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振动类型的测量变换器的测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86504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9 02:10
一种用于测量在管路中流动的介质的密度和/或质量流量的测量系统。测量系统包括用于激活测量变换器并用于评估从测量变换器传送的振荡测量信号的振动类型的测量变换器。测量变换器包括:变换器壳体,其添加具有正好四个相互间隔开的流动开口的入口侧分流器和具有正好四个相互间隔开的流动开口的出口侧壳体端部;正好四个测量管,其连接到分流器,用于沿平行连接的流动路径引导流动的介质;机电激励器机构,其用于产生和/或维持四个测量管的机械振荡;以及振动传感器装置,其对测量管的振动作出反应,用于产生代表测量管的振动的振荡测量信号。变送器电子设备包括用于激励器机构的驱动电路和测量电路,测量电路在应用由振动传感器装置传送的至少一个振荡测量信号时产生代表介质的密度的密度测量值和/或代表质量流量的质量流量测量值。为了产生密度测量值和/或质量流量测量值,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测量系统的测量电路校正从测量变换器传送的振荡测量信号的至少一个特征变量的变化。该变化尤其是可以由测量变换器中应力状态的变化和/或测量变换器中瞬时应力状态与为其预定的参考应力状态之间的偏差引起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测量在管路中可流动地引导的介质,尤其是气体、液体、粉末或其它可流动物质的振动类型的测量变换器,尤其是用于测量至少有时以大于2200t/h,尤其是大于2500t/h的质量流量在管路中流动的介质的密度和/或质量流量,尤其是还用于测量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累计的质量流量。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这种测量变换器的测量系统。
技术介绍
在用于测量在管路中流动的介质的物理参数,比如,例如,质量流量、密度和/或粘度的过程测量和自动技术中通常使用测量系统(尤其是作为紧凑地构造的管线式测量设备开发的测量系统),这种测量系统借助于介质流过的振动类型的测量变换器以及连接至其的测量电路和驱动电路在介质中引起反作用力,比如,例如对应于质量流量的科里奥利力、对应于介质密度的惯性力和/或对应于介质粘度的摩擦力等,并且由于这些反作用力而产生代表介质的特定质量流量、粘度和/或密度的测量信号。这种测量变换器,尤其是作为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或科里奥利质量流量/密度计实现的测量变换器例如在 EP-A1001254、EP-A553939、US-A4, 793,191、US-A2002/0157479、US-A2006/0150750、US-A2007/0151368、US-A5, 370,002、US-A5, 796,011、US-B6, 308,580、US-B6, 415,668、US-B6, 711,958、US-B6, 920,798、US_B7, 134,347、US_B7, 392,709 或 TO-A03/027616 中进行了详细和详尽地描述。每个测量变换器都包括变换器壳体,该变换器壳体具有:1)入口侧第一壳体端部至少部分地借助于具有正好两个相互间隔开的圆柱形或锥形或者圆锥形流动开口的第一分流器形成、和2)出口侧第二壳体端部至少部分地借助于具有准确地两个相互间隔开的流动开口的第二分流器形成。在 US-A5,796,011、US-B7, 350,421 或 US-A2007/0151368 中所示的某些测量变换器的情形中,变换器壳体包括至少形成变换器壳体的中间节段的相当壁厚的圆柱形管状节段。为了引导至少有时流动的介质,测量变换器在每种情形中还包括由金属,尤其是钢或钛制成的正好两个测量管,这两个测量管被连接使得介质能够平行流动并且定位在变换器壳体内并借助于前述的分流器可振荡地保持在变换器壳体中。通常,相同地构造并相对于彼此平行地延伸的测量管中的第一测量管以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通入入口侧第一分流器的第一流动开口并且以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通入出口侧第二分流器的第一流动开口,并且测量管中的第二测量管以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通入第一分流器的第二流动开口且以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通入第二分流器的第二流动开口。