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鸿飞专利>正文

一种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22438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12:43
一种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单元,包括一凹槽体和两个堵板,凹槽体包括一底面和二垂直在底面两侧的侧板,两个堵板分别位于凹槽体的两个开口端,堵板包括一平板,所述平板的上端和/或下端一体设置有一折边。这种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单元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其强度达到理想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模板,特别涉及一种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单元
技术介绍
建筑模板是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工具,其为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可以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目前建筑施工中使用最多的就是铝合金建筑模板。建筑模板的主体为一铝型材凹槽体,该凹槽体包括一个底面、一个左侧板和一个右侧板,凹槽体的两端开口处进一步设置两个与其对应的堵板,底面、两个堵板与左、右侧板共同围成该铝型材凹槽体。左侧板与右侧板之间设置若干条板状加强筋来加强连接,该板状加强筋平行于两个堵板;两个堵板之间设置若干条平行于左、右侧板的纵肋,该纵肋穿过加强筋同时穿过两个堵板并与其固定连接,纵肋的形状为“n”型,其可以起到加强连接和提升耐压强度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堵板为一平板,该平板与凹槽体共同围成建筑模板。然而这种平板状的堵板承受的重量有限,其上下端面由于受力面积小导致其压强很大,从而使其强度方面无法达到理想效果。除此之外,现有的建筑模板元件之间的连接多数都是焊接,这种建筑模板生产加工很麻烦,且不能拆卸和重新组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建筑模板结构单元。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单元,包括一凹槽体和两个堵板,凹槽体包括一底面和二垂直在底面两侧的侧板,两个堵板分别位于凹槽体的两个开口端,堵板包括一平板,所述平板的上端和/或下端一体设置有一折边。优选地,平板的两侧向凹槽体内各垂直立起一折板,每个折板上设置若干个铆接孔,折板与侧板铆接固定连接。优选地,侧板上侧设置一镶边,该镶边向凹槽体内弯折。优选地,镶边的形状为”L”型,堵板上的折边端部设置一缺口,镶边与缺口彼此镶嵌。优选地,平板的两侧向凹槽体内各垂直立起一折板,镶边与侧板之间形成一内凹槽,折板卡合在内凹槽中。优选地,进一步包括一条或多条纵肋,该纵肋设置于底面且垂直并连接于堵板之平板,其端面形状为“n”型或“T”型或“L”型或梯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优选地,平板下面设置一个或多个孔槽,所述孔槽的结构尺寸以及位置与纵肋相对应,以孔槽的一边为起始位置向凹槽体内部垂直立起一折片,折片位置与纵肋表面位置对应,折片与纵肋表面之间铆接固定。优选地,进一步设置一个或多个加强筋,该加强筋垂直于纵肋且设置于凹槽体内,其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加强筋包括厚平面和立面,该厚平面和立面为长条状的长方体板面,且两者互相垂直一体成型。优选地,厚平面的侧面设置若干孔洞,每个孔洞沿着厚平面的延展方向延伸并贯穿于整个厚平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单元通过设置上折边和下折边,使堵板的上下端面受力面积增大从而使其压强减小,使堵板承受更大的重量,其强度达到理想效果。元件之间彼此铆接固定连接,这种建筑模板生产加工很简单,且容易拆卸和重新组装。本技术第五实施例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单元通过在侧板上设置镶边、在堵板上侧两端设置缺口,使折边与堵板的上侧端部彼此镶嵌,这样的设计使凹槽体与堵板的连接更加坚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单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单元的堵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单元的加强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图7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单元的纵肋的三种变型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单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3~图15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单元中堵板的三种变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第一实施例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单元1包括一凹槽体11,该凹槽体11呈槽体结构,其包括一体成型的底面111和两个侧板113,该两个侧板113互相平行设置于底面111的两条长边上,并垂直于底面111。两个侧板113上分别设置六个圆形的销孔(未标号),每个侧板113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铆接孔(未标号),该两个铆接孔上下设置。该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单元1进一步设置两个堵板13,该两个堵板13分别位于凹槽体11的两个开口端,堵板13与凹槽体11通过铆接孔铆接固定连接。每个堵板13包括一平板131,平板131上设置三个圆形的销孔(未标号),该销孔贯穿整个堵板13。平板131的下面设置一孔槽1311(在所有实施例中,上、下、左、右、内、外、里等位置限定词仅限于指定视图上的相对位置,而非绝对位置),该孔槽1311为“n”型的开口槽,以孔槽1311的上边沿为起始位置向凹槽体11内部水平延出一折片1312,折片1312上设置两个铆接孔(未标号)。以平板131的左右两端为起始位置向凹槽体11内部垂直立起两个折板133,以平板131的上边沿为起始向凹槽体11外部立起上折边135,以平板131的下端为起始向凹槽体11外部立起下折边137。上折边135和下折边137使堵板13的上下端面受力面积增大从而使其压强减小,使堵板13承受更大的重量,其强度达到理想效果。每个折板133上设置两个铆接孔,该两个铆接孔上下设置,其大小和位置与侧板133上的铆接孔相对应。该堵板13上的销孔和铆接孔数量不作限定,其可为一个或多个,孔槽1311的数量不作限定,其可为任意多个,折片131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单元,包括一凹槽体和两个堵板,凹槽体包括一底面和二垂直在底面两侧的侧板,两个堵板分别位于凹槽体的两个开口端,其特征在于:堵板包括一平板,所述平板的上端和/或下端一体设置有一折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单元,包括一凹
槽体和两个堵板,凹槽体包括一底面和二垂直在
底面两侧的侧板,两个堵板分别位于凹槽体的两
个开口端,其特征在于:堵板包括一平板,所述
平板的上端和/或下端一体设置有一折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
单元,其特征在于:平板的两侧向凹槽体内各垂
直立起一折板,每个折板上设置若干个铆接孔,
折板与侧板铆接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
单元,其特征在于:侧板上侧设置一镶边,该镶
边向凹槽体内弯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
单元,其特征在于:镶边的形状为”L”型,堵板上
的折边端部设置一缺口,镶边与缺口彼此镶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
单元,其特征在于:平板的两侧向凹槽体内各垂
直立起一折板,镶边与侧板之间形成一内凹槽,
折板卡合在内凹槽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
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条或多条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鸿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鸿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