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极群包膜机极群入电池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98209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9 0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极群包膜机极群入电池盒装置,包括一水平板,所述水平板后方设有一与水平板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后水平板,所述水平板与后水平板之间设有隔断空间,隔断空间右侧竖直设置一电池盒下料筒,所述电池盒下料筒下方设有一水平的电池盒输送滑道,所述电池盒输送滑道右端设有推料气缸,所述隔断空间正下方竖直设置一电池盒定位气缸,隔断空间左侧设有一极群输送架,所述极群输送架上端设有一水平支撑梁,所述水平支撑梁上设有水平气缸,所述水平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一垂直气缸,所述垂直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抓极群机械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动作准确,实现了极群与电池盒的自动输送及极群自动进入电池盒。(*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极群包膜机,尤其涉及极群入电池盒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取手工为极群包膜。但是传统的手工极群包薄膜,工作人员容易吸入粉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要实现极群包膜的自动化,其中一个方法将极群入电池盒和极群包膜一体化,这样就要实现极群与电池盒的自动输送及极群自动进入电池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为蓄电池极群包膜机配套的极群入电池盒装置,结构简单,动作准确,实现极群与电池盒的自动输送及极群自动进入电池盒。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蓄电池极群包膜机极群入电池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水平板,所述水平板后方设有一与水平板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后水平板,所述水平板与后水平板之间设有隔断空间,隔断空间右侧竖直设置一电池盒下料筒,所述电池盒下料筒下方设有一水平的电池盒输送滑道,所述电池盒输送滑道右端设有推料气缸,所述隔断空间正下方竖直设置一电池盒定位气缸,隔断空间左侧设有一极群输送架,所述极群输送架上端设有一水平支撑梁,所述水平支撑梁上设有水平气缸,所述水平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一垂直气缸,所述垂直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抓极群机械手。优选的,所述电池盒下料筒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中心设有下料口,所述底板在下料口左右两侧分别垂直设置一半筒体,所述半筒体截面为“本技术的电池盒下料筒中层叠设置有电池盒,电池盒逐个落在电池盒输送滑道上,由推料气缸将电池盒推送到隔断空间正下方的电池盒定位气缸上,这样通过简单结构实现了电池盒输的自动输送。而电池盒输送到位的同时,抓极群机械手抓取极群,水平气缸带动垂直气缸及抓极群机械手水平移动到隔断空间上方,然后垂直气缸下移使极群进入极群入电池盒导向机构,最后抓极群机械手将极群松开,使极群与薄膜一起进入隔断空间下方的电池盒从而完成包膜与入电池盒的动作,结构简单,动作准确,实现了极群与电池盒的自动输送及极群自动进入电池盒。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蓄电池极群自动包膜机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薄膜划断装置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薄膜划断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蓄电池极群自动包膜机局部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蓄电池极群自动包膜机局部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图5具体说明蓄电池极群自动包膜机的实施例,其包括一水平板1,所述水平板I后方设有一与水平板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后水平板13,所述水平板I与后水平板13宽度相等,所述水平板I与后水平板13之间设有隔断空间130,该隔断空间130容下极群通过。隔断空间130右侧设有电池盒输送装置2,隔断空间130左侧设有极群输送装置3,隔断空间130正下方竖直设置一电池盒定位气缸25。另外,水平板I与后水平板13上设有薄膜自动输送划断装置。薄膜在薄膜自动输送划断装置的作用下由水平板I向后水平板13方向输送并划断停留在隔断空间130上方,电池盒输送装置2将电池盒输送到电池盒定位气缸25上,极群输送装置3将极群输送到隔断空间130上方,极群落下后随薄膜一起落入电池盒完成自动包I吴机入盒的动作。而且,所述后水平板13下方设有极群输出轨道4,所述水平板下方设有极群输出气缸40,极群输出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推板,推板向后移动将将电池盒定位气缸25上的电池盒推送至极群输出轨道4上输出。电池盒输送装置2包括隔断空间130右侧竖直设置一电池盒下料筒,所述电池盒下料筒下方设有一水平的电池盒输送滑道22,所述电池盒输送滑道右端设有推料气缸23,所述隔断空间130正下方竖直设置电池盒定位气缸25。所述电池盒下料筒包括底板21,所述底板中心设有下料口,所述底板在下料口左右两侧分别垂直设置一半筒体20,所述半筒体截面为“隔断空间130上方设有极群输送装置,隔断空间130下方设有电池盒定位气缸,隔断空间右侧设有电池盒输送装置,水平板下方在隔断空间前侧设有极群输出气缸,后水平板下方在隔断空间后侧设有极群输出轨道。