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建筑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64883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9 02:02
基于结构更加有效和灵活的结构框架和连接组件设计提供可折叠建筑单元。所述结构框架和连接组件设计允许在可折叠建筑单元预制过程中框架元件更方便的连接,以及在建筑工地框架元件更容易的连接,例如在展开之后可折叠地连接的框架元件。它们还允许预制工艺中具有更多整饰,和/或在建筑工地的工作更少更快,例如,对于传统的外部整饰,通过使传统的结构木网可连续穿过建筑围层的边缘和角落,同时提供具有降低热传递,特别是通过所述可折叠建筑单元边缘的热传递的严密建筑围层来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折叠建筑单元相关申请本申请要求以下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于2010年8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0.61,371,493 ;于2010年8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0.61/371,509 ;于2010年8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0.61/401,049 ;于2010年8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0.61/401, 050 ;于2010年8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0.61/371,536 ;于2010年8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0.61/371,545 ;于2010年8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0.61/371,548 ;于2010年8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0.61/371,497 ;和于2010年8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0.61/371,506。上述申请的全部教导通过参考包含于本文。
前面文献中主要描述了可折叠建筑单元。阻碍前述可折叠建筑单元商业化的原因包括需要在建筑工地实施的大量工作、确保基本无损坏地运输预制整饰的内外表面的难度、以及通常构造可折叠建筑单元的增加的复杂性。
技术介绍
因此,需要具有新型结构框架和连接组件设计的可折叠建筑单元,能够更有效和灵活地构造,特别地,其结构框架和连接组件设计允许框架元件在预制工艺和建筑工地中的更容易的连接,允许在工厂中进行更多整饰、在建筑工地的工作更少更快,同时提供严密的建筑围层,其降低了热传递,特别是通过可折叠建筑单元边缘的热传递。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是一种可折叠建筑单元。该可折叠建筑单元包括:(a)第一框架元件,其具有是中空结构金属型材、金属C形通道、金属I形梁、金属T形梁、金属角梁或金属宽缘梁的第一结构承载构件;(b)第二框架元件,其具有是中空结构金属型材、金属C形通道、金属I形梁、金属T形梁或金属宽缘梁的第二结构承载构件;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和第二结构承载构件不都是中空结构金属型材;并且(i)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沿纵向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一框架元件与所述第二框架元件之间的固定连接;或(ii)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沿纵向可折叠地连接,以允许所述第一框架元件和所述第二框架元件相对于彼此折叠。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是一种基本完全由板形成的可折叠建筑围层,所述板通过该板的结构承载构件连接,结构承载构件为:独立的中空结构金属型材、金属C形通道、金属I形梁、金属T形梁、金属角梁或金属宽缘梁,所述结构承载构件为所述可折叠建筑围层的金属结构框架的一部分,所述板包括连接至块构件的内部和外部整饰材料,所述块构件连接至所述结构承载构件;并且所述可折叠建筑围层的至少一些边缘中的结构承载构件使得块构件沿纵向直接连接至所述结构承载构件的一个或多个内表面,从而允许外部整饰材料固接至所述可折叠建筑围层的边缘中的块构件。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是一种可折叠建筑单元,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包括具有第一结构承载构件的第一结构框架,所述第二板包括具有第二结构承载构件的第二结构框架;其中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沿纵向彼此固接,使得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形成外边缘;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或第二结构承载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沿纵向固接至其一个或多个内表面的块构件,并且所述块构件定位成使得外部整饰材料在展开结构可直接连接至所述块构件。本专利技术的可折叠建筑单元具有一个或多个下列优点。它们可容易地预制,允许精确展开,允许可折叠连接的框架元件在展开结构容易紧固,允许隔离可折叠建筑单元的边缘和角落中的金属结构承载构件从而降低热传递,它们允许整饰材料在边缘和角落中的方便紧固,并且它们允许可折叠建筑单元在折叠结构中更加紧凑,从而允许更容易运输更大的可折叠建筑单元。附图说明如附图所示,从后面对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更详细的描述可清楚前面的内容,其中,在所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代相同的部分。所述附图并非必需成比例绘制,而是重点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可折叠建筑单元处于展开结构的示意性轴测投影图。图2为图1的可折叠建筑单元的可折叠结构钢框架的示意性轴测投影图。图3为图1的可折叠建筑单元处于折叠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图4为图2的可折叠结构钢框架的示意性侧视图。图5为图1的可折叠建筑单元的示意性侧视图,提供了几个连接板的截面图。图6为地板-墙壁隔热连接组件中的示例性双C通道的示意性截面图。图7为示出将地板框架元件与侧墙框架元件铰接的示例性连接组件的示意性截面图。图8为示例性固定的墙板-墙板连接组件的示意性截面图。