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升式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72553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1 0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爬升式操作平台,包括主体、电葫芦和牵引绳;电葫芦的一端通过牵引绳与主体连接,其另一端通过牵引绳与构件上的连接耳板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操作平台将支撑点设置在构件的连接耳板上,避免了在构件上的二次焊接所导致的母材损伤;此外,操作平台通过电葫芦将主体和连接耳板固定,使用时,仅用电葫芦对操作平台进行升降操作,可以随着施工进度逐步爬升,不需反复拆卸可有效地节省人力物力,可提高施工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爬升式操作平台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爬升式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钢结构的迅速发展,结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施工要求愈来愈高,难度也逐渐增加。目前,现场钢结构施工操作平台多为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而成的脚手架操作平台,这种脚手架操作平台存在反复搭设/拆除、施工效率不高、安全隐患多、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因而很难满足施工需要。此外,这种脚手架操作平台多采用局部焊接固定耳板的方式与构件固定,对构件结构本身的依赖性比较大,对母材损伤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损伤母材且可提高施工效率的爬升式操作平台。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爬升式操作平台,包括主体、电葫芦和牵引绳;所述电葫芦的一端通过所述牵引绳与所述主体连接,其另一端通过所述牵引绳与构件上的连接耳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可套设在所述构件上。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包括两个半圆形单元体和螺栓;所述两个半圆形单元体通过所述螺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包括第一环体、第二环体、连接杆、支撑杆、围栏杆、横梁和挂耳;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可套设在所述构件上;所述连接杆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之间,并将两者连接;所述支撑杆呈放射状设置在所述第一环体外侧;所述围栏杆垂直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且相邻的所述围栏杆之间通过所述横梁连接;所述挂耳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并与所述牵引绳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还包括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环体上并与对应的连接杆邻近设置;所述加强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支撑杆的所述自由端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杆与对应的所述连接杆、所述支撑杆共同组成三角形的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还包括铺设在所述支撑杆上的花纹钢板。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围栏杆上的一圈白铁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操作平台将支撑点设置在构件的连接耳板上,避免了在构件上的二次焊接所导致的母材损伤;此外,操作平台通过电葫芦将主体和连接耳板固定,使用时,仅用电葫芦对操作平台进行升降操作,可以随着施工进度逐步爬升,不需反复拆卸可有效地节省人力物力,可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爬升式操作平台安装在格构式柱上时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操作平台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爬升式操作平台安装在格构式柱上时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操作平台包括主体100、电葫芦200和牵引绳300。其中,主体100可套设在格构式柱400上,并利用电葫芦200和牵引绳300与格构式柱400上的连接耳板410连接。通过操作电葫芦200,即可使得主体100沿着格构式柱400上下升降。具体地,如图2所示,主体100包括第一环体110、第二环体120、连接杆130、支撑杆140、加强杆150、围栏杆160、横梁170和挂耳180。第一环体110和第二环体120上下平行设置,其可套设在格构式柱400或其他元件上。多个连接杆130间隔地设置在第一环体110和第二环体120之间,并将两者连接。支撑杆140呈放射状设置在第一环体110外侧,用以承载花纹钢板(图中未示出)。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杆140的一端设置在第一环体110上,并与对应的连接杆130邻近设置。加强杆150的一端设置在第二环体120上,并与对应的连接杆130邻近设置;加强杆150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支撑杆140的自由端相连,这样,连接杆130与邻近该连接杆130两端设置的支撑杆140和加强杆150共同组成三角形的结构,以增强结构的强度。围栏杆160大致垂直地设置在支撑杆140的自由端,且相邻的围栏杆160之间通过大致水平设置的横梁170连接。围栏杆160上设置一圈白铁皮等保护装置,以提高安全性。挂耳180设置在支撑杆140上,用于与牵引绳300连接。在一实施例中,主体100可拆分为两个半圆形单元体;每个单元体骨架采用截面L50X6的角钢焊接而成,而且两个半圆形单元体通过螺栓连接而形成该主体100。如图1所示,电葫芦200的一端通过牵引绳300与格构式柱400上的连接耳板410连接;电葫芦200的另一端通过牵引绳300与挂耳180连接。使用时,根据环梁分布较密的情况,仅用电葫芦200对操作平台进行升降操作,可以随着施工进度逐步爬升,不需反复拆卸,可有效地节省人力物力,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既为施工操作提供了安全的保证,又可提高施工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操作平台将支撑点设置在格构式柱400或其他元件的连接耳板410上,避免了在构件上的二次焊接所导致的母材损伤;此外,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操作平台通过电葫芦200将主体100和连接耳板410固定,而且主体100可拆分为两个半圆形单元体,并可采用螺栓收紧,安装拆卸(仅一次)方便;另外,使用时,根据环梁分布较密的情况,仅用电葫芦200对操作平台进行升降操作,可以随着施工进度逐步爬升,不需反复拆卸,可有效地节省人力物力,可提高施工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爬升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包括主体、电葫芦和牵引绳;所述电葫芦的一端通过所述牵引绳与所述主体连接,其另一端通过所述牵引绳与构件上的连接耳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爬升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包括主体、电葫芦和牵引绳;所述电葫芦的一端通过所述牵引绳与所述主体连接,其另一端通过所述牵引绳与构件上的连接耳板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升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可套设在所述构件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升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两个半圆形单元体和螺栓;所述两个半圆形单元体通过所述螺栓连接。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爬升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第一环体、第二环体、连接杆、支撑杆、围栏杆、横梁和挂耳;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可套设在所述构件上;所述连接杆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之间,并将两者连接;所述支撑杆呈放射状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阳陈文革刘红军唐富柳伟陈小伟刘立兵曹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