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振动仿真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89171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6 0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抗振动仿真模型,包括模型本体、分别位于模型本体两端的第一滚动轮组和第二滚动轮组、驱动装置及遥控电路,遥控电路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连接第一滚动轮组和/或第二滚动轮组,第一滚动轮组中部通过第一防振杆与模型本体连接,第二滚动轮组中部通过第二防振杆与模型本体连接,且第一防振杆和第二防振杆均为柔性杆体。通过将模型本体两端分别用柔性的防振杆与滚动轮组相连接,可以使整个模型在移动到复杂路面时,能实时调整模型本体的行驶状况,避免出现翻车或者偏移路线的情况,并且还能通过防振杆进行陡坡攀爬,解决了现有模型无法爬坡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抗振动仿真模型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模型大多是将前、后滚动轮直接安装在模型底盘上,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642607A公开一种“汽车模型”,其具有:由不同的驱动源相互独立地驱动的左右一对驱动轮,和左右一对操舵轮,和对各操作轮以可绕规定的操舵轴线转弯且相互向同一方向连动转弯的方式进行支撑的操舵轮支撑机构;所述操舵轴线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使得所述操舵轴线的上部比下部位于行进方向后方。采用此种设计会使汽车模型在移动过程中,行驶到崎岖的路面时,车身振动过大,导致汽车模型翻车或者是行动轨迹更改,进而导致汽车模型的损坏,而且此种汽车模型在遇到陡坡路况时,将无法前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抗振动仿真模型,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抗振动能力强、环境适应能力强、能够攀爬陡坡以及不易损坏的优点。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抗振动仿真模型,包括模型本体、分别位于模型本体两端的第一滚动轮组和第二滚动轮组、驱动装置及遥控电路,遥控电路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连接第一滚动轮组和/或第二滚动轮组,所述第一滚动轮组中部通过第一防振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抗振动仿真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本体、分别位于模型本体两端的第一滚动轮组和第二滚动轮组、驱动装置及遥控电路,遥控电路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连接第一滚动轮组和/或第二滚动轮组,所述第一滚动轮组中部通过第一防振杆与所述模型本体连接,所述第二滚动轮组中部通过第二防振杆与所述模型本体连接,且所述第一防振杆和所述第二防振杆均为柔性杆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汉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美驰图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