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型光谱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96529 阅读:3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9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紧凑型光谱采集装置,包括光纤、光纤准直器、棱栅、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聚焦透镜组、驱动信号电缆、数据传输线缆、第一固定旋钮、第二固定旋钮、线阵电荷耦合器件CCD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光谱采集系统各个部件的共轴安置,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携带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紧凑型光谱采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谱仪的光谱分析及成像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紧凑型光谱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光谱仪是对物质的光谱重要特征进行精密分析的装置,也是分析物质组成成分及结构的强有力工具。近几年来,光谱仪的小型化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报道了多种小型化光谱仪,如基于新型滤波技术的光谱仪、微加工光栅光谱仪、光纤光谱仪等等,但在传统的棱镜或光栅光谱仪器中,往往存在一个偏转角问题,即入射光束和出射光谱不在同一条轴线上。这样的系统属于典型的离轴光学系统,存在着结构体积大、装调困难、稳定性差等缺陷。与传统的光谱仪器相比,小型化光谱仪在工作原理上大致相同,但是需要解决小型化和集成化的问题,当前光谱仪器系统结构小型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集成加工,仅利用一个或较少的小型化的元件来实现整体系统的小型化。但是这种小型化光谱仪设计方式存在着制造成本高、加工工艺复杂、光谱仪器性能较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以比较简易的制造工艺,在较低的制造成本和调节难度的条件下,减小光谱仪结构的体积,设计出一种紧凑型光谱采集装置,实现较高光谱分辨性能的光谱采集。本技术解决以上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一种紧凑型光谱采集装置,包括光纤、光纤准直器、棱栅、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聚焦透镜组、驱动信号电缆、数据传输线缆、第一固定旋钮、第二固定旋钮、线阵电荷耦合器件CXD ;其中:所述第三套筒为一端开口、横向放置的U型套筒,所述线阵电荷耦合器件CXD设置在第三套筒中与其开口端相对的底边上;所述第二套筒由分别与第三套筒的上下平行的两个侧壁的内侧紧贴、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组成,其中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的一端伸出第三套筒的开口端,所述第一、第二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套筒的底边保持一定距离,不与所述线阵电荷耦合器件CXD接触;第一基板通过第二固定旋钮与第三套筒的上侧壁的开口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将第二套筒分割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所述第一套筒由分别与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上位于第一腔体内的内壁紧贴、相对设置的第三基板、第四基板组成;其中第三基板通过第一固定旋钮与第一基板的一端固定;所述光纤准直器设置在第一套筒中远离第二腔体的一端;所述棱栅设置在第一套筒中靠近第二腔体的一端,与光纤准直器保持一定距离;所述聚焦透镜组设置在第二腔体内;所述光纤连接在光纤准直器上;所述驱动信号电缆的一端、数据传输线缆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三套筒的底边与线阵电荷耦合器件CCD相连接,所述驱动信号电缆的另一端、数据传输线缆的另一端与外部上位计算机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紧凑型光谱采集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聚焦透镜组采用经过改进的柯克三片式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一侧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基板上的凸出部卡接,所述第一透镜的另一侧和第二透镜的一侧胶合在一起,所述第三透镜的两端分别采用固定环与第二透镜的另一侧、第四透镜的一侧的上下两端连接,所述第四透镜的另一侧和第五透镜的一侧胶合在一起,所述第五透镜的另一侧的上下两端分别采用固定环与第一、第二基板的内壁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紧凑型光谱采集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棱栅由第一棱镜、光栅基片、光栅、光栅保护玻璃、第二棱镜组成;其中,所述光栅基片、光栅保护玻璃分别设置在光栅的两侧,所述第一棱镜和光栅基片胶合在一起,所述第二棱镜和光栅保护玻璃胶合在一起。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紧凑型光谱采集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线阵电荷耦合器件CXD采用法国Atmel公司生产的Aviiva SM2型线阵电荷耦合器件(XD。