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89584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6 01:58
旋风分离装置,由分离筒、补气管、壳体、观测孔、上气动阀、下气动阀、进料管、进气管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分离筒,分离筒的一侧设置补气管,壳体的上部一侧设置进料管,壳体的下部一侧设置进气管,壳体的下部另一侧设置观测孔,壳体的下端设置下气动阀,下气动阀的上侧设置上气动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旋风分离装置性能稳定,不易发生故障,细度分离均匀,所生产的产品性能指标优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磁铁生产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磁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旋风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钕铁硼磁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钕铁硼加工到一定细度,以保证磁铁的产品质量,现有技术的钕铁硼磁铁加工生产设备多采用的是机械过滤设备,采用机械过滤设备的生产过程中,一则机械设备常常容易发生故障,发生故障后,不仅影响正常的生产,而且影响产品的的质量,二则机械设备过滤的细度不均匀,产品的质量不稳定,影响产品的性能指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设备性能稳定、不易发生故障、细度分离均匀、产品性能指标优良的旋风分离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由分离筒、补气管、壳体、观测孔、上气动阀、下气动阀、进料管、进气管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分离筒,分离筒的一侧设置补气管,壳体的上部一侧设置进料管,壳体的下部一侧设置进气管,壳体的下部另一侧设置观测孔,壳体的下端设置下气动阀,下气动阀的上侧设置上气动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旋风分离装置性能稳定,不易发生故障,细度分离均匀,所生产的产品性能指标优良。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中:1.分离筒,2.补气管,3.壳体,4.观测孔,5.上气动阀,6.下气动阀,7.进料管,8.进气管。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便公众更好地掌握本技术的实施方法,本技术具体的实施方案为: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由分离筒1、补气管2、壳体3、观测孔4、上气动阀5、下气动阀6、进料管7、进气管8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3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分离筒1,分离筒I的一侧设置补气管2,壳体3的上部一侧设置进料管7,壳体3的下部一侧设置进气管8,壳体3的下部另一侧设置观测孔4,壳体3的下端设置下气动阀6,下气动阀6的上侧设置上气动阀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旋风分离装置性能稳定,不易发生故障,细度分离均匀,所生产的产品性能指标优良。权利要求1.旋风分离装置,由分离筒(I)、补气管(2)、壳体(3)、观测孔(4)、上气动阀(5)、下气动阀(6)、进料管(7)、进气管(8)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3)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分离筒(1),分离筒(I)的一侧设置补气管(2),壳体(3)的上部一侧设置进料管(7),壳体(3)的下部一侧设置进气管(8),壳体(3)的下部另一侧设置观测孔(4),壳体(3)的下端设置下气动阀(6 ),下气动阀(6 )的上侧设置上气动阀(5 )。专利摘要旋风分离装置,由分离筒、补气管、壳体、观测孔、上气动阀、下气动阀、进料管、进气管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分离筒,分离筒的一侧设置补气管,壳体的上部一侧设置进料管,壳体的下部一侧设置进气管,壳体的下部另一侧设置观测孔,壳体的下端设置下气动阀,下气动阀的上侧设置上气动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旋风分离装置性能稳定,不易发生故障,细度分离均匀,所生产的产品性能指标优良。文档编号B04C3/00GK203030404SQ20122073662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专利技术者徐富章, 韩春昌, 徐庆磊 申请人:济宁市聚海磁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旋风分离装置,由分离筒(1)、补气管(2)、壳体(3)、观测孔(4)、上气动阀(5)、下气动阀(6)、进料管(7)、进气管(8)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3)的上端中间位置设置分离筒(1),分离筒(1)的一侧设置补气管(2),壳体(3)的上部一侧设置进料管(7),壳体(3)的下部一侧设置进气管(8),壳体(3)的下部另一侧设置观测孔(4),壳体(3)的下端设置下气动阀(6),下气动阀(6)的上侧设置上气动阀(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富章韩春昌徐庆磊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市聚海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