每个分流器在每种情形中另外包括具有密封表面的法兰,用于将测量变换器不透流体地连接到管路的管状节段,该管状节段分别用于分别地将介质供应到测量变换器以及将介质从测量变换器移除。为了产生上述反作用力,使测量管在操作期间振动,这由用于在所谓的期望模式中产生或视情况而定维持测量管的机械振荡,尤其是弯曲振荡的激励器机构驱动。以期望模式振荡,通常,尤其是在测量变换器作为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和/或密度计应用的情形中,至少部分地发展为侧向弯曲振荡且在介质流过测量管的情形中,由于其中引入的科里奥利力的结果,发展为在所谓的科里奥利模式中叠加的另外的相等频率振荡。因此,此处通常电动力学激励器机构在直的测量管的情形中以这样的方式实施,使得以此,两个测量管在期望模式中,至少部分地,尤其是也主要地可激励为对于在共享振荡平面中区别地一因而通过同时地沿共享作用线但在相反方向上作用的激励力引入的相反相等的,因此相反相位的弯曲振荡。为了记录借助于激励器机构激励的测量管的振动,尤其是弯曲振荡并为了产生代表振动的振荡测量信号,测量变换器另外地在每一种情形中具有对测量管的相对运动起作用的通常同样的电动力学的振动传感器装置。通常,振动传感器装置借助于区别地记录测量管的振荡(因此仅记录测量管的相对运动)的入口侧振荡传感器以及借助于区别地记录测量管的振荡的出口侧振荡传感器而形成。通常彼此相同地构造的每一个振荡传感器借助于保持在第一测量管上的永磁体和保持在第二测量管上并由永磁体的磁场穿透的圆柱形线圈形成。在操作中,上述的借助于两个测量管以及附接至其的激励器机构和振动传感器装置形成的测量变换器的内部部分至少有时借助于机电激励器机构激励,以按期望模式在至少一个主要的、期望的振荡频率下执行机械振荡。用于在期望模式中的振荡的振荡频率在该情形中通常被选择为内部部分的自然的、瞬时的谐振频率,其依次基本上取决于测量管的尺寸、形状和材料以及还取决于介质的瞬时密度两者;在给定情形中,该期望的振荡频率也可以明显地受介质的瞬时粘度影响。作为被测量的介质的波动密度的结果和/或作为在操作期间发生的介质变化的结果,在测量变换器的操作期间期望的振荡频率自然地至少在校准的且因此预定的期望频带内变化,其相应地具有预定的上限频率和预定的下限频率。为了限定测量管的自由振荡长度并与此相关的为了调节期望频率的频带,上述类型的测量变换器另外最常见地包括至少一个入口侧联接元件以及至少一个出口侧联接元件,该至少一个入口侧联接元件固定到两个测量管并与两个分流器间隔开,用于形成用于两个测量管的相反相等振动,尤其是弯曲振荡的入口侧振荡节点,该至少一个出口侧联接元件固定到两个测量管并与两个分流器间隔开并且也与入口侧联接元件间隔开,用于形成用于两个测量管的相反相等振动,尤其是弯曲振荡的出口侧振荡节点。在直的测量管的情形中,在这种情形中,入口侧联接元件和出口侧联接元件(因此属于内部部分的联接元件)之间的最小距离对应于测量管的自由振荡长度。借助于联接元件,另外,还有内部部分的振荡品质因子,以及还有测量变换器的灵敏度,总体上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被影响,使得对于需要的测量变换器的最小灵敏度,提供至少一个最小的自由振荡长度。与此同时,振动类型的测量变换器的领域中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这样一个水平,其中所述类型的现代测量变换器对于流量测量技术的宽应用范围而言可以满足关于测量结果的精度和重复性的最高要求。因此,这种测量变换器实际上对于从几ι/h (克每小时)直到某些t/min (吨每分钟)的质量流量,对于液体在高达100巴或对于气体甚至超过300巴的压力下应用。在该情形中,实现的测量精度通常约为实际值的99.9%,或者超过99.9%,或者约0.1%的测量误差,其中保证的测量范围的下限可相当容易地为测量范围端值的约1%。由于其使用机会的高的带宽,振动类型的工业级测量变换器在位于Imm和250mm之间的标称直径范围中的标称直径(对应于要连接到测量变换器的管路的口径或者在连接法兰处测量的测量变换器的口径)且在最大标称质量流量2200t/h下可用,在每一种情形中,压力损失小于I巴。测量管的口径在每一种情形中例如位于80mm和IOOmm之间的范围。尽管以下事实,S卩,与此同时,用于具有非常高的质量流量以及与此相关的远远超过IOOmm的非常大的口径的管路中的测量变换器已经变得可用,但是也对于约300mm或更大的仍较大的管路口径或者2500t/h或更大的质量流量来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02 DE 102010040168.41.