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阀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7306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1 0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引擎阀动装置,包括一凸轮轴座、一凸轮轴总成及一摇臂机构。凸轮轴座开设有一对凸轮轴支撑孔以及位于该对凸轮轴支撑孔上方的一对摇臂轴支撑孔。凸轮轴总成包括一凸轮轴可转动地承载于该对凸轮轴支撑孔,摇臂机构包括一摇臂轴承载于该对摇臂轴支撑孔。摇臂机构还包括二摇臂枢设在摇臂轴,且二摇臂之间夹设一扭转弹簧,扭转弹簧两端分别抵接在二摇臂而施予预力。二摇臂分别轴向突伸有相向对应的一第一凸块与一第二凸块。藉此,不仅减少加工、零件数及组装步骤,也有效抑制阀门开启异音、限制二摇臂的轴向移动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擎阀动装置
本技术关于一种引擎阀动装置,尤指一种单摇臂轴设计的引擎阀动装置。
技术介绍
引擎的进气与排气作动对于性能表现影响很大,因此与进气/排气相关的阀动装置设计需考虑相当多因素。例如,台湾专利公告号TW 1285704所揭露的阀动装置包括二摇臂、二摇臂轴以及二扭转弹簧,其中二摇臂对应枢设在二摇臂轴上。而在如图1所示的每一摇臂/摇臂轴组合中,系以上述其中一扭转弹簧92以螺旋段921套设在摇臂轴90上,且以一延伸端922抵接在摇臂91而施予一预力。由于扭转弹簧92为挠性构件,在此设计中摇臂91的轴向定位性不够确实;更甚者,当扭转弹簧92完全破坏,摇臂91完全失去轴向定位。另外也有一种单摇臂轴设计的阀动装置,其优点在于所需的孔加工数目减少、零件数减少,以及组装步骤也减少。例如,台湾专利公告号TW 1315366揭露一种阀动装置,其包括汽缸头、凸轮轴、摇臂轴、进气摇臂及排气摇臂,其中汽缸头内设有进气阀与排气阀,凸轮轴通过轴承而支撑于汽缸头。摇臂轴平行于凸轮轴而配置,且同样支撑于汽缸头。进气摇臂及排气摇臂则构成凸轮轴对于进气阀与排气阀的连接。此种阀动装置因仅使用单一摇臂轴以支撑二摇臂,每一摇臂的尺寸较大,因此具有相当的转动惯量,故冷热车的阀门间隙变化时常导致阀门开启异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系提供一种弓I擎阀动装置,能在使用单一摇臂轴的架构下,同时抑制阀门开启异音的产生。本技术的另一目的系在提供一种引擎阀动装置,能在扭转弹簧正常作动甚或破坏时,确实保有摇臂的轴向定位功效。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引擎阀动装置包括一凸轮轴座、一凸轮轴总成以及一摇臂机构。上述凸轮轴座开设有一对凸轮轴支撑孔以及位于凸轮轴支撑孔上方的一对摇臂轴支撑孔。上述凸轮轴总成包括一凸轮轴、一进气凸轮及一排气凸轮,其中凸轮轴可转动地承载于二凸轮轴支撑孔,进气凸轮及排气凸轮固设于凸轮轴上。上述摇臂机构包括一摇臂轴、一进气摇臂、一排气摇臂以及一扭转弹簧。摇臂轴承载于二摇臂轴支撑孔,进气摇臂与排气摇臂皆同轴枢设于摇臂轴。扭转弹簧包括一螺旋段、一第一延伸段及一第二延伸段,其中螺旋段套设在摇臂轴上,且沿摇臂轴的方向夹设于进气摇臂与排气摇臂之间;第一延伸段与第二延伸段自螺旋段相反两端外延而分别抵接于进气摇臂与排气摇臂。进气摇臂与排气摇臂沿摇臂轴方向分别突伸有相向对应的一第一凸块与一第二凸块。通过上述结构设计,进、排气摇臂仅使用共同的一摇臂轴及一扭转弹簧,较为节省零件数目及成本,同时也减少摇臂轴孔加工数目及整体组装步骤数目,有助于生产速率的提升。较佳地,上述二凸块长度设计系符合:当第一凸块对应抵顶第二凸块时,扭转弹簧的螺旋段不受进气摇臂与排气摇臂的夹迫,二凸块的组合发挥了限制进气摇臂及排气摇臂之间轴向移动量的功效。上述二凸块可位于螺旋段的外侧且不与螺旋段接触,或者也可以位于螺旋段的内侧。本技术的引擎阀动装置可还包括一挡片。上述挡片包括一固定段与一止挡段,固定段固设于凸轮轴座,止挡段则自固定段延伸而重迭于该对凸轮轴支撑孔其中之一。止挡段可发挥限制凸轮轴总成轴向位移量的功效。挡片例如为一 L形挡片。摇臂轴可于外周面凹设有一固定孔,利用一螺栓穿过挡片的固定段及凸轮轴座的顶面而锁入固定孔,如此不仅锁固挡片,也同时锁固摇臂轴,亦可发挥限制摇臂轴轴向位移及转动的功效。凸轮轴总成可更包括一轴承嵌置于该对凸轮轴支撑孔其中之一且承载着凸轮轴,而止挡段是对应限制轴承的轴向位移。进气摇臂及排气摇臂可为滚轮式摇臂。附图说明图1系现有阀动装置部分立体图。图2系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引擎汽缸头立体图。图3系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引擎汽缸头分解图。图4系图3的摇臂机构放大图。图5系图2的引擎汽缸头顶视图。