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镜片胶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97095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9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外镜片胶粘结构。镜筒的内壁上均布有灌胶槽,灌胶槽内灌满胶,镜片的外圆柱面与灌胶槽的胶胶粘。可以保证镜片和镜筒装配的同轴度,从而在胶粘镜片的同时满足光学成像质量提出的同轴度要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镜片胶粘固定结构,特别适合大口径红外镜片的固定。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一些特殊场合(如振动、冲击等比较大的恶劣环境)的需要,在镜头结构设计中为了防止镜片边缘受损,从而影响镜头成像效果,特别是红外镜片,其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相对于可见光系统高出几个数量级,在进行热膨胀时会对镜片边缘造成损伤。因此在镜片边缘运用胶粘进行固定,相当于给镜片和镜筒之间设置一条“缓冲带”来满足一些特殊的要求。在红外镜片的胶粘固定领域,运用较成熟的镜筒I和镜片2结构是在其之间留一条槽方便进行胶粘,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该结构形式虽然可以对镜片实行有效的胶粘固定,但是由于槽的出现导致镜筒I和镜片2之间的同轴度会大大降低,对于整个光学系统来说,同轴度的降低会导致光学成像质量的降低很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红外镜片胶粘结构,可以保证镜片和镜筒装配的同轴度,从而在胶粘镜片的同时满足光学成像质量提出的同轴度要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镜筒的内壁上均布有灌胶槽,灌胶槽内灌满胶,镜片的外圆柱面与灌胶槽的胶胶粘。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1)、结构简单,加工方便;2)、镜筒与镜片的同轴度通过加工保证,能保证较高的装配同轴度精度;3)、镜片与镜筒有胶层缓冲起到了隔振的效果;4)、镜片装配时比较简单,不需调整镜片与镜筒的同轴度。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的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4中的B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镜筒11的内壁上均布有灌胶槽12,灌胶槽12内灌满胶,镜片13的外圆柱面与灌胶槽12的胶胶粘。所述灌胶槽12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灌胶槽12的横截面为长条弧形。在加工镜筒11时,先加工与镜片13的基孔/基轴进行配合的圆周,然后在圆周上加工如图2或图3所示的灌胶槽12,将镜筒11和镜片13进行胶粘。加工灌胶槽12的数量根据镜片13的大小确定,能保证镜片牢固固定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红外镜片胶粘结构,其特征在于:镜筒(11)的内壁上均布有灌胶槽(12),灌胶槽(12)内灌满胶,镜片(13)的外圆柱面与灌胶槽(12)的胶胶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镜片胶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槽(12)的横截面为半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镜片胶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槽(12)的横截面为长条弧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红外镜片胶粘结构。镜筒的内壁上均布有灌胶槽,灌胶槽内灌满胶,镜片的外圆柱面与灌胶槽的胶胶粘。可以保证镜片和镜筒装配的同轴度,从而在胶粘镜片的同时满足光学成像质量提出的同轴度要求。文档编号G02B7/00GK203037915SQ201320010698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9日专利技术者马萄, 徐宗波 申请人: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镜片胶粘结构,其特征在于:镜筒(11)的内壁上均布有灌胶槽(12),灌胶槽(12)内灌满胶,镜片(13)的外圆柱面与灌胶槽(12)的胶胶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萄徐宗波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