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8045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夹具,其包括基体、运动传递装置、固定臂及推动装置。运动传递装置包括推块、连接元件及导向元件。推块具有倾斜侧面,连接元件连接推块与导向元件,导向元件固定于该基体,固定臂固定于该连接元件,推动装置与推块相连。推块在推动装置的推动下,导向元件引导推块的倾斜侧面推动连接元件带动固定臂运动。上述夹具具有可自动装夹工件且便于提高加工速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具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常常需对工件的表面进行加工,以使工件的表面变得光滑。例如在 电子产品中,为使电子产品具有较高的强度且具有较好的外观,电子产品的壳体会采用金属 制备;在采用金属制备壳体的过程中,会对壳体表面进行研磨加工以使其表面光滑。在对壳体进行研磨前,通常需先将壳体固定。然而,当壳体需加工的表面包括平面与弯 曲面时,壳体的固定方式一般都是通过人工把工件装到夹具上来实现的,因此需要较多的人 力并且难以提高加工速度。并且在固定时,常常会将部分需要加工的表面掩盖住而无法进行 加工,因此需要不只一次的对壳体进行固定,从而进一步影响壳体的加工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自动装夹工件且便于提高加工速度的夹具。 一种夹具,其包括基体、运动传递装置、固定臂及推动装置。运动传递装置包括推块、连接元件及导向元件。推块具有倾斜侧面,连接元件连接推块与导向元件,导向元件固定于该基体,固定臂固定于该连接元件,推动装置与推块相连。推块在推动装置的推动下,导向元件引导推块的倾斜侧面推动连接元件带动固定臂运动。上述夹具可自动对工件进行装夹固定与释放,因此便于提高对工件的加工速度。并且夹具仅用一推动装置即可对工件的固定与释放进行控制,因此整体结构紧凑、简单、功能可靠附图说明图l一种待加工工件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夹具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的夹具的装配图。图4是图2所示的夹具的推块的立体图。图5是图2所示的夹具在装夹图1所示工件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夹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3请参见图l, 一种待加工工件IO,其包括底板12,与底板12相连接的第一侧壁14、第二 侧壁16及第三侧壁18。底板12具有一平表面122及贯穿底板12的第一通孔124。第一侧壁14、 第二侧壁16及第三侧壁18分别成弯曲状。第一侧壁14与第三侧壁18相对位于底板12的两侧, 第二侧壁16位于第一侧壁14与第三侧壁18之间。第二侧壁16上具有一第二通孔162。请参见图2与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夹具20,其用于固定工件IO。夹具20包括 基体21、 一运动传递装置(图未示)、第一固定臂23、第二固定臂24、限位块25、推动装置 26、防尘盖27及保护块28。基体21成板状,其一端固定有第一配合臂211与第二配合臂213。第一配合臂211的端部 上形成有一凸起2111,且端部结构与工件10的第二侧壁16及第三侧壁18的内侧面形状相对应 。第二配合臂213的上表面靠近端部处形成有一配合孔2131,在配合孔2131内装设有一弹簧 2133。运动传递装置包括一推块221、两连接元件223及一导向元件225。推块221与推动装置 26相接。推块221呈对称结构,其具有两台阶形倾斜侧面2211、位于一端部的夹槽2213及位 于下表面中部的矩形凸起2215(如图4所示)。两台阶形倾斜侧面2211的之间的距离随着远离 推动装置26的方向逐渐减小。夹槽2213位于推块221与推动装置26相对的一侧,且在夹槽 2213下表面侧夹槽2213的槽壁上形成有斜面2214。每个连接元件223具有一固定槽2231 、 一 配合面2233、 一第一导向槽2235及两盲孔2237。固定槽2231与配合面2233相邻位于连接元件 223的上部。第一导向槽2235位于连接元件223的下部。盲孔2237形成于连接元件223的外侧 面,其内装设有弹簧2238。