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68713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9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原位净化工艺,可用于还原脱氯、沉淀重金属和微生物反消化反应。这种原位净化工艺需要一个无氧反应区域,用于沉淀和过滤可溶性重金属,如金属硫化物、硝酸盐转化为氮气、沉淀和过滤铬。泵工艺系统有一个或多个延伸至地下污染饱和带的井组成,井中有导管,用于输送碳水化合物和硫酸盐至污染饱和带。在反应带中,溶解态的氧含量低于0.5mg/L,氧化还原电位低于-250mv,同时可溶性有机碳类化合物与污染物的比高于50:1,此时,微生物消化碳水化合物,可使硫酸盐还原并产生甲烷。这种生物地球化学环境,可引起PCE脱氯还原为TCE,后者进一步脱氯生成DCE,再脱氯生成VE,最终生成乙烯。同时,这种生物地球化学环境下,还引起重金属沉淀和微生物反硝化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可溶性地下水污染物的原位净化工艺技术,尤其适用于原位厌氧 区域内净化地下水中的可溶性污染物。
技术介绍
含有有害性污染物的地下水的治理问题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这些 从储存设备溢出或泄露的有害物质,或是排放在地表的有害污染物,渗透到地下水中,严重 污染地下水,是饮用水的一个严重的威胁。与地表水相比,尽管地下水并不易被污染,但是 一旦被污染,对于污染物的净化将是一个很困难且非常耗时的。利用现有技术回收和净化 污染性地下水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例如,将地下水从饱和带抽出,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回 地下饱和带,整个过程耗资较大,而且将地下水抽出到地表,容易引起地下水中重金属和其 他污染物对当地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采用原位厌氧净化反应工艺技术和设备,沉淀金属、微生物消化反应、还原 脱氯和沉淀除铬。沉淀工艺是将固体相从液体介质中分离的技术。首先需要几个连接井深 入到污染土壤的饱和层,井孔里插入非渗透性的套管,套管的底部为具有可渗透性。可通过 套管向饱和层注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硫酸盐,并施加一定的压力,以保证加入的物质与 饱和层液体充分混合,并在饱和层内充分扩散,从而使硫酸盐还原并产生甲烷。也可应用添 加了碳水化合物和硫酸盐的糖蜜提取液直接注入饱和层,省去了通过两个接入管向饱和层 分别注入碳水化合物和硫酸盐。导管的基部连接混浆泵,以使注入物在导管内更为均匀的 混合。混合物通过导管的液体渗透部分的渗透孔与周围的地下水混合。 硫酸还原异养菌和脱氮微生物,都是土壤的原生微生物菌群,可作为催化剂沉淀 金属、使微生物反硝化、还原脱氯和沉淀铬。本专利技术工艺技术中涉及了两个微生物参与的 反应。一个反应就是利用碳水化合物和地下水中的溶解态氧合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个反 应使饱和层的溶解态氧被消耗,并形成了一个无氧环境。经过反应,饱和带的溶解态氧的 含量低于0. 5mg/L。另外,这个反应最终将这一带变为生物地球化学带,其氧化还原能力低 于-250mv,可溶性有机碳类物质与污染物的比大于50:1。 另一个反应就是硫酸盐还原和生成甲烷。反应中,硫酸盐被还原为二价硫离子。硫 离子与水溶性的重金属离子结合而形成固体沉淀,这些沉淀物混入土壤基质中。无需从土 壤基质中分离沉淀物或去除,因为这些难溶性物质已无害。 下面的反应式就是利用糖和硫酸盐沉淀地下水中的可溶性金属离子铅、锌、汞和 镍:【主权项】1. 净化污染性地下水中的可溶性污染物的工艺步骤包括: 一个或多个注入井,通往地下饱和层; 应用碳水化合物和硫酸盐,这些试剂通过注入井加入到地下水中,形成净化反应区; 净化反应区内,发生硫化物还原反应和可溶性金属沉淀,包括高价态铬转化为三价铬 并最终生成氢氧化铬沉淀; 反硝化菌群作用下,硝酸盐还原,最终生成氮气; 在微生物菌群的催化作用下,PCE脱氯生成TCE,后者进一步脱氯生成DCE,再生成VE, 最终生成乙烯。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入井内的导管由两部分组成,即渗透性部分和非渗透性部 分,其中渗透性部分深入到饱和层。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入井的地表段可通过导管连接一个泵,如计量泵,通过压 力作用,将试剂注入到地下水中。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入井内可安装混合泵,在试剂注入饱和层前将试剂混合均 匀。【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原位净化工艺,可用于还原脱氯、沉淀重金属和微生物反消化反应。这种原位净化工艺需要一个无氧反应区域,用于沉淀和过滤可溶性重金属,如金属硫化物、硝酸盐转化为氮气、沉淀和过滤铬。泵工艺系统有一个或多个延伸至地下污染饱和带的井组成,井中有导管,用于输送碳水化合物和硫酸盐至污染饱和带。在反应带中,溶解态的氧含量低于0.5mg/L,氧化还原电位低于-250mv,同时可溶性有机碳类化合物与污染物的比高于50:1,此时,微生物消化碳水化合物,可使硫酸盐还原并产生甲烷。这种生物地球化学环境,可引起PCE脱氯还原为TCE,后者进一步脱氯生成DCE,再脱氯生成VE,最终生成乙烯。同时,这种生物地球化学环境下,还引起重金属沉淀和微生物反硝化反应。【IPC分类】C02F9-14【公开号】CN104556530【申请号】CN201310475117【专利技术人】曹惠忠, 李卓坪 【申请人】南京科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申请日】2013年10月1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净化污染性地下水中的可溶性污染物的工艺步骤包括:一个或多个注入井,通往地下饱和层;应用碳水化合物和硫酸盐,这些试剂通过注入井加入到地下水中,形成净化反应区;净化反应区内,发生硫化物还原反应和可溶性金属沉淀,包括高价态铬转化为三价铬并最终生成氢氧化铬沉淀;反硝化菌群作用下,硝酸盐还原,最终生成氮气;在微生物菌群的催化作用下,PCE脱氯生成TCE,后者进一步脱氯生成DCE,再生成VE,最终生成乙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惠忠李卓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科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