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隔薄膜及采用该阻隔薄膜的真空绝热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91204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7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阻隔薄膜以及利用所述阻隔薄膜复合而成的真空绝热板,所述阻隔薄膜包括依次粘结设置的表层、阻气层和热封层,所述阻气层位于所述表层和所述热封层之间;其中,所述表层为PET膜层,所述热封层为PE膜层;所述阻气层由至少一层镀铝PET膜层组成。由于所述镀铝膜能够有效提高阻隔薄膜整体的阻隔性能,从而使得其在对阻隔性能要求苛刻的场合同样能够满足要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阻隔薄膜及采用该阻隔薄膜的真空绝热板,属于真空绝热板

技术介绍
阻隔薄膜因为对水蒸气和氧气具有优异的阻隔性能而被用于药品、食品、化妆品等包装领域以及用于制备真空绝热板。真空绝热板是保温板的一种,从其结构来讲,是由隔热性能良好的填充芯材和阻隔薄膜复合而成,复合时,先将阻隔薄膜作为保护表层包覆多孔的填充芯材,再通过减压抽真空实现对保护表层薄膜的热封。真空绝热板能够有效避免空气对流引起的热传递,导热系数大幅降低。在相同的保温要求的基础上,真空绝热板较之普通的绝热板可有效减小绝热板的厚度,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因此,真空绝热板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内外墙、冰箱冷柜、集装箱等领域的保温隔热。早期技术中的阻隔薄膜,其结构从外至内依次是:PET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铝箔和PE膜(聚乙烯膜),其中,位于外层的PET膜具有良好的耐磨和耐候性能,位于中间层的铝箔具有较好的阻气性能,位于内层的PE膜熔点较低,适于对其进行熔融热封从而实现对真空绝热板的真空封装。但是,这种阻隔薄膜的缺点在于,由于用作中间层的铝箔具有较大的热导率,因此该阻隔薄膜内部的横向热损较大;而且上述阻隔薄膜在用于真空绝热板时,由于铝箔的存在,没有填充芯材的部位与相邻的有芯材填充的部位相较其传热系数大得多,从而导致该部位的保温性能差很多,因而容易形成热桥,进而影响真空绝热板的绝热性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01963267A公开了一种真空绝热板的阻隔薄膜及其封装方法,该阻隔薄膜由阻热层、阻气层以及热封层构成,其中阻热层位于阻隔薄膜的中心,阻气层位于阻热层的两侧,热封层位于阻气层的外侧;所述阻热层选用聚烯烃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或聚乙烯共聚物,热封层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丁烯或乙酸乙烯乙基酯材料,阻气层采用聚乙烯醇材料;热封层、阻气层和阻热层之间采用聚氨酯粘结剂粘结并压合。上述阻隔薄膜中的阻气层利用热导率较低的聚乙烯醇材料替代了传统的铝箔层,从而大幅度降低了阻隔薄膜内部的横向热损失,同时也有效避免了用于真空绝热板时产生的热桥效应。但是,包括聚乙烯醇膜在内的塑料薄膜的阻气性能要比铝箔低很多,有数据表明,铝箔的阻气效果是塑料薄膜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所以上述技术采用聚乙烯醇等塑料薄膜完全替代铝箔,会使得阻隔薄膜的阻气性能大幅度降低。于是,为了在替代铝箔的同时还不影响阻隔薄膜的阻气性能,现有技术开始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塑料薄膜(如PET膜)的表面镀上铝层制成镀铝薄膜,再将所述镀铝薄膜用作阻隔薄膜中的阻气层。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503790A公开了一种塑料薄膜的镀铝方法,具体步骤为:(1)打开真空箱,将塑料薄膜装放于放卷轴上,固定于穿膜带上,自动穿膜,进入生产准备状态;(2)在真空箱内安装蒸发舟和纯度为99.99%的铝丝;(3)关闭真空箱进行抽气,维持真空箱内的真空度在3.5X10_4mbr以上进行蒸镀;蒸镀过程中,镀膜鼓的温度设定为0°C 0C ;蒸发舟的工作温度设定为1300°C 1350°C ;铝丝的送丝速度为200mm/mirT280mm/min ;镀膜的卷绕速度为9.5m/秒 13m/秒;(4)开启等离子装置完成蒸镀的镀铝膜进行处理,增加铝层的附着力。该工艺制备得到的镀铝薄膜兼具了热导率低和阻隔性较高的优点,且制备得到镀铝层厚度不超过30nm,远低于传统使用的铝箔层(8 12 μ m),从而在阻隔薄膜结构中代替传统使用的铝箔层后,有效降低了阻隔薄膜的整体厚度。