导向元件225固定在基体21上,其大体成"工"字形。导向元件 225用于导向推块221与连接元件223运动。导向元件225包括上表面2251、与上表面相连的内 侧面2253、形成于上表面2251中部的第二导向槽2255及形成于内侧面2253的导向凸起2257。 运动传递装置组装在一起时,推块221位于导向元件225上,矩形凸起2215与第二导向槽2255 相配合;推块221的台阶形倾斜侧面2211与连接元件223的配合面2233相配合;连接元件223 的第一导向槽2235与导向元件225的导向凸起2257相配合。第一固定臂23与第二固定臂24分别通过螺丝231, 241固定在两连接元件223的固定槽 2231上。第一固定臂23与第二固定臂24分别具有固定部233, 243与夹紧部235, 245。固定部 233, 243分别用于与固定槽2231相配合。为便于更好的固定工件IO,夹紧部235, 245的形状 可与待装夹的产品结构相对应。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臂23的夹紧部235的外侧面2351成弯 曲状,其结构与工件10的第一侧壁14与第二侧壁16的内侧形状相对应。第二固定臂24的夹紧 部245的外侧面2451成弯曲状,其结构与工件10的第三侧壁18的内侧形状相对应。限位块25成平板状,其通过两螺丝251与运动传递装置的导向元件225相固定。固定时, 限位块25靠近连接元件223的内侧面会将弹簧2238抵持在连接元件223的盲孔2237内。限位块 25上设有两限位销253,用于限制连接元件223被推块221推动运动的距离。为便于调节的限 位销253向外凸出的高度,本实施例中,限位销253通过螺母255与螺纹孔257固定。推动装置26用于产生推力以推动推块221运动。本实施例中,推动装置26为汽缸。可以 理解,推动装置26也可为马达。保护块28大致呈柱形,其具有位于上部的第一抵持部281、位于中部的第二抵持部283部 及连接第一抵持部281与第二抵持部283的连接部282。第一抵持部281的上表面向外凸出有一 圆柱形凸起2811,圆柱形凸起2811的直径略小于工件10的第一通孔124的直径。第二抵持部 283的表面上形成有一配合斜面2831。配合斜面2831的结构与推块211的斜面2214相配合。装配时,可先将运动传递装置固定在基体21上并使推块221与推动装置26相接,然后将 第一固定臂23与第二固定臂24固定在运动传递装置的两连接元件223上,接着将防尘盖27罩 设在运动传递装置上并用螺丝271将其与基体21及导向元件225相固定,最后将保护块28夹在 夹槽2213上并与配合孔2131内的一弹簧2133相抵持。请参见图5,使用时,工件10装于第一固定臂23与第二固定臂24的夹紧部235, 245上; 此时基体21第一配合臂211的凸起2111穿过工件10第二侧壁16上的第二通孔162;且通过弹簧 2133的作用,保护块28的第一抵持部281的圆柱形凸起2811嵌入底板12的第一通孔124内。当 推动装置26推动推块221沿X方向运动时,推块221通过台阶形倾斜侧面2211的作用将运动传 递给连接元件223,使连接元件223沿Y方向运动直到两连接元件223受到限位块25限制,由此 两连接元件223带动第一固定臂23与第二固定臂24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而增大第一固定臂23与 第二固定臂24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工件10固定。当加工(如对工件10的表面进行研磨)完工件 IO后,推动装置26可释放推力,通过连接元件223上盲孔2237内的弹簧2238与限位块25的相 互作用,两连接元件223被弹簧2238推动而带动第一固定臂23与第二固定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具,其包括基体,其特征在于:该夹具还包括运动传递装置、固定臂及推动装置,该运动传递装置包括推块、连接元件及导向元件,该推块具有倾斜侧面,该连接元件连接该推块与该导向元件,该导向元件固定于该基体,该固定臂固定于该连接元件,该推动装置与该推块相连,该推块在该推动装置的推动下,该导向元件引导该推块的倾斜侧面推动该连接元件带动该固定臂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李华帅希松田振昌熊壮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