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薄膜经薄膜引导辊144进入输送辊140,输送辊140在送薄膜电机143的驱动下转动输送薄膜,接薄膜气缸131伸出接住薄膜,然后压膜气缸112带动压膜板113下行压住薄膜,划断气缸120带动划断刀123划过薄膜划断间隙10将薄膜划断。与此同时,电池盒输送装置2工作,电池盒下料筒内的电池盒逐个落在电池盒输送滑道22上,推料气缸23将电池盒推送到隔断空间130正下方的电池盒定位气缸25上,而极群输送装置3中的抓极群机械手36抓取极群,水平气缸35带动垂直气缸351及抓极群机械手36水平移动到隔断空间130上方,然后垂直气缸351下移使极群进入极群入电池盒导向机构30,最后抓极群机械手36将极群松开,使极群与薄膜一起进入隔断空间下方的电池盒从而完成包膜与入电池盒的动作,包膜完成后,极群输出气缸40的活塞杆推动推板,推板向后移动将电池盒定位气缸上的电池盒推送至极群输出轨道4上输出。权利要求1.蓄电池极群包膜机极群入电池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水平板,所述水平板后方设有一与水平板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后水平板,所述水平板与后水平板之间设有隔断空间,隔断空间右侧竖直设置一电池盒下料筒,所述电池盒下料筒下方设有一水平的电池盒输送滑道,所述电池盒输送滑道右端设有推料气缸,所述隔断空间正下方竖直设置一电池盒定位气缸,隔断空间左侧设有一极群输送架,所述极群输送架上端设有一水平支撑梁,所述水平支撑梁上设有水平气缸,所述水平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一垂直气缸,所述垂直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抓极群机械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群入电池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盒下料筒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中心设有下料口,所述底板在下料口左右两侧分别垂直设置一半筒体,所述半筒体截面为“[”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群入电池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板邻隔断空间侧底面及后水平板邻隔断空间侧底面分别设有引导轨道,所述引导轨道设有凸向电池盒输送滑道的延伸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群入电池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板与后水平板在隔断空间前后两侧设有引导极群进入电池盒的的极群入电池盒导向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群入电池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群入电池盒导向机构包括分别设于水平板邻隔断空间侧及后水平板邻隔断空间侧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右侧端设有凸向隔断空间的U形导向头,所述U形导向头内设有导向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群入电池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群输送架包括一根方柱形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部侧面固定一块倒等腰梯形支撑块,所述水平支撑梁固定于支撑块顶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群入电池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气缸固定于水平支撑梁顶面上,水平支撑梁侧面设有一水平滑轨,水平滑轨上滑动连接一水平滑块,水平滑块通过连接板和水平气缸的活塞杆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群入电池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气缸通过连接块与水平滑块固定,连接块上同时固定有垂直滑轨,垂直滑轨上滑动连接有垂直滑块,所述垂直滑块和垂直气缸的活塞杆固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群入电池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极群机械手固定于垂直滑块上的机械手本体,所述机械手本体前后两侧均设置一只手臂,所述手臂由机械手气缸驱动,所述手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蓄电池极群包膜机极群入电池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水平板,所述水平板后方设有一与水平板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后水平板,所述水平板与后水平板之间设有隔断空间,隔断空间右侧竖直设置一电池盒下料筒,所述电池盒下料筒下方设有一水平的电池盒输送滑道,所述电池盒输送滑道右端设有推料气缸,所述隔断空间正下方竖直设置一电池盒定位气缸,隔断空间左侧设有一极群输送架,所述极群输送架上端设有一水平支撑梁,所述水平支撑梁上设有水平气缸,所述水平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一垂直气缸,所述垂直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抓极群机械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彪石月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欧德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