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毒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暗室、检测单元,检测单元设置在检测暗室内部,检测单元包括盛放被检测液体的检测池,以及检测检测池中的被检测液体液位的液位检测装置和检测被检测液体的发光强度的光强检测装置;泵送单元,泵送单元与检测单元配合,并向检测池中泵送被检测液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检测池设置在检测暗室中,并在检测池一侧设置光强检测装置,从而测量被检测液体中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通过泵送单元与液位检测装置的配合,准确控制进入检测池中的被检测液体量,对比相同时间内被检测液体和测试参比的发光强度,就可以知道被检测液体是否污染,并且根据污染程度与发光强度的关系,可以得出被检测液体的污染程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毒性检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毒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利用发光细菌(明亮发光杆菌、费氏弧菌)与样品接触反应一定的时间后,样品中的有毒物质可影响或干扰发光细菌的新陈代谢,使细菌的发光强度下降或熄灭,在一定范围内,有毒物质浓度或污染程度与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呈负线性相关关系。即通过检查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变化就可以测量有毒物质浓度或污染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在线检测的毒性检测装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毒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暗室,毒性检测装置还包括:检测单元,检测单元设置在检测暗室内部,检测单元包括盛放被检测液体的检测池,以及检测检测池中的被检测液体液位的液位检测装置和检测被检测液体的发光强度的光强检测装置;泵送单元,泵送单元与检测单元配合,并向检测池中泵送被检测液体。进一步地,检测暗室内部设置有多个检测单元,多个检测单元之间设置有不透光隔板。进一步地,检测暗室包括暗室体和暗室盖,暗室盖与暗室体配合的边缘设置有密封圈;不透光隔板设置在暗室盖上。进一步地,暗室体的边缘设置有串联在光强检测装置的电源上的限位开关,暗室盖配合设置在暗室体上时压紧导通限位开关。进一步地,检测池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检测暗室内部;泵送单元设置在检测暗室外部,包括与检测池下端连通的取样针和与检测池上端连通的泵送装置。进一步地,光强检测装置设置在检测池的一侧;液位检测装置包括液位检测支架和设置在液位检测支架的液位检测器,液位检测器包括分别位于检测池相对的两侧的发射端和接收端。进一步地,液位检测支架包括沿竖直方向高度可调节的U形架,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在U形架的两个端部。进一步地,液位检测支架还包括设置在检测池上下两侧的两个水平支板,和沿竖直方向设置在两个水平支板上的螺杆;螺杆上设置有与螺杆可相对转动的调节块,U形架固定在调节块上。进一步地,所述毒性检测装置还包括:检测控制器,检测控制器包括根据液位检测器检测的液位控制泵送装置的液位控制单元;以及光照检测控制单元,控制光强检测装置检测光照强度,并输出光强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进一步地,发射端和接收端具有与检测控制器连接的插接头,检测控制器具有与插接头配合的插接口。根据本技术的毒性检测装置,通过将检测池设置在检测暗室中,并在检测池一侧设置光强检测装置,从而测量被检测液体中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通过泵送单元与液位检测装置的配合,准确控制进入检测池中的被检测液体量,对比相同时间内被检测液体和测试参比的发光强度,就可以知道被检测液体是否污染,并且根据污染程度与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的关系,就可以对应得出被检测液体的污染程度。