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27340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5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包括飘浮装置、太阳能电池、空气泵、空气导管、微生物群落管、承重绳、千斤坠,所述空气泵和太阳能电池直接固定到飘浮装置上面,空气导管一端部穿过飘浮装置中部的通孔并与空气泵的出口连接,空气导管另一端部连接微生物群落管,千斤坠通过承重绳连接飘浮装置底部,太阳能电池与空气泵电性连接,主要应用于受有机污染严重的岩溶水水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简单,便于拆解、运输及实施,更适用于能源缺乏,地理环境复杂、水体深度多变的岩溶形地貌,具有处理水质好、并在处理有机污染物同时对水体脱氮亦有良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受污染岩溶水修复污染区域,尤其涉及以有机物为主污染区域的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岩溶地下河污染源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分布广泛,部分地下河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地下河已不能作为饮用水水源。根据部分资料分析,西南地区岩溶地下水重金属(Cd、As、Pb、Hg)污染普遍存在。部分地区岩溶地下水中还存在有机污染物,主要污染指标包括甲苯、二氯甲烷、三氯乙烯、1,2- 二氯乙烷、1,2- 二氯丙烷、1,2 一二氯乙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等。由于岩溶发育的不均匀性、地下河系统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地下河污染途径和过程极其复杂。岩溶地下水污染源点多面广,部分地下河污染已呈现出日趋严重的趋势,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岩溶地下河是我国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和战略资源,开展岩溶地下河治理修复技术开发,对支撑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保护岩溶地区人民饮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开发出高效、节能的岩溶地下河水体治理装置也成为相关研宄人员的新课题。生态浮岛技术就是运用了无土栽培技术原理,利用水生植物对氮、磷等元素吸收和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达到修复水体的目的。其不会产生污泥等沉淀物,不会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是一种投入小、无污染、比较实用的治理方式。但是,传统的生态浮岛技术要求大规模的应用以及无法有效治理深层水体,另外对于水生植物来讲,对环境气候的依赖性较强,其应用范围受到制约。人工水草是一种生物膜载体修复技术,使用仿水草材料充当载体,在处理受污染水体时,人工水草表面会形成一层生物膜。利用附着的菌类、藻类等对污染物进行分解达到修复受污染水体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修复受有机污染岩溶地区水体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生产、运输、实施且低成本的修复受有机污染物污染岩溶地区水体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飘浮装置(1)、太阳能电池(3)、空气泵(2)、空气导管(5)、微生物群落管(6)、承重绳(7)、千斤坠(8),所述空气泵(2)和太阳能电池(3)直接固定到飘浮装置(I)上面,空气导管(5) —端部穿过飘浮装置(I)中部的通孔并与空气泵的出口连接,空气导管(5)另一端部连接微生物群落管(6),千斤坠通过承重绳连接飘浮装置(I)底部,太阳能电池(3)与空气泵电性连接,所述微生物群落管(6)包括主管(9),其主管(9)外壁连接微生物群落组件(10),微生物群落组件(10)以主管(9)为中心呈放射状形态。进一步地,微生物群落组件(10)由弹性微纳米曝气管(12)、超细纤维纱条(13)和高密度聚酯海绵条(14)组成,超细纤维纱条(13)和高密度聚酯海绵条间隔设置在弹性微纳米曝气管(12)外壁上,并沿弹性微纳米曝气管(12)径向向外延伸,空气导管(5)连接微生物群落管¢)的主管(9),主管(9)外壁设置微生物群落组件连接孔,微生物群落组件(10)连接在该微生物群落组件连接孔上。进一步地,所述主管(9)两端附有固定承重绳(7)的锁件。进一步地,所述主管(9)两端部分别为内外螺纹接头或卡套式接头或法兰式接头O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群落管¢)的数量为多个,微生物群落管之间通过主管(9)上的内外螺纹接头或卡套式接头或法兰式接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群落管(6)的数量为多个,微生物群落管的主管(9)之间通过柔性管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管为波纹管。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如上所述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处理岩溶水的方法,将太阳能电池置于光照条件下充电,然后将飘浮装置(I)置于受污染岩溶水水面上,将千斤坠(8)放入水中,并将主管(9)锁定于承重绳(7)的锁件上,然后下放承重绳(7)并依次连接所有主管(9),使微生物群落管(6)竖直立于水中,最后开启空气泵,为微生物群落管(6)周围制造富氧气水体,促进好氧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进一步提供如上所述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处理岩溶水的方法,将太阳能电池置于光照条件下充电,将飘浮装置(I)与千斤坠(8)分别装置于岩溶水河流两岸(15),依次连接所有主管(9)使微生物群落管(6)拦河安置。进一步提供如上所述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处理岩溶水的方法,将太阳能电池置于光照条件下充电,依次通过柔性管连接所有主管(9),使微生物群落管(6)在受污染岩溶水水体中呈“之”字安置,并在“之”字拐角处附加千斤坠及飘浮装置,以固定微生物群落管(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通过太阳能提供能源,取代了传统的供电行为,便于对能源缺乏及能源线路难以布置的岩溶水地区进行修复处理,尤其是地理环境复杂、水体深度多变的岩溶形地貌。采用飘浮装置和千斤坠结构、可拆装的微生物群落管模块,增加了修复装置的机动性,更好的适应岩溶区复杂地形。实施过程中,利用好氧、厌氧生物的共同存在和对受污染水体的作用,构建人工微生物群落,以修复受污染水体,降低能耗。使用微纳米气泡参与修复过程,有效增强了微生物群落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和氨氮的降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微生物群落管结构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微生物群落管结构图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微生物群落组件结构图。图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图。图6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图。图7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对受污染池塘进行处理的COD浓度变化对照图。图8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对受污染池塘进行处理的TN浓度变化对照图。符号说明:1:飘浮装置2:空气泵3:太阳能电池板4:水面5:空气导管6:微生物群落管7:承重绳8:千斤坠9:微生物群落管主管10:微生物群落组件11:微生物群落组件连接孔12:弹性微纳米曝气管13:超细纤维纱条14:高密度聚酯海绵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受污染岩溶水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飘浮装置(1)、太阳能电池(3)、空气泵(2)、空气导管(5)、微生物群落管(6)、承重绳(7)、千斤坠(8),所述空气泵(2)和太阳能电池(3)直接固定到飘浮装置(1)上面,空气导管(5)一端部穿过飘浮装置(1)中部的通孔并与空气泵的出口连接,空气导管(5)另一端部连接微生物群落管(6),千斤坠通过承重绳连接飘浮装置(1)底部,太阳能电池(3)空气泵电性连接,所述微生物群落管(6)包括主管(9),其主管(9)外壁连接微生物群落组件(10),微生物群落组件(10)以主管(9)为中心呈放射状形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贞玉张红振马睿陈坚朱岗辉张涛井柳新张昭昱
申请(专利权)人: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