成水稻育苗生物基质,每40平方米的水稻苗床应用该生物基质500?600公斤与催芽后的水稻种子混合均匀后装入水稻育秧盘,放入塑料大棚内培育水稻幼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伟程茁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