图6系沿图5的V1-VI线的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摇臂轴90摇臂91扭转弹簧92螺旋段921延伸端922汽缸头本体10结合面101鳍片结构102凸轮轴座11座半体111,112凸轮轴支撑孔12,13摇臂轴支撑孔14,15顶开口 16凸轮轴总成20凸轮轴21进气凸轮22排气凸轮23轴承24,25摇臂机构30摇臂轴31固定孔311进气摇臂32枢孔320,330第一凸块321第二凸块331被驱动端322,332阀门致动端323,333排气摇臂33扭转弹簧34螺旋段341第一延伸段342第二延伸段343挡片35固定段351止挡段352挡片开口 353螺栓36阀门装置4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技术,现结合附图描绘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图2 4,分别为一较佳实施例的引擎汽缸头立体图、分解图及摇臂机构放大图。图中所示为一机车引擎的一部份,主要包括一汽缸头本体10、一凸轮轴座11、一凸轮轴总成20、一摇臂机构30及一对阀门装置40 (图中仅显示其中之一)。汽缸头本体10顶面为一结合面101,用于接合于一汽缸盖(图未示)。上述凸轮轴座11位于结合面101所围出的范围内。汽缸头本体10的外侧面形成有一鳍片结构102。凸轮轴座11固设于汽缸头本体10,包括有二独立且对向设置的座半体111,112。每一座半体111,112各开设有一凸轮轴支撑孔12,13与一摇臂轴支撑孔14,15,且摇臂轴支撑孔14,15位于凸轮轴支撑孔12,13上方。凸轮轴总成20主要包括一凸轮轴21、一进气凸轮22、一排气凸轮23及二轴承24,25,其中二轴承24,25嵌设于对应的凸轮轴支撑孔12,13,而凸轮轴21两端分别穿置于轴承24,25,因而可转动地承载于前述凸轮轴支撑孔12,13。进气凸轮22及排气凸轮23相对于凸轮轴21皆为固定,进气凸轮22负责推顶摇臂机构30的一进气摇臂32,排气凸轮23则负责推顶摇臂机构30的一排气摇臂33。摇臂机构30包括一摇臂轴31、进气摇臂32、排气摇臂33以及一扭转弹簧34,摇臂轴31承载于摇臂轴支撑孔14,15。进气摇臂32与排气摇臂33都包括有一枢孔320,330、一被驱动端322,332及一阀门致动端323,333,摇臂轴31穿过上述枢孔320,330,使得进气摇臂32与排气摇臂33是同轴枢设于摇臂轴31。二被驱动端322,332分别对应于二凸轮22,23以选择式地被推顶,而阀门致动端323,333分别对应二阀门装置40 (进气阀门与排气阀门)以选择式移动二阀门装置40。扭转弹簧34包括一螺旋段341、一第一延伸段342及一第二延伸段343,其中螺旋段341套设在摇臂轴31上,第一延伸段342及第二延伸段343分别自螺旋段341相反两端延伸出,二延伸段342,343大致呈 π形而分别勾挂在进气摇臂32与排气摇臂33的阀门致动端323,333,如图5所示。在组装完时,扭转弹簧34的螺旋段341所在位置是沿摇臂轴31的方向夹设于进气摇臂32与排气摇臂33之间。扭转弹簧34对二摇臂32,33提供预力,促使摇臂32,33对应在凸轮基圆角度位置时接触到阀门装置40,但不与凸轮22,23接触而是保持一间隙,防止阀门装置40开启异音。此外,进气摇臂32与排气摇臂33沿摇臂轴31的方向分别突伸有相对应的一第一凸块321与一第二凸块331,且两凸块321,331是相向延伸的。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是设计成螺旋段341轴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引擎阀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凸轮轴座,开设有一对凸轮轴支撑孔以及位于该对凸轮轴支撑孔上方的一对摇臂轴支撑孔;一凸轮轴总成,包括一凸轮轴、一进气凸轮及一排气凸轮,该凸轮轴可转动地承载于该对凸轮轴支撑孔,该进气凸轮及该排气凸轮固设于该凸轮轴上;以及一摇臂机构,包括一摇臂轴、一进气摇臂、一排气摇臂以及一扭转弹簧,该摇臂轴承载于该对摇臂轴支撑孔,该进气摇臂与该排气摇臂皆同轴枢设于该摇臂轴,该扭转弹簧包括一螺旋段、一第一延伸段及一第二延伸段,该螺旋段套设在该摇臂轴上,且沿该摇臂轴的方向夹设于该进气摇臂与该排气摇臂之间,该第一延伸段与该第二延伸段自该螺旋段相反两端外延而分别抵接于该进气摇臂与该排气摇臂,其中该进气摇臂与该排气摇臂沿该摇臂轴分别突伸有相对应的一第一凸块与一第二凸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擎阀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凸轮轴座,开设有一对凸轮轴支撑孔以及位于该对凸轮轴支撑孔上方的一对摇臂轴支撑孔; 一凸轮轴总成,包括一凸轮轴、一进气凸轮及一排气凸轮,该凸轮轴可转动地承载于该对凸轮轴支撑孔,该进气凸轮及该排气凸轮固设于该凸轮轴上;以及 一摇臂机构,包括一摇臂轴、一进气摇臂、一排气摇臂以及一扭转弹簧,该摇臂轴承载于该对摇臂轴支撑孔,该进气摇臂与该排气摇臂皆同轴枢设于该摇臂轴,该扭转弹簧包括一螺旋段、一第一延伸段及一第二延伸段,该螺旋段套设在该摇臂轴上,且沿该摇臂轴的方向夹设于该进气摇臂与该排气摇臂之间,该第一延伸段与该第二延伸段自该螺旋段相反两端外延而分别抵接于该进气摇臂与该排气摇臂,其中该进气摇臂与该排气摇臂沿该摇臂轴分别突伸有相对应的一第一凸块与一第二凸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阀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凸块对应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志文刘柏村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