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插水稻微喷灌旱育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92181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9 1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插水稻微喷灌旱育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苗床整地;b、微喷灌溉系统安装:秧田上安装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地插式旋转微喷头;c、浸种催芽;d、摆盘播种;e、苗期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克服了漫灌湿润育秧对秧板平整度要求过高的不足;2、克服了漫灌湿润育秧会出现“浮秧”现象的不足;3、灌水速度快,可采用少量多次的灌溉方式;4、微喷灌溉属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利用率高,浪费少;5、微喷系统安装、使用、拆卸简单方便,投资成本低;6、灌溉效果好,出苗安全,秧苗素质高、整齐度好,根系发达、盘结紧密,秧毯与插秧机的兼容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以下步骤:a、苗床整地;b、微喷灌溉系统安装:秧田上安装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地插式旋转微喷头;c、浸种催芽;d、摆盘播种;e、苗期管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克服了漫灌湿润育秧对秧板平整度要求过高的不足;2、克服了漫灌湿润育秧会出现“浮秧”现象的不足;3、灌水速度快,可采用少量多次的灌溉方式;4、微喷灌溉属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利用率高,浪费少;5、微喷系统安装、使用、拆卸简单方便,投资成本低;6、灌溉效果好,出苗安全,秧苗素质高、整齐度好,根系发达、盘结紧密,秧毯与插秧机的兼容性好。【专利说明】
本发 明涉及。
技术介绍
机插秧是水稻生产的主推技术之一,秧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栽插质量、活棵数量及群体质量,是决定产量的关键环节。不同于手栽稻,机插秧苗在秧盘中生长而不是直接生长在秧床上,由于秧盘保水的性能较差(基质育秧更是如此),适用于手栽稻的旱育秧技术在机插育秧上操作难度较大,因此机插育秧普遍采用的是漫灌湿润育秧模式。近几年的实践表明,机插稻漫灌湿润育秧技术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对秧板平整度要求过高,费工费时。若秧板平整度不够,则灌水时会出现深浅不一,有的地方已经淹苗,有的地方还没上到水,大的秧田这种问题更突出,这必将造成秧苗生长参差不齐,甚至不出芽、烂芽、干种等现象,严重影响秧苗质量;而高标准的秧板必须要经过“上水验平”、“反复耱平”等繁琐工序,灌水时还要经常揭布查看,水分管理难度大,费工费时;二是采用有机基质育秧时容易出现秧毯浮出秧盘的浮秧现象。由于育秧基质多采用农业有机废弃物制成,容重低,在含水量不足的情况下灌水(漫灌),如果速度过快或水位过高,就会造成秧块浮出秧盘的情况,水位下降后易缺水受旱;三是上水速度慢,效率低,费工费时;四是长期泡水使秧板泥泞、陷脚,不利田间作业;五是水资源消耗大,利用率低。而工厂化育秧、硬地育秧等旱育秧方式虽然育秧效果较好,但成本高,难以大面积推行。因此,探索更为轻简、高效、节水、节本的机插育秧灌溉技术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a、苗床整地:秧田上干做通气式秧板,秧板的宽度与是否采用无纺布覆盖有关,采用无纺布覆盖的,秧板宽2.85~3.00米,不采用无纺布覆盖的,秧板宽2.53~2.70米;同一块秧田中所有秧板的宽度相同。开设秧沟、围沟,秧沟的宽度为25~30厘米,深度为15~20厘米;围沟的宽度为25~30厘米,深度为25~30厘米;b、微喷灌溉系统安装:秧田上安装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地插式旋转微喷头;地插式旋转微喷头包括微喷头、毛管和旁通轴,毛管上端与微喷头相连,下端与旁通轴相连,微喷头下方设有用于固定的插杆;C、浸种催芽;d、摆盘播种:播种后摆放秧盘或摆放秧盘后播种。采用育秧播种流水线播种的,播种后摆放秧盘到秧板上,采用手工播种的,摆放秧盘到秧板上后播种;e、苗期管理:视秧苗状况喷水灌溉。进一步地,首部枢纽主要包括水泵和过滤器,过滤器与输配水管网连接。进一步地,输配水管网包括干管和支管,干管两端分别与首部枢纽、支管连接,干管沿秧田长边展开,支管垂直干管铺设于秧板中央,支管上开设有便于插入旁通轴的接口,干管和支管的末端均密封。