一种测量系统,用于测量至少有时在管路中流过的介质的密度和/或质量流量,尤其是还有在时间间隔内总计的总质量流量,和/或粘度,所述质量流量尤其是具有大于2200t/h的质量流量,所述介质尤其是诸如气体、液体、粉末或其它可流动物质的介质,所述测量系统,尤其是作为管线式测量设备和/或作为紧凑构造的测量设备实现的测量系统,包括: 振动类型的测量变换器,其用于产生振荡测量信号,尤其是产生用于记录密度和/或质量流量和/或粘度的信号,其中所述测量变换器包括: 变换器壳体,尤其是基本上管状的和/或外部圆柱形的变换器壳体(7J,所述变换器壳体的入口侧第一壳体端部借助于具有正好四个相互间隔开的流动开口(201A、201B、201C、201d),尤其是圆柱形的、锥形的或圆锥形的流动开口的入口侧第一分流器GO1)形成,并且所述变换器壳体的出口侧第二壳体端部借助于具有正好四个相互间隔开的流动开口(202A、202B、202C、202D),尤其是圆柱形的、锥形的或圆锥形的流动开口的出口侧第二分流器(202)形成; 正好四个测量管(18ρ182、183、184),其连接到各所述分流器(2(^200,尤其是相同地构造的各分流器(2(^200,用于沿着平行地连接的流动路径引导流动的介质,所述四个测量管尤其是仅借助于所述各分流器可振荡地保持在所述变换器壳体中的四个所述测量管、和/或彼此相同地构造的四个所述测量管、和/或至少相对于彼此成对地平行的四个所述测量管、和/或直的四个所述测量管,所述测量管中的第一测量管(IS1),尤其是圆柱形的第一测量管以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通入所述第一分流器GO1)的第一流动开口(201A)内并以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通入所述第二分流器(202)的第一流动开口( 202A)内,所述测量管中的第二测量管(182),尤其是圆柱形的第二测量管以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通入所述第一分流器GO1)的第二流动开口(201B)内并以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通入所述第二分流器(202)的第二流动开口(202B)内,所述测量管中的第三测量管(183),尤其是圆柱形的第三测量管以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通入所述第一分流器GO1)的第三流动开口(201C)内并以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通入所述第二分流器(202)的第三流动开口( 202C)内,并且所述测量管中的第四测量管(184),尤其是圆柱形的第四测量管以入口侧第一测量管端部通入所述第一分流器GO1)的第四流动开口(201D)内并以出口侧第二测量管端部通入所述第二分流器(202)的第四流动开口(202D)内;以及 机电激励器机构(5 ),其借助于第一振荡激励器(S1),尤其是电动力学第一振荡激励器和/或区别地激励所述第一测量管(IS1)相对于所述第二测量管(IS2)的振荡的第一振荡激励器而形成,用于产生和/或维持四个测量管(%、182、183、184)的机械振荡,尤其是弯曲振荡,其中所述激励器机构实施为使得与所述激励器机构有关的所述第一测量管(IS1)和所述第二测量管(182)在操作期间可被激励以在共享的虚第一振荡平面(XZ1)中执行相反相等的弯曲振荡,并且所述第三测量管(183)和所述第四测量管(184)在操作期间可被激励以在共享的虚第二振荡平面(XZ2),尤其是与所述第一振荡平面(XZ1)基本上平行的振荡平面中执行相反相等的弯曲振荡,以及 振动传感器装置(19),其对所述测量管(IS1US2,183、184)的振动,尤其是借助于所述激励器机构激励的弯曲振荡作出反应,尤其是电动力学振动传感器装置和/或借助于彼此相同地构造的振荡传感器(1%、192、193、194)形成的振动传感器装置,用于产生代表所述测量管(18ρ182、183、184)的振动,尤其是弯曲振荡的振荡测量信号;以及 变送器电子设备,其与所述测量变换器电联接,所述变送器电子设备尤其是布置在与所述变换器壳体机械地连接的电子设备壳体中的变送器电子设备,用于激活所述测量变换器,尤其是其激励器机构,并用于评估从所述测量变换器传送的振荡测量信号,所述变送器电子设备包括: 用于所 述激励器机构的驱动电路,以及测量电路,尤其是借助于微计算机和/或数字信号处理器形成的测量电路,其中: 所述测量电路随着应用从所述振动传感器装置传送的至少一个振荡测量信号而产生代表介质的密度的密度测量值和/或代表质量流量的质量流量测量值;并且 所述测量电路,用于产生密度测量值和/或质量流量测量值,所述测量电路校正从所述测量变换器传送的振荡测量信号的至少一个特征变量尤其是信号频率的变化,尤其是其信号频率的变化和/或借助于所述振动传感器装置产生的两个振荡测量信号之间的相位差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以下因素引起的:1)所述测量变换器中的应力状态的变化,尤其是伴随所述测量变换器的热相关的变形和/或由外力引起的所述测量变换器的变形的应力状态的变化,和/或2)由所述测量变换器中瞬时应力状态与为其预定的参考应力状态,尤其是之前在制造者侧执行的所述测量系统的校准过程中和/或在安装位置确定的参考应力状态之间的偏差,所述偏差尤其是伴随所述测量变换器的热相关的变形和/或由外力引起的所述测量变换器的变形的偏差。