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孢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80175 阅读:1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3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孢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由发酵隧道顶部、隧道墙体和高压喷气地面组成封闭式隧道仓体;发酵隧道顶部由防水层、炉渣垫层、苯板保温层和混凝土层依次相依构成;隧道墙体由隧道后墙和侧墙组成,隧道后墙和侧墙都由混凝土浇筑层、苯板保温层和砖砌层依次相依构成,隧道后墙中设置回风口与进风口组成的通风、排风管道系统;高压喷气地面由混凝土层、保温层和炉渣垫层依次相依构成,混凝土层中埋设高压喷气嘴和通风管组成的热空气高速流通的管道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采用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导入蒸汽带来的技术问题,在零下28摄氏度的环境下不用蒸汽进行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效果良好,每平方米蘑菇产量可达25-30公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装备
,具体的,涉及一种双孢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在实际的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过程中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剔除蘑菇培养料中存在的一切影响蘑菇生长的蘑菇病、虫害源。二是通过空气调节,对蘑菇培养进一步进行中温性控制发酵。通过二次发酵二阶段的过程,使蘑菇培养料转变成一种对蘑菇生长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蘑菇培养料,也即只适宜蘑菇生长而不适宜其他对蘑菇生长不利的生物机体的生长繁育。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意大利人专利技术了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以来,人们进行二次发酵的前段工作,即巴氏消毒时必须导入蒸汽,才可将隧道温度提高摄氏57度-62度并保持8小时,实现了以上第一功能,采用的唯一办法是在二次发酵过程的前期给发酵隧道导入蒸汽,提高发酵隧道中的温度至57-62度,达到巴氏消毒之目的,这是本领域最常见也是主要做法。这种做法的缺点有三:其一,需要建设较大的锅炉,消耗大量能源,释放烟尘,污染环境,配套相应的人员,劳动成本争加。其二,非自然状态的蒸汽额外争加了发酵料的湿度,尤其在冬季,特别是针对北方地区会出现大量的冷凝水而积聚发酵料中。其三,较短的时间内通入蒸汽不均等会在短时间内杀害有益的发酵微生物。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食用菌栽培技术瓶颈,特别是针对双孢菇的栽培,目前对于双孢菇培养料的培养发酵因上述技术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本领域熟知,在蘑燕培养料在发酵过程中,由于发酵微生物都属于好氧性微生物,只要氧气供给充足,这些好氧性的微生物能够通过有效的有氧化而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只要能够恰当的保护这些热量于发酵隧道中,完全可以提高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的整体温度。那么,如何使蘑菇堆肥中热量能够有效的释放出来保持在隧道中并均匀分布,确保食用菌培养发酵隧道整体温度均衡保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食用菌培养中在二次发酵过程中发酵隧道导入蒸汽,为了提高发酵隧道中的温度达到巴氏消毒之目的,从而导致诸多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和解决现有食用菌培养中在二次发酵过程的前期给发酵隧道导入蒸汽存在的技术问题,设计提供一种双孢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充分利用和保护蘑菇培养料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温度产生的热量于发酵隧道中,设计并建造出不用蒸汽进行巴氏消毒的二次发酵隧道,提高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的整体温度,从而克服了行业目前普遍采用发酵隧道导入蒸汽带来的技术问题和达到了良好的技术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基于蘑菇发酵料在发酵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其中部分热量是通过发酵隧道的墙壁、顶部、底部散发于外部,通风管道系统、排风管道系统都在不同程度的散失热量。基于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双孢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由发酵隧道顶部、隧道墙体和高压喷气地面组成封闭式隧道仓体,在设计时将隧道墙壁外层设计为用混凝土浇筑,内层砖砌,中层镶入苯板;发酵隧道顶部最易散失热量并产生大量冷凝水滴进培养料中,设计时最底层为混凝土浇筑,中层加苯板,苯板之上覆盖炉渣,其上做防水;底部为热空气高速流通的管道系统,为了绝对防止热渗漏于地下土层,最底层覆盖炉渣,夯实后用混凝土浇筑高压喷气管道系统。