利用上述镀铝薄膜作为阻气层的阻隔薄膜具有较为优良的阻隔性能,但是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实践中发现,由于阻隔薄膜在某些场合的使用期限较长,如真空绝热板的使用期限能够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为了避免长期使用过程中累积透过阻隔薄膜的氧气和水蒸气对其内部产生不良影响,就要对阻隔薄膜的阻隔性能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而上述阻隔薄膜仍旧难以满足要求。经专利技术人长期研究发现,所述镀铝薄膜在真空镀铝步骤结束后,铝层在塑料薄膜上还有一个沉积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铝层沉积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镀铝薄膜的阻气性能。而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使得真空镀铝形成的铝层能够在塑料薄膜上稳定沉积,进而提高薄膜的阻隔性能,是现有技术尚未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阻隔薄膜在许多对阻隔性能要求苛刻的场合仍旧难以满足要求,进而提供一种采用阻隔性能好的镀铝PET膜作为阻气层的高阻隔性阻隔薄膜,进一步地,本技术还提供包含所述阻隔薄膜的真空绝热板。一种阻隔薄膜,包括依次粘结设置的表层、阻气层和热封层,所述阻气层位于所述表层和所述热封层之间;其中,所述表层为PET膜层,所述热封层为PE膜层,所述阻气层由至少一层镀铝PET膜层组成。每层所述镀铝PET膜层中所述镀铝层与所述镀铝PET膜层的厚度之比比为1:350-1:450。所述阻气层设置有三层所述镀铝PET膜层。相邻两个所述镀铝PET膜层中的镀铝呈间隔式排列。所述PE膜层的厚度为4(Γ 00μπι。所述镀铝PET膜中所述镀铝层的厚度为25-35nm。所述阻隔薄膜的厚度为10(Γ 20μπι。一种真空绝热板,所述真空绝热板设置有所述的阻隔薄膜以及与所述阻隔薄膜相复合的绝热芯材。本技术所述阻隔薄膜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所述阻隔薄膜,设置所述阻气层由至少一层所述镀铝PET膜层组成,由于所述镀铝PET膜相比于现有技术制备得到的镀铝PET膜,阻气性能大幅度提高;在用作阻隔薄膜的阻气层时,能够有效提高阻隔薄膜整体的阻隔性能,从而使得其在对阻隔性能要求苛刻的场合同 样能够满足要求。本技术还限定每层所述镀铝膜层中所述镀铝层与所述PET基底膜层的厚度比为1:350-1:450。这样设置的优点在于,如果这一比值过大,会导致镀铝层附着力变差,易发生分层或镀铝转移;过小又会影响镀铝层的致密性,进而影响其阻气性能;本技术通过限定厚度比在适宜的范围内,有效避免了上述两种情况。(2)本技术所述阻隔薄膜,设置所述阻气层由三层所述镀铝PET膜层粘结而成,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阻隔薄膜的阻隔性能,使其具有优良的耐氧气、水蒸气透过性。实验证明,三层本技术所述的镀铝膜层粘结在一起时,其对氧气、水蒸气的阻隔性能甚至超过了厚度为7 12 μ m铝箔的阻隔性能。(3)本技术所述阻隔薄膜,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镀铝PET膜层中的镀铝层呈间隔式排列,从而避免两个镀铝面相邻近粘结时,产生“镀铝转移”现象,即镀铝层由原来的基层膜体转移到被复合层膜体上,导致玻璃强度降低,复合膜强度变差的现象。(4)本技术所述阻隔薄膜,其厚度为100-120 μ m (约为传统气膜的1/2),由于膜厚度变薄,热封条件降低,膜柔韧性增加,可以实现M形封口,其中位于内侧的低密度聚乙烯膜主要作用是用于热封,本技术选用厚度为4(Γ 00μπι的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保证了热封及真空包装的要求。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如图1所示是包含本技术制备得到的所述镀铝膜的阻隔薄膜的结构图;附图标记为:1-PET膜层,2-镀铝层,3-ΡΕΤ基底膜层,4-ΡΕ膜层。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隔薄膜,包括依次粘结设置的表层、阻气层和热封层,所述阻气层位于所述表层和所述热封层之间;其中,所述表层为PET膜层,所述热封层为PE膜层,所述阻气层由至少一层镀铝PET膜层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双平高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亨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