2.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测量变换器中应力条件的所述变化,尤其是影响所述各测量管的振荡行为和/或引起所述测量变换器的至少一个谐振频率的变化的变化,和/或所述测量变换器中瞬时应力条件与为其预定的参考应力状态之间的所述偏差,尤其是影响所述测量管的振荡行为的温度和/或引起所述测量变换器的至少一个谐振频率的变化的偏差,由所述测量变换器的变形,尤其是热相关的变形和/或由外力引起的变形,尤其是所述测量管中的一个或多个测量管的应变形式的变形而产生。3.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测量电路借助于由所述振动传感器装置(19)产生的至少一个振荡测量信号,尤其是代表所述测量管(18ρ182、183、184)的两个或多模态振动,尤其是弯曲振荡的信号,尤其是具有不同信号频率的两个或更多个信号分量的信号,确定所述测量变换器中应力条件的变化和/或所述测量变换器中瞬时应力状态与为其预定的参考应力状态之间的偏差;和/或 所述测量电路借助于由所述振动传感器装置(19)产生的至少一个振荡测量信号,尤其是代表所述测量管(IS1US2US3,184)的两个或多模态振动,尤其是弯曲振荡的振荡测量信号,尤其是具有不同信号频率的两个或更多个信号分量的振荡测量信号,来校正从所述测量变换器传送并由I)所述测量变换器中应力状态的变化或2)所述测量变换器中瞬时应力状态与为其预定的参考应力状态之间的偏差所产生的振荡测量信号的至少一个特征变量的变化。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测量系统,还包括: 变形测量装置(30),尤其是与所述变送器电子设备电连接和/或与所述测量管中的至少一个测量管机械地联接的变形测量装置,用于记录所述测量变换器的变形,尤其是一个或多个所述测量管的应变,尤其是热相关的变形和/或由在外部作用在所述测量变换器上的力引起的变形和/或影响所述测量管的振荡行为的变形和/或引起所述测量管中的至少一个测量管的至少一个谐振频率的变化的变形和/或平移变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变形测量装置借助于传感器元件,尤其是半导体应变仪或金属箔应变仪形成;并且 所述传感器元件UO1)具有依赖于所述测量变换器的变形的欧姆电阻,尤其是依赖于所述测量管中的一个或多个测量管的应变的欧姆电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传感器元件(30P,尤其是作为应变仪实施的传感器元件,尤其是粘结地固定在一个所述测量管(18ρ182、183、184)上,尤其是以这样的方式使得所述传感器元件通过改变其欧姆电阻对对应于与相应的第一测量管端部对应的所述第一分流器GO1)的流动开口(201A)和与相应的第二测量管端部对应的所述第二分流器(202)的所述流动开口(202A)之间的最小距离的所述测量管的测量管长度的变化作出反应和/或以这样的方式使得所述传感器元件与所述测量管齐平地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UO1),尤其是作为应变仪实施的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尤其是粘结地固定在所述测量管的外表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5至7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尤其是作为应变仪实施的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尤其是以以下方式粘结地固定在所述测量管的外表面上,使得: 所述传感器元件至少部分地齐平地接触因此覆盖在管的壁的所述表面上的检测区域;和/或 所述传感器元件与因此覆盖在管的壁的所述表面上的检测区域齐平地连接;和/或 由所述传感器元件覆盖在管的壁的所述表面上的检测区域,尤其是由所述传感器元件齐平地接触的区域,和/或与其齐平地连接的区域,具有至少一个区段,在所述至少一个区段中,借助于所述激励器机构激励的相反相等的弯曲振荡不引起弯曲应力。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之一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每一个所述测量管在每一种情形中都具有测量管长度(L18),所述测量管长度对应于与相应的第一测量管端部对应的所述第一分流器GO1)的流动开口(201A)和与相应的第二测量管端部对应的所述第二分流器(202)的流动开口(202A)之间的相应的最小距离;并且 测量管中的一个或多个测量管的所述测量管长度的变化借助于变形测量装置是可记录的。