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地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自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便出现了地下水的污染问题,并于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加剧。鉴于地下水污染的严重性,欧美等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进行研究。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异位修复和原位修复两种。早期的地下水修复采用异位处理,如抽出处理方法。该技术通过捕捉地下水中的污染羽状体并将其抽出地面,再采用其它处理技术将水净化后使用或重新输入地下。抽出处理方法可将地下水的污染区域有效地控制在抽出井上游,但是在现场处理地下水的应用结果和研究表明,要想彻底修复污染的地下水,抽出处理系统往往要运行几年甚至几十年,其所需要的动力消耗、设备运行和维护等费用极大。此外,为防止地下水的大量抽出而造成的地面下沉,还需采用倒灌技术,更是增加了资金消耗。原位处理法是当前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的热点,不但处理费用相对节省,而且还可以减少地表处理设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暴露,降低对环境的扰动。可渗透反应格栅是一个被动的原位处理区,装填于处理区的反应材料能够降解和滞留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装置包括进水槽、出水槽,及设置于进水槽和出水槽之间的两个多孔介质模拟槽,与进水槽连接的为前置多孔介质模拟槽,与出水槽连接的为后置多孔介质模拟槽,进水槽与前置多孔介质模拟槽之间设置有固定透水墙壁,进水槽与出水槽之间共设置有五个固定插槽,其中,最后一个固定插槽内插装有透水墙体形成后置多孔介质模拟槽和出水槽之间的隔离透水墙壁,另外四个固定插槽中的任意两个插装有透水墙体形成两个活动透水墙壁,两个活动透水墙壁之间为反应墙体。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