图9为示例性折叠的墙板-墙板连接组件处于展开结构且在整饰之前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0为图9的连接组件在整饰之后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可折叠结构钢框架的示意性轴测投影图。图12为图11的结构钢框架的钢框架元件的示意图。图13为示例性折叠的墙板-墙板连接组件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4为示例性固定的地板板-墙板连接组件在整饰之前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5为图14的连接组件在整饰之后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6为示例性折叠地板-折叠墙板连接组件处于展开结构且在整饰之前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7为图16的连接组件在整饰之后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8为示例性固定的背墙板-侧墙板连接组件在整饰之前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9为图18的连接组件在整饰之后的示意性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可折叠建筑单元基于能够更有效且灵活地构造的新型结构框架和连接组件设计。该结构框架和连接组件设计允许在可折叠建筑单元的预制工艺中更容易地连接框架元件,并在建筑工地更容易地连接框架元件,例如,在展开之后可折叠地连接框架元件。它们还允许在预制工艺中进行更多整饰和/或在建筑工地的工作更少更快,同时提供更严密的建筑围层,其降低了热传递,特别是通过可折叠建筑单元边缘的热传递。下面是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可折叠建筑单元的示意性轴测投影图。在该实施例中,处于展开结构的可折叠建筑单元是基本整饰的居住建筑100。该可折叠建筑单元是从形成例如所示外墙(例如,正墙115、侧墙120、天窗墙125、天花板屋顶130和屋顶135)的多个板预制而成。通常,门(例如,入口门105)、滑动门和窗110以及窗140、145、150、155和160预先制成,并被包含在折叠建筑单元中。图2为可折叠建筑单元100的可折叠结构钢框架200的示意性轴测投影图(铰链未示出)。在该实施例中,所示结构钢框架完全由结构承载钢构件(例如构件205、210和215)制成。结构承载构件可连接以在可折叠建筑单元的折叠和展开结构都提供固定连接,例如,结构承载构件205与例如结构承载构件210固定连接。其他结构承载构件如结构承载构件210和220被可折叠地连接,以允许在建筑工地处可折叠建筑单元的折叠和展开,并在展开之后被固接。图3为可折叠建筑单元100处于折叠结构300的示意性侧视图。因为门205和窗240为图示处于折叠位置的可折叠连接的墙板305的一部分,这里可看见门205的内侧310和窗240的内侧315。所示其他板包括屋顶板320和325、天窗墙板330、地板板335和侧墙板340。处于折叠结构的该可折叠建筑单元的高度为例如11英尺和6英寸,宽度为例如12英尺。可折叠建筑单元的长度为例如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8.06 US 61/401,049;2010.08.06 US 61/371,536;1.一种可折叠建筑单元,包括: (a)第一框架元件,其具有是中空结构金属型材、金属C形通道、金属I形梁、金属T形梁、金属角梁或金属宽缘梁的第一结构承载构件; (b)第二框架元件,其具有是中空结构金属型材、金属C形通道、金属I形梁、金属T形梁或金属宽缘梁的第二结构承载构件; 但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和第二结构承载构件不都是中空结构金属型材;并且 (i)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沿纵向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一框架元件与所述第二框架元件之间的固定连接;或 ( )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沿纵向可折叠地连接,以允许所述第一框架元件和所述第二框架元件相对于彼此折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建筑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为中空结构金属型材、金属C形通道、金属I形梁或金属宽缘梁;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为中空结构金属型材、金属C形通道、金属I形梁或金属宽缘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建筑单元,其中(i)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为金属C形通道且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为中空结构金属型材;(ii)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为金属C形通道且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为金属C形通道;(iii)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为金属C形通道且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为中空结构金属型材;(iv)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为金属角梁且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为I形梁或宽缘梁;或(V)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为I形梁或宽缘梁,且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为中空结构金属型材。4.如权利要求1-3 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建筑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和/或第二结构承载构件具有沿纵向连接至所述结构承载构件的内表面的块构件,并且其中所述结构承载构件定向成使得外部整饰材料能够固接至所述块构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建筑单元,其中外部整饰材料直接连接至所述块构件,而不是连接至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或第二结构承载构件。