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用于记录所述测量管中的一个或多个测量管的测量管长度的变化的所述变形测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应变仪,尤其是固定在一个测量管上,尤其是在外部、粘结地和/或齐平地固定在一个测量管上的半导体应变仪或金属箔 应变仪。11.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之一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所述变形测量装置借助于与所述测量管中的至少一个测量管机械地联接的至少一个应变仪而形成,尤其是借助于粘结地固定在所述测量管之一上的至少一个应变仪,尤其是半导体应变仪或金属箔应变仪而形成。12.根据权利要求4至11之一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变形测量装置借助于具有依赖于所述测量变换器的变形的欧姆电阻的第一传感器元件(30P,尤其是作为半导体应变仪或金属箔应变仪形成的第一传感器元件,以及借助于具有依赖于所述测量变换器的变形的欧姆电阻的至少第二传感器元件(302),尤其是作为半导体应变仪或金属箔应变仪形成的第二传感器元件形成,尤其是以这样的方式使得所述第一传感器元件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元件借助于在所述变换器壳体内延伸的至少一条导线相互电连接,和/或使得所述第一传感器元件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元件串联地相互电连接,和/或使得所述第一传感器元件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元件具有相同的构造,和/或使得所述第一传感器元件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元件位于所述测量变换器的虚切割平面中,与所述测量变换器的主要流动轴线平行的所述测量变换器的纵向轴线在所述虚切割平面中延伸。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变形测量装置的所述第一传感器元件UO1)固定在所述第一测量管上,尤其是以这样的方式使得借助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元件,改变所述第一测量管的测量管长度的所述第一测量管的应变是可记录的。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变形测量装置的所述第二传感器元件(302)固定在与所述第一测量管不同的其它测量管上,尤其是与所述第一测量管侧向地最远地间隔开的测量管上,尤其是以这样的方式使得借助于所述传感器元件,改变所述第四测量管的测量管长度的第四测量管的应变是可记录的。15.根据权利要求4至 15之一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测量电路基于所述测量变换器的变形,尤其是由所述变形测量装置记录的一个或多个所述测量管的应变,尤其是热相关的变形和/或由在外部作用在所述测量变换器上的力引起的变形和/或影响所述测量管的振荡行为的变形和/或引起所述测量管中的至少一个测量管的至少一个谐振频率的变化的变形和/或平移变形,来确定所述测量变换器中应力状态的变化和/或所述测量变换器中瞬时应力状态与为其预定的参考应力状态之间的偏差;和/或 所述测量电路基于所述测量变换器的变形,尤其是由所述变形测量装置记录的一个或多个所述测量管的应变,尤其是热相关的变形和/或由在外部作用在所述测量变换器上的力引起的变形和/或影响所述测量管的振荡行为的变形和/或引起所述测量管中的至少一个测量管的至少一个谐振频率的变化的变形和/或平移变形,来校正从所述测量变换器传送的由所述测量变换器中应力状态的变化或者有所述测量变换器中瞬时应力状态与为其预定的参考应力状态之间的偏差所产生的振荡测量信号的至少一个特征变量的变化。16.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测量系统,还包括: 温度测量装置,尤其是借助于固定在一个所述测量管上的电阻温度计和/或借助于固定在所述变换器壳体上和/或与所述变送器电子设备电连接的电阻温度计形成的温度测量装置(40),用于记录所述测量变换器的温度,尤其是一个或多个所述测量管的温度,尤其是影响所述测量管的振荡行为的温度和/或引起所述测量管中的至少一个测量管的至少一个谐振频率的变化的温度。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温度测量装置借助于电阻温度计形成,尤其是固定在所述测量管之一上的电阻温度计,所述电阻温度计具有依赖于所述测量变换器的温度,尤其是所述测量管之一的温度的欧姆电阻。