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采用基于棱栅的分光光路,使出射光谱中心波长光的主光线与入射光束的主光线同处在聚焦透镜组的光轴上,实现光谱采集系统各个部件的共轴安置,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携带等优点。2.通过采用三层套筒的结构,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之间可以进行相对调节,调节第二套筒使得聚焦透镜组的入射光谱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于该透镜组的物方焦平面上,调节第三套筒使得各个光谱成分精确聚焦于线阵CCD的光敏面上,从而实现对各个光谱成分的精确对焦,提高光谱采集系统的性能。3.通过将紧凑型光谱采集系统中的各个部件共轴安置于封闭的套筒内,避免了内部的各个部件因受到外界震动干扰而可能发生的位置偏移或损坏,而且分光光路封装在密闭的套筒内,防止了杂散光入射形成的干扰信号,这种光谱仪设计结构具有提高光路稳定性、消除杂散光干扰、延长器件使用寿命等固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紧凑型光谱采集装置的棱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紧凑型光谱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的棱栅3的示意图,包括第一棱镜20、光栅基片21、光栅22、光栅保护玻璃23、第二棱镜24组成。其中第一棱镜20和光栅基片21胶合在一起,光栅保护玻璃23和第二棱镜24胶合在一起,在棱栅3中,由第一棱镜20、光栅基片21、光栅22、光栅保护玻璃23和第二棱镜24组成一个整体。第一棱镜20和第二棱镜24选择在紧凑型光谱采集装置工作波段内无色散的玻璃材料,从而保证对入射光束和出射光谱仅起到折转光路的作用。光栅基片21和光栅保护玻璃23采用与第一棱镜20和第二棱镜24相同材料的玻璃,并且起到承接光栅、保护前后器件的作用。根据不同波长取适当角度的棱镜对,使得入射光线经折射、色散、二次折射的过程,出射的光谱中心波长光的主光线与入射光的主光线同处在聚焦透镜组的光轴上,从而实现该紧凑型光谱采集系统中的各个部件的共轴安置。例如,探测的光谱中心波长为580nm,且棱栅3中的光栅22具有1000线对每毫米的刻线密度,并设第一棱镜20和第二棱镜24的折射率为1.5,通过选取底角为45度的第一棱镜20和第二棱镜24,则可使被测入射光束经第一棱镜20折射后入射到棱栅3发生色散,并且入射角与出射光谱中心波长光的主光线的出射角相等,光谱经第二棱镜2次折射,使得出射棱栅3的出射光谱中心波长光的主光线与入射光的主光线同处在聚焦透镜组的光轴上,从而实现该紧凑型光谱采集系统中的各个部件的共轴安置。如图2所示一种紧凑型光谱采集装置结构示意图,包括光纤1、光纤准直器2、棱栅3、第一套筒4、第二套筒5、第三套筒6、聚焦透镜组7、驱动信号电缆8、数据传输线缆9、第一固定旋钮10、第二固定旋钮11、线阵电荷耦合器件(XD12、第一透镜13、第二透镜14、第三透镜15、第四透镜16、第五透镜17、3个固定环18、凸出部19 ;第三套筒6套在第二套筒5外,第三套筒6的内壁一端与第二套筒5外壁紧密滑动连接,通过第二固定旋钮11固定第二套筒5与第三套筒6之间的相对位置;第二套筒5套在第一套筒4外,第二套筒5的内壁一端与第一套筒4外壁紧密滑动连接,通过第一固定旋钮10固定第一套筒4与第二套筒5之间的相对的位置。第一套筒4、第二套筒5和第三套筒6之间可以进行相对调节,实现对各个光谱分量的精确对焦,调节第二套筒5使得聚焦透镜组的入射光谱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于该透镜组7的物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紧凑型光谱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纤(1)、光纤准直器(2)、棱栅(3)、第一套筒(4)、第二套筒(5)、第三套筒(6)、聚焦透镜组(7)、驱动信号电缆(8)、数据传输线缆(9)、第一固定旋钮(10)、第二固定旋钮(11)、线阵电荷耦合器件CCD(12);其中:所述第三套筒为一端开口、横向放置的U型套筒,所述线阵电荷耦合器件CCD设置在第三套筒中与其开口端相对的底边上;所述第二套筒由分别与第三套筒的上下平行的两个侧壁的内侧紧贴、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组成,其中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的一端伸出第三套筒的开口端,所述第一、第二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套筒的底边保持一定距离,不与所述线阵电荷耦合器件CCD接触;第一基板通过第二固定旋钮(11)与第三套筒的上侧壁的开口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凸出部(19),所述凸出部将第二套筒分割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所述第一套筒由分别与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上位于第一腔体内的内壁紧贴、相对设置的第三基板、第四基板组成;其中第三基板通过第一固定旋钮(10)与第一基板的一端固定;所述光纤准直器设置在第一套筒中远离第二腔体的一端;所述棱栅设置在第一套筒中靠近第二腔体的一端,与光纤准直器保持一定距离;所述聚焦透镜组设置在第二腔体内;所述光纤连接在光纤准直器上;所述驱动信号电缆(8)的一端、数据传输线缆(9)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三套筒的底边与线阵电荷耦合器件CCD(12)相连接,所述驱动信号电缆(8)的另一端、数据传输线缆(9)的另一端与外部上位计算机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彤刘友文施瑶瑶王吉明赫崇君顾晓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