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杭生专利>正文

智能中餐烹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66002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9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中餐烹饪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进行菜肴的标准化生产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智能中餐烹饪装置还包括主控制模块、容器温度检测单元、驱动温度检测单元、时钟控制单元和功率控制单元,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容器温度检测单元输出端、驱动温度检测单元输出端、时钟控制单元和功率控制单元均与主控制模块电连接,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加热设备的控制端电连接,功率控制单元检测端与激励线圈电连接,驱动温度检测单元的监测端与驱动控制单元抵接,容器温度检测单元监测端与容器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多种中餐工艺结合的烹饪,进行菜肴的标准化生产和商业应用,且投资小易实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炊具,特别涉及一种智能中餐烹饪装置
技术介绍
中餐菜肴的制作方法一直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它使各种食材的口感味道都能得到完美的体现。但是中餐菜肴的烹饪技法是很难掌握的,即使同一道菜由于烹调技法、动态火候的差异,制作出的菜品口味会有较大差别。中国传统菜肴的烹饪方法主要包括:煎、炒、烹、炸、煮、炖、焖、煸和拌等20多种方法。其烹饪过程是根据所选用不同的烹饪食材,采用不同排列组合的烹饪方法进行烹饪来完成。完成每次烹饪过程,根据所选用不同的烹饪食材,采用不同排列组合的烹饪方法烹饪。由于放入不同的食材或者相同食材不同的量,热量传导的速度不一样,需要厨师根据经验调节火候、移动锅与炉火距离来控制加热,因此掌握动态火候控制即动态温度控制是烹饪的关键,也是中餐烹饪的难点。因此控制火候,也就是温度,是控制采用不同烹饪方法的关键。同时作为热量传递的中间介质,对于加热食物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中间介质包括水、油、水油混合和水蒸汽,目前的智能炊具可以很好地完成中间介质为水、油和水蒸汽时的炸、煮、炖等单一手段的智能烹饪,但是对应水油混合时,多种烹饪手段混合的菜肴进行烹饪,目前的智能烹饪设备就无能为力了,即使是简单的煎炒步骤,目前的智能烹饪设备也只能做到类似烘烤炸等效果,无法达到真正的煎炒效果,同样无法较好实现还有蒸焖的烹饪手段,只能达到勉强的煮、炸效果,对于多烹饪手段混合的菜肴,无法实现自动标准烧制。中国专利公开号CN1364436A,公开日2001年I月12日,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智能烹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每一款菜肴对应于一個名稱編碼稱爲菜肴編碼;根据菜肴要求,调试出稱爲专家烹调数据库的烹調程序;由输入装置读入菜肴程序编码;将该菜肴所需配菜、配料装入投放装置;中央控制装置根据读入的菜肴编码,运行对应的烹调程序,启动并控制烹调装置等自动完成菜肴的烹调。此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智能烹饪,但是,对于很多烹饪时存在较多干扰偏差的上的难题,依然没有给出完善的解决方法,造成同一道菜肴,多次烹饪结果都有很大的技术偏差,口感、味道和菜肴的焦嫩以及成熟度都有很大不同,基本无法实现小份额的一菜一做,无法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菜肴调整。例如:食材烹饪时起始温度的偏差,如配制的原材料和调料由于储藏环境与烹饪环境不同,在起始烹饪时,存在一定的温度偏差。锅体温度偏差,即由于锅存放环境不同,而致使锅在烹饪起始时锅体温度也不同。季节性环境温度差异主要原因是随着季节变化室内温度也随之变化。设备启动起始温度以及散热系数、炉具和锅具等在不同季节的室温环境温度影响下,存在着温度偏差。汤料粘稠度偏差,粘稠度影响到导热系数,最终会转化为锅内温度的偏差。锅盖密封程度的偏差造成锅内含水量的变化,密封程度关系到散热系数,最终会转化为锅内温度的偏差。菜肴配置过程中产生的偏差,主要是食材投入量的偏差引起的热量需求差异,最终会转化为锅内温度的偏差。锅具本身存在加工工艺的偏差,热量产生速度及传导偏差,最终会转化为锅内温度的偏差。加热设备自身功率偏差,加热设备元器件的差异导致输出功率差异,最终会转化为锅内温度的偏差;加热设备老化也会导致的输出功率偏差。工作电压、电流的偏差反映为加热设备的功率偏差,设备输出功率差异最终会转化为锅内温度的偏差。这些诸多的偏差都会造成同一道菜肴,多次烹饪结果都有很大的技术偏差,口感、味道和菜肴的焦嫩以及成熟度都有很大不同引起使用者的不适,无法进行菜肴的标准化生产,也就无法进行商业应用的问题。