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物理演示教学仪器,主要涉及对超导磁悬浮现象的演示,属于物理实验仪器领域。
技术介绍
1911年荷兰科学家翁纳斯在测量低温下水银电阻率的时候发现,当温度降到零下269摄氏度附近时,水银的电阻消失了。这种电阻消失的现象,叫做零电阻性。人们把这种电阻接近零的材料叫做超导体。很快,人们发现超导体处于超导态有两个基本性质,一是零电阻效应,二是完全抗磁性(又称迈斯纳效应)。零电阻效应,对于学生而言,相对好理解;而完全抗磁性往往使学生一头雾水。完全抗磁性,即在磁场中一个超导体只要处于超导态,则它内部产生的磁化强度与外磁场完全抵消,从而内部的磁感应强度为零;即,磁力线完全被排斥在超导体外面。磁悬浮就是利用超导体的完全抗磁性实现的,目前,上海建成的商业运行的高速磁悬浮轨道交通就是基于此原理。在日常教学,当教师讲解超导基本性质的时候,学生需要先在感官上对磁悬浮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再通过教师的讲解,从而逐渐理解完全抗磁性。因此日常教学中需要一种简单实用的演示仪器,使学生能够观察到超导磁悬浮现象。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演示超导磁悬浮的教学仪器,而且方便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演示超导磁悬浮特性的教学仪器,包括:NdFeB永磁体部分、YBaCuO超导体部分,其特征在于:仪器下方的NbFeB永磁体块材和仪器上方的NbFeB永磁体块材NS极相对形成磁场,当处于超导态的超导体部分放在所述磁场的中心区域时,超导体部分会悬浮在该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