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孢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由发酵隧道顶部、隧道墙体和高压喷气地面组成封闭式隧道仓体;发酵隧道顶部由防水层、炉渣垫层、苯板保温层和混凝土层依次相依构成;隧道墙体由隧道后墙和侧墙组成,隧道后墙和侧墙都由混凝土浇筑层、苯板保温层和砖砌层依次相依构成,隧道后墙中设置回风口与进风口组成的通风、排风管道系统;高压喷气地面由混凝土层、保温层和炉渣垫层依次相依构成,混凝土层中埋设高压喷气嘴和通风管组成的热空气高速流通的管道系统。本专利技术中,发酵隧道顶部设置电控排风门和缓压泄气门。本专利技术中,通风、排风管道系统由回风口、回风门、新风门、变频风机和进风口组成。本专利技术中,通风、排风管道系统全部采用苯板包封。电控排风门、缓压泄气门、回风口、回风门、新风门、前门都采用聚岩酯制作,门体四周内外加橡皮垫。本专利技术能够充分利用蘑菇培养料在发酵过程,发酵微生物都属于好氧性微生物,只要氧气供给充足,这些好氧性的微生物能够通过有效的有氧化而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恰当的保护这些热量于发酵隧道中,提高了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的整体温度至摄氏57度并保持8个小时,确保了蘑菇堆肥中热量能够有效的释放出来保持在隧道中并均匀分布使隧道整体温度均衡的保持摄氏57度,解决了本领域长久以来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即在采用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导入蒸汽带来的技术问题。适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孢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获得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以来,即便是在外界温度处在摄氏零下-20度左右,巴氏消毒都不采用蒸汽,取得显著的技术效果,既节省能源、环保、降低劳动力成本,更是解决了本领域一直采用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导入蒸汽带来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保持隧道内温度不散失;二是通过高压通风系统、排风系统使蘑菇培养料内热量在发酵中出于均质状态和受控状态,从而有效利用蘑菇发酵料发酵过程中的自身热能进行正常的二次发酵。多年来我们利用上述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在北方地区冬季零下28摄氏度的环境下不用蒸汽进行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效果良好,每平方米蘑菇产量可达25-30公斤。附图说明图1为双孢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结构示意图。图2为双孢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中高压喷气部分结构剖视图。图3为双孢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顶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双孢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两侧墙及后墙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中,1-发酵隧道顶部、2-电控排风门、3-缓压泄气门、4-隧道后墙、5-回风口、6-回风门、7-新风门、8-变频风机、9-进风口、10-前门、11-侧墙、12-高压喷气地面、13-高压喷气嘴、14-通风管、15-混凝土层、16-保温层、17-炉渣垫层、18-防水层、19-炉渣垫层、20-苯板保温层、21-混凝土层、22-混凝土浇筑层、23-苯板保温层、24-砖砌层。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一:一种双孢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由发酵隧道顶部(I)、隧道墙体和高压喷气地面(12)组成封闭式隧道仓体;发酵隧道顶部(I)由防水层(18)、炉渣垫层(19)、苯板保温层(20 )和混凝土层(21)依次相依构成;隧道墙体由隧道后墙(4 )和侧墙(11)组成,隧道后墙(4)和侧墙(11)都由混凝土浇筑层(22)、苯板保温层(23)和砖砌层(24)依次相依构成,隧道后墙(4)中设置回风口(5)与进风口(9)组成的通风、排风管道系统;高压喷气地面(12)由混凝土层(15)、保温层(16)和炉渣垫层(17)依次相依构成,混凝土层(15)中埋设高压喷气嘴(13)和通风管(14)组成的热空气高速流通的管道系统。本专利技术中,发酵隧道顶部(I)设置电控排风门(2 )和缓压泄气门(3 );侧墙(11)中设置前门(10)。本专利技术中,通风、排风管道系统由回风口(5)、回风门(6)、新风门(7)、变频风机(8)和进风口(9)组成。 本专利技术中,通风、排风管道系统全部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孢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该装置由发酵隧道顶部、隧道墙体和高压喷气地面组成封闭式隧道仓体,其特征在于,发酵隧道顶部由防水层、炉渣垫层、苯板保温层和混凝土层依次相依构成;隧道墙体由隧道后墙和侧墙组成,隧道后墙和侧墙都由混凝土浇筑层、苯板保温层和砖砌层依次相依构成,隧道后墙中设置回风口与进风口组成的通风、排风管道系统;高压喷气地面由混凝土层、保温层和炉渣垫层依次相依构成,混凝土层中埋设高压喷气嘴和通风管组成的热空气高速流通的管道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库李霄杨建村雷鸣陈琳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九鼎天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