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毒性检测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毒性检测装置的去除液位检测装置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毒性检测装置的液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毒性检测装置的检测暗室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a是根据本技术的毒性检测装置的检测暗室的暗室盖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b是根据本技术的毒性检测装置的检测暗室的暗室盖的侧面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c是根据本技术的毒性检测装置的检测暗室的暗室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毒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暗室10,检测暗室10内部设置有检测单元20,检测单元20包括盛放被检测液体的检测池21,以及检测检测池21中的被检测液体液位的液位检测装置22和检测被检测液体的发光强度的光强检测装置23 ;毒性检测装置还包括向检测单元20中泵送被检测液体的泵送单元30。本技术通过将检测池设置在检测暗室中,并在检测池一侧设置光强检测装置,从而测量被检测液体中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通过泵送单元与液位检测装置的配合,准确控制进入检测池中的被检测液体量,对比相同时间,两个检测池中不同样品和发光细菌的混合液的发光强度,可以将一个检测池内的混合液体设置为参比,即无毒的水和发光细菌的混合液,另外一个为测试水样和发光细菌的混合液,根据比较测试水样的发光强度与参比水样发光强度就可以知道,水样中毒性物质的污染,并根据污染程度与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的关系,就可以对应得出被检测液体的污染程度。在本技术较优选地实施例中,光强检测装置23采用光子接收器,光子接收器设置在检测池21的一侧,从而接收被检测液体的中的发光细菌发出的光子,根据光子的多少来确定光照强度。检测暗室10可以分为相互独立,并且结构相同的几个部分,在本技术较优选地实施例中,如图1至3所示,检测暗室10分为两个部分,即检测暗室10内部设置有两个检测单元20,两个检测单元20相互独立,可以分别控制,也可以同时控制,在两个检测单元20之间设置有不透光隔板12a,从而保证两个检测单元20中的发光细菌发出的光线不会相互干扰,从而保证一个检测单元20中的光强检测装置23只能够接收到对应的检测池21中的发光细菌发出的光线。一般地,如图4所不,检测暗室10包括暗室体11和暗室盖12,暗室盖12方便打开,从而便于对检测暗室10内部的零部件检修和维护。如图5c所示,暗室盖12与暗室体11配合的边缘设置有密封圈13,从而保证二者相互配合的边缘不透光,避免外界光源干扰检测效果。优选地,如图5a至5c所示,不透光隔板12a设置在暗室盖12上,即打开暗室盖12时,可以拆卸下不透光隔板12a,避免不透光隔板12a干扰,使暗室体11内部操作空间更大。优选地,如图2所示,在暗室体11的边缘设置有串联在光强检测装置23的电源上的限位开关40,当暗室盖12盖上后,压紧限位开关40,从而使限位开关40导通,即光强检测装置23接通电源,可以开始工作。反之,当打开暗室盖12时,限位开关40断开,光强检测装置23停止工作,避免强光照射光强检测装置23,能够很好地保护光强检测装置23。如图1和图2所示,检测池21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检测暗室10内部;泵送单元30设置在检测暗室10外部,包括与检测池21下端连通的取样针31和与检测池21上端连通的泵送装置32,即泵送装置32将被检测液体通过取样针31吸入到检测池21中。一般地,为了防止透光,取样针31和泵送装置32与检测池21通过黑色橡胶管连通。泵送装置32一般采用柱塞泵,柱塞泵上设置极限开关,对柱塞泵限位,保证柱塞泵安全可靠。由于发光强度与被检测液体量的多少具有直接关系,即被检测液体量越多,其含有发光细菌的量越多,则发光强度越大,故需要准确地控制进入检测池21的被检测液体量。设置液位检测装置22准确控制进入检测池21的液位,即能够准确控制进入检测池21的被检测液体量。每个检测池21设置独立工作的泵送单元30和液位检测装置22,相比现有技术中,有效的解决了液体由于管路不一致及气密性问题导致抽样带来的液体体积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抽样体积的准确性,同时每个检测池21的液位独立控制,可以实现对高浓度的样品稀释测试的功能。如图3所示,液位检测装置22包括液位检测支架221和设置在液位检测支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毒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暗室(10),其特征在于,所述毒性检测装置还包括:检测单元(20),所述检测单元(20)设置在所述检测暗室(10)内部,所述检测单元(20)包括盛放被检测液体的检测池(21),以及检测所述检测池(21)中的所述被检测液体液位的液位检测装置(22)和检测所述被检测液体的发光强度的光强检测装置(23);泵送单元(30),所述泵送单元(30)与所述检测单元(20)配合,并向所述检测池(21)中泵送所述被检测液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艺斌,邹雄伟,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