18.根据权利要求16至17之一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测量电路基于由所述温度测量装置记录的所述测量变换器的温度(尤其是一个或多个所述测量管的温度),尤其是影响所述测量管的振荡行为的温度和/或引起所述测量管中的至少一个测量管的至少一个谐振频率的变化的温度,来确定所述测量变换器中应力状态的变化和/或所述测量变换器中瞬时应力状态与为其预定的参考应力状态之间的偏差;和/或 所述测量电路基于由所述温度测量装置记录的所述测量变换器的温度(尤其是一个或多个所述测量管的温度),尤其是影响所述测量管的振荡行为的温度和/或引起所述测量管中的至少一个测量管的至少一个谐振频率的变化的温度,来校正从所述测量变换器传送的振荡测量信号的至少一个特征变量的变化,该变化由所述测量变换器中应力状态的变化或者所述测量变换器中瞬时应力状态与为其预定的参考应力状态之间的偏差产生。19.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测量变换器还包括: 第一板形加强元件(26^,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测量管(IS1)和所述第三测量管(IS3)在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振荡平面(YZ1)和/或第二振荡平面(YZ2)的第三振荡平面(YZ3)中的弯曲振荡的谐振频率,所述第一板形加强元件固定到所述第一测量管(IS1)和所述第三测量管(183),并且实际上在每一种情形中都固定到所述第一测量管或所述第三测量管的位于所述第一振荡激励器(S1)和所述第一分流器GO1)之间的节段(18\、18’3); 第二板形加强元件(262),其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测量管(IS2)和所述第四测量管(IS4)在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振荡平面(YZ1)和/或第二振荡平面(YZ2)的第四振荡平面(YZ4)中的弯曲振荡的谐振频率,所述第二板形加强元件固定到所述第二测量管(182)和所述第四测量管(184),并且实际上在每一种情形中都固定到所述第二测量管或所述第四测量管的位于所述第一振荡激励器(51)和所述第一分流器(201)之间的节段(18’2、18’4); 第三板形加强元件(263),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测量管(IS1)和所述第三测量管(IS3)在所述第三振荡平面(YZ3)中的弯曲振荡的谐振频率,所述第三板形加强元件固定到所述第一测量管(IS1)和所述第三测量管(IS3),并且实际上在每一种情形中都固定到所述第一测量管或所述第三测量管的位于所述第一振荡激励器(S1)和所述第二分流器(202)之间的节段(lS’iUS、);以及 第四板形加强元件(264),其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测量管(202)和所述第四测量管(204)在所述第四振荡平面(YZ4)中的弯曲振荡的谐振频率,所述第四板形加强元件固定到所述第二测量管(202)和所述第四测量管(204),并且实际上在每一种情形中都固定到所述第二测量管或所述第四测量管的位于所述第一振荡激励器(S1)和所述第二分流器(202)之间的节段(18’2、18’4)。20.根据权利要求19和权利要求5或依赖于权利要求5的权利要求的结合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变形测量装置(30)的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固定在各所述加强元件(26p262、263、264)中的一个上,尤其是以这样的方式使得所述传感器元件通过改变其欧姆电阻而对与所述加强元件连接的所述测量管的应变作出反应。21.根据权利要求19和权利要求12或任一前述权利要求的结合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变形测量装置的所述第一传感器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加强元件上,尤其是以这样的方式使得所述第一传感器元件通过改变其欧姆电阻而对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或所述第三测量管的应变作出反应;和/或 所述变形测量装置的所述第二传感器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加强元件上,尤其是以这样的方式使得所述第二传感器元件通过改变其欧姆电阻而对所述第二测量管和/或所述第四测量管的应变作出反应。22.