同时此技术方案还存在单机造价较高,场地利用率也较差,而且根本无法进入家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对应水油混合时,多种烹饪手段混合的菜肴进行烹饪,目前的智能烹饪设备就无能为力了,即使是简单的煎炒步骤,目前的智能烹饪设备也只能做到类似烘烤炸等效果,无法达到真正的煎炒效果同时,同一道菜肴,多次烹饪结果都有很大的技术偏差,口感、味道和菜肴的焦嫩以及成熟度都有很大不同,容易引起就餐者的不适,无法进行菜肴的标准化生产,也无法进行商业应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工艺标准,适合实现中餐包括煎炒烹炸在内各种烹饪手段,且投资小易实现的智能中餐烹饪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中餐烹饪装置,由电源电路供电,包括带有若干组激励线圈的加热设备、驱动控制单元和与加热设备相匹配的容器,所述的激励线圈由驱动控制单元进行开关控制,所述的智能中餐烹饪装置还包括主控制模块、容器温度检测单元、驱动温度检测单元、时钟控制单元和功率控制单元,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容器温度检测单元输出端、驱动温度检测单元输出端、时钟控制单元和功率控制单元均与所述的主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加热设备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的功率控制单元检测端与所述的激励线圈电连接,所述驱动温度检测单元的监测端与所述驱动控制单元抵接,所述容器温度检测单元监测端与所述的容器抵接。这样设置,主控制模块通过容器温度检测单元、驱动温度检测单元、时钟控制单元和功率控制单元检测工作时的工作参数和环境参数,通过内置的程序控制加热设备对容器内的菜肴原料进行烹饪,在此过程中,通过在工艺时间内的功率补偿,控制加热设备的功率变化所对应的温度变化及温度变化快慢.高低,达到模拟传统中餐烹制的效果。在控制过程中,温度和功率控制都是闭环控制,达到稳定控制,相同程序控制下,即使存在原料投掷、环境温度等误差因素,也可完成烹饪过程,且将菜肴主要技术指标的误差控制在3%以内,例如煲仔饭的锅底结巴的焦黄程度误差就不会大于3%,实现工艺标准化,投资小易实现。作为优选,所述的智能中餐烹饪装置还包括有通讯控制模块,所述的通讯控制模块与所述的主控制模块通过数据线电连接,所述通讯控制模块也由电源电路供电。这样设置,可以由远程控制的方式传送当前的烹饪程序,保证了每道相同的菜肴烹饪程序都是完全相同并且远程可控的,保证了菜肴制作的标准化。作为优选,所述的加热设备为电磁炉,所述的容器为平底容器。这样设置,可以直接将平底容器直接放置于餐桌上,略去了装盘步骤,更进一步保持了容器内菜肴的固有味道。作为优选,所述的容器为容器底部为至少三层底结构的容器,所述容器的侧壁厚度小于所述容器底部的厚度。这样设置,能尽量把热量集中与菜肴的底部,使得菜肴味道鲜美。本技术的实质性效果是:本技术能真正的模拟实现煎、炒、蒸、焖、煮、炸等各种中餐常用烹饪手段的制作效果,对于同一道菜肴,采用同一烹饪方法,制作的菜肴都具有相同的口感、味道和菜肴的焦嫩以及成熟度,符合菜肴的标准化生产和商业应用的要求,且本技术投资小易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电路方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主方法流程图;图3是本技术中检测补偿步骤的一种方法流程图;图4是本技术中自动调节步骤的一种方法流程图。图中:1、主控制模块,3、通讯控制模块,4、驱动控制单元,5、加热设备,6、控制面板,7、启动控制系统,8、容器温度检测单元,9、驱动温度检测单元,10、功率控制单元,11、电路安全检测单元,12、电路安全报警单元,13、电源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中餐烹饪装置,由电源电路供电,包括带有若干组激励线圈的加热设备、驱动控制单元和与加热设备相匹配的容器,所述的激励线圈由驱动控制单元进行开关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中餐烹饪装置还包括主控制模块、容器温度检测单元、驱动温度检测单元、时钟控制单元和功率控制单元,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容器温度检测单元输出端、驱动温度检测单元输出端、时钟控制单元和功率控制单元均与所述的主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加热设备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的功率控制单元检测端与所述的激励线圈电连接,所述驱动温度检测单元的监测端与所述驱动控制单元抵接,所述容器温度检测单元监测端与所述的容器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中餐烹饪装置,由电源电路供电,包括带有若干组激励线圈的加热设备、驱动控制单元和与加热设备相匹配的容器,所述的激励线圈由驱动控制单元进行开关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中餐烹饪装置还包括主控制模块、容器温度检测单元、驱动温度检测单元、时钟控制单元和功率控制单元,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容器温度检测单元输出端、驱动温度检测单元输出端、时钟控制单元和功率控制单元均与所述的主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的驱动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加热设备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的功率控制单元检测端与所述的激励线圈电连接,所述驱动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杭生
申请(专利权)人:张杭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