进 一步地,微喷头为单侧轮旋转微喷头或双侧轮旋转微喷头。进一步地,摆放秧盘的方法为每块秧板上横向摆四排秧盘,两排为一组,组内靠紧,每块秧板上的两组秧盘之间设有4~10厘米(不采用无纺布覆盖)或25~30厘米(采用无纺布覆盖)的间隔,用于铺设支管和地插式旋转微喷头,固定无纺布(仅限采用无纺布覆盖时)。秧盘的长度为58~60厘米,秧盘与秧板边缘的距离为5~10厘米(不采用无妨布覆盖时)或10~15厘米(采用无纺布覆盖时)。进一步地,支管与干管连接处设有支管阀门。进一步地,插杆端部设有用于固定微喷头的微喷头接口以及用于固定毛管的毛管接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克服了漫灌湿润育秧对秧板平整度要求过高的不足。由于是喷灌,水滴自上而下,即使秧板不够平整,也不会出现灌水不匀的现象,秧板制作时省去了“上水验平”、“反复耱平”等繁琐工序,节省了用工成本;2、克服了漫灌湿润育秧会出现“浮秧”现象的不足。由于是喷灌,水滴自上而下,采用有机基质育秧时,即使秧毯较干,也不会出现浮出秧盘的情况;3、与漫灌湿润育秧相比,灌水速度快,可采用少量多次的灌溉方式,避免秧板因长期泡水而变得泥泞、陷脚、板硬,方便打药、搬秧等田间作业;4、微喷灌溉属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利用率高,浪费少;5、微喷系统安装、使用、拆卸简单方便,投资成本低;6、灌溉效果好,出苗安全,秧苗素质高、整齐度好,根系发达、盘结紧密,秧毯与插秧机的兼容性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地插式旋转微喷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首部枢纽,1-1.水泵,1-2.过滤器,2.干管,3.支管,4.支管阀门,5.地插式旋转微喷头,5-1.微喷头,5-2.毛管,5-3.插杆,5-4.旁通轴,6.秧田,7.秧板,8.秧盘,9.围沟,10.秧沟。【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实施例在江苏省金坛市稻麦科技示范中心育秧基地进行。机插水稻微喷灌旱育秧技术,包括苗床整地、微喷灌溉系统安装、浸种催芽、播种后摆放秧盘或摆放秧盘后播种、苗期管理等步骤,具体步骤如下:(1)苗床整地:秧田6长83米,宽26米,面积2158平方米,垂直长边、干做通气式秧板7,可做26块,每块秧板7长25.4米,宽2.85米,秧沟10宽25厘米,深15厘米,围沟9宽30厘米,深25厘米。(2)微喷灌溉系统安装:包括首部枢纽1、输配水管网、地插式旋转微喷头5。①首部枢纽1:选用QS30-36-5.5型潜水电泵,流量30米3/小时,扬程36米,功率5.5千瓦;米用口径63mm的网式过滤器;②输配水管网:包括干管2、支管3和毛管5-2,干管2为外径63mm,壁厚3.5mm的PE管,支管3为外径20mm,壁厚1.2mm的PE管,毛管5-2为外径6mm,壁厚Imm的PE管;干管2 —端与过滤器1-2连接,另一端沿秧田6长边展开,埋设于秧田6 —侧,末端用旋罩密封;每块秧板7上沿纵轴铺设一条支管3,在支管3与干管2的交叉点位置的干管2上打孔,在打孔处插入配套支管阀门4,通过支管阀门4连接支管3,支管3末端用专用卡圈密封;支管3上以2.6米间距打孔作为接口,在接口插入配套旁通轴5-4,旁通轴5-4连接毛管5_2 ;③地插式旋转微喷头5:由插杆5-3和微喷头5-1组成,插杆5_3高度60厘米,插入地下20厘米左右;微喷头5-1为单侧轮旋转微喷头,规格为喷嘴直径1.2mm,工作压力100~300KPa,流量50~65L/h,喷洒直径3.5~6.5m ;微喷头5_1连接插杆5-3上的微喷头接口,毛管5-2连接插杆5-3上的毛管接口。(3)播种后摆放秧盘:浸种后,采用育秧播种流水线播种,室内叠放3天,芽出齐后,摆放到秧板7上;摆放的方法为,每块秧板7上横向摆四排秧盘8 (秧盘8宽边与秧板7长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插水稻微喷灌旱育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a、苗床整地:秧田上干做通气式秧板,开设秧沟、围沟;b、微喷灌溉系统安装:秧田上安装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地插式旋转微喷头;c、浸种催芽;d、摆盘播种:播种后摆放秧盘或摆放秧盘后播种;e、苗期管理:视秧苗状况喷水灌溉;所述的地插式旋转微喷头包括微喷头、毛管和旁通轴,毛管上端与微喷头相连,下端与旁通轴相连,微喷头下方设有用于固定的插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和平魏广彬季忠段云辉徐蕊严剑文高云峰汤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金坛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