根据权利要求19至21 之一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板形加强元件(26P沿着所述第一测量管的直的侧向表面元件、尤其是距所述第三测量管最近的元件、固定到所述第一测量管(IS1)的位于所述第一振荡传感器(IQ1)和所述第一分流器GO1)之间的节段(18’P,以及沿着所述第三测量管的直的侧向表面元件、尤其是距所述第一测量管最近的元件、固定到所述第三测量管(183)的位于所述第一振荡传感器(1%)和所述第一分流器(20i)之间的节段(18’ 3); 所述第二板形加强元件(262)沿着所述第二测量管的直的侧向表面元件、尤其是距所述第四测量管最近的元件、固定到所述第二测量管(182)的位于所述第一振荡传感器(1%)和所述第一分流器GO1)之间的节段(18’2),以及沿着所述第四测量管的直的侧向表面元件、尤其是距所述第二测量管最近的元件、固定到所述第四测量管(184)的位于所述第一振荡传感器(1%)和所述第一分流器(20i)之间的节段(18’ 4); 所述第三板形加强元件(263)沿着所述第一测量管的直的侧向表面元件、尤其是距所述第三测量管最近的元件、固定到所述第一测量管(IS1)的位于所述第二振荡传感器(192)和所述第二分流器(202)之间的节段(18’P,以及沿着所述第三测量管的直的侧向表面元件、尤其是距所述第一测量管最近的元件、固定到所述第三测量管(183)的位于所述第二振荡传感器(1% )和所述第二分流器(2(^)2间的节段(18’ 3);并且 所述第四板形加强元件(264)沿着所述第二测量管的直的侧向表面元件、尤其是距所述第四测量管最近的元件、固定到所述第二测量管(182)的位于所述第二振荡传感器(192)和所述第二分流器(202)之间的节段(18’ ’2),以及沿着所述第四测量管的直的侧向表面元件、尤其是距所述第二测量管最近的元件、固定到所述第四测量管(184)的位于所述第二振荡传感器(192)和所述第二分流器(202)之间的节段(18’’4)。2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四个板形加强元件(26ρ262、263、264)尤其是相同构造的板形加强元件中的每一个,在每一种情形中都被实施和放置在所述测量变换器中,使得每一个板形加强元件都具有对应于两个测量管(IS1US3和182、184)的侧向表面元件之间的最小距离的宽度,在每一种情形中,每一个板形加强元件(26ρ262、263、264)都沿着该两个测量管的侧向表面元件固定,其中所述宽度比在所述侧向表面元件的方向上测量的所述板形加强元件的长度小,尤其是小多于一半。2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四个板形加强元件(26^6^6^60,尤其是相同构造的板形加强元件(26ρ262、263、264)中的每一个,在每一种情形中都被实施使得每一个板形加强元件(26ρ262、263、264)的长度大于其厚度,尤其是大于其厚度的两倍。25.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测量变换器的与所述测量变换器要插入在其路线中的所述管路的口径对应的标称直径D11达到大于IOOmm,尤其是大于300mm。26.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变换器壳体U1)实施为基本上管状的,尤其是圆柱形的。2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变换器壳体G1)具有最大的壳体内径D7,该最大的壳体内径大于150mm,尤其是大于 250mm。2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由最大壳体内径D7与所述第一测量管的口径D18之比所定义的所述测量变换器的壳体与测量管内径之比D7/D18大于3,尤其是大于4和/或小于5。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由所述测量变换器的最大壳体内径D7与标称直径D11之比所定义的所述测量变换器的壳体内径与标称直径之比D7/Dn小于1.5,尤其是小于1.2和/或大于0.9,尤其是,所述测量变换器的壳体内径与标称直径之比07/1\等于I。30.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测量变换器的空载质量M11大于200kg,尤其是大于300kg。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由所述测量变换器的所述空载质量M11与所述测量变换器的所述标称直径D11之比所定义的所述测量变换器的质量与标称直径之比Mn/Dn小于2kg/mm,尤其是小于lkg/mm和/ 或大于 0.5kg/mm。32.