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建筑单元,其中当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为金属角梁时,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为中空结构金属型材、金属C形通道、金属I形梁或金属宽缘梁。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建筑单元,其中所述可折叠建筑单元具有结构金属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元件、所述第二框架元件、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是所述结构金属框架的一部分。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建筑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定位成允许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与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之间从所述可折叠建筑单元外侧的直接紧固。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建筑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为具有网的金属C形通道,并相对于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定位成允许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与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之间从所述可折叠建筑单元外侧通过所述金属C形通道的网的直接紧固。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建筑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为金属C形通道或金属I形梁,块构件沿纵向固接至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的内表面,并且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定向和定位成使得外部整饰材料能够直接连接至所述块构件。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建筑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沿纵向可折叠地连接,使得当所述第一框架元件和第二框架元件相对于彼此处于展开结构时,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定位成允许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与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之间从所述可折叠建筑单元外侧沿纵向的直接紧固,以形成所述第一框架元件与所述第二框架元件之间的固定连接。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建筑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为金属C形通道或金属I形梁,块构件沿纵向固接至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的内表面,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沿纵向可折叠地连接,使得当所述第一框架元件和第二框架元件相对于彼此处于展开结构时,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定位成允许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与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之间从所述可折叠建筑单元外侧沿纵向的直接紧固,以形成所述第一框架元件与所述第二框架元件之间的固定连接;并且 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定向和定位成使得外部整饰材料能够直接连接至所述块构件。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建筑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通过偏置铰链沿纵向可折叠地连接,所述偏置铰链适于并定位成当所述第一框架元件和所述第二框架元件处于折叠结构时,将包括所述第一框架元件的第一板从包括所述第二框架元件的第二板偏置,从而将所述第一板定位在与所述第二板基本平行的位置。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建筑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通过偏置铰链沿纵向可折叠地连接; 所述偏置铰链包括: 铰链销; 第一铰链页部分,其在一侧连接至所述铰链销,并在相反侧垂直地连接至第二铰链页部分; 第三铰链页部分,其在一侧连接至所述铰链销,并在相反侧垂直地连接至第四铰链页部分; 并且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连接至所述第二铰链页,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连接至所述第四铰链页,使得当所述第二铰链页部分嵌套在所述第四铰链页部分中时,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充分靠近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以固接至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建筑单元,其中所述可折叠建筑单元包括含有所述第一框架元件的第一板和含有所述第二框架元件的第二板,并且所述第一结构承载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承载构件通过偏置铰链沿纵向可折叠地连接,所述偏置铰链适于并定位成保持在所述第一板和/或第二板内。16.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建筑单元,其中所述可折叠建筑单元包括连接至第二板以形成所述可折叠建筑单元的外边缘的第一板,所述第一板包括:(a_i)所述第一框架元件,(a-1i)在所述第一板内的隔热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米乔德E·罗斯韦尔E·莫顿S·L·伊森P·卡萨比安
申请(专利权)人:布鲁霍姆斯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