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由所述测量变换器的所述标称直径D11与所述测量变换器的安装长度L11之比所定义的所述测量变换器的标称直径与安装长度之比Dn/Ln小于0.3,尤其是小于0.2和/或大于0.1。33.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分流器(20,)具有用于将所述测量变换器连接到用于向所述测量变换器供应介质的管路的管节段的法兰(6。,且所述第二分流器(202)具有用于将所述测量变换器连接到用于从所述测量变换器移除介质的管路的管节段的法兰(62)。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法兰(6p62)中的每一个,尤其是在每一种情形中具有大于50kg的质量的法兰(6p62)中的每一个,在每一种情形中都具有用于将所述测量变换器与在每一种情形中所述管路的对应管节段之间不透流体地连接的密封表面(61A、62A);并且所述两个法兰的各密封表面之间的距离定义了所述测量变换器的安装长度L11,尤其是达到大于1200mm和/或小于3000mm的安装长度。35.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测量系统,还包括: 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21),尤其是第一类型的板形第一联接元件,其用于形成至少用于所述第一测量管的振动,尤其是弯曲振荡并用于所述第二测量管的与第一测量管相反相等的振动,尤其是弯曲振荡的入口侧振荡节点,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一联接元件至少固定到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所述第二测量管并在入口侧上与所述第一分流器以及也与所述第二分流器间隔开,尤其是以这样的方式使得所有四个测量管(18ρ182、183、184)借助于第一类型的所述第一联接元件(24Ρ而彼此互机械地连接;以及 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242),尤其是第一类型的板形第二联接元件和/或与所述第一联接元件(24P相同地构造的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和/或与所述第一联接元件(24P平行的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其用于形成至少用于所述第一测量管的振动,尤其是弯曲振荡并用于所述第二测量管的与所述第一测量管相反相等的振动,尤其是弯曲振荡的出口侧振荡节点,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二联接元件至少固定到所述第一测量管和所述第二测量管并在出口侧上与所述第一分流器以及也与所述第二分流器间隔开,以及还与所述第一联接元件间隔开,尤其是以这样的方式使得所有四个测量管(18p 182、183、184)借助于所述第一类型的所述第二联接元件(242)而彼此机械地连接。3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第一类型的所述第一联接元件(24P也固定到所述第三测量管(IS3)和所述第四测量管(184); 第一类型的所述第二联接元件固定到所述第三测量管和所述第四测量管;和/或 第一类型的所述第一联接元件的质量中心与所述测量变换器的质量中心间隔开一定距离,所述距离基本上等于第一类型的所述第二联接元件的质量中心与所述测量变换器的所述质量中心间隔开的距离。37.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测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板形加强元件(26^放置在第一类型的所述第一联接元件(24J和所述第一振荡传感器(1%)之间; 所述第二板形加强元件(262)放置在第一类型的所述第一联接元件(24J和所述第一振荡传感器(1%)之间; 所述第三板形加强元件(263)放置在第一类型的所述第二联接元件(242)和所述第二振荡传感器(192)之间;且 所述第四板形加强元件(264)放置在第一类型的所述第二联接元件(242)和所述第二振荡传感器(192)之间。38.根据权利要求35至37之一所述的测量系统,还包括: 第一类型的第三联接元件(243),尤其是第一类型的板形第三联接元件,其用于形成至少用于所述第三测量管(183)的振动尤其是弯曲振荡并用于所述第四测量管(IS4)的与所述第三测量管相反相等的振动尤其是弯曲振荡的入口侧振荡节点,所述第一类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尔弗雷德·里德
申请(专利权)人:恩德斯豪斯流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