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磁兼容
,涉及一种寻找电磁兼容性故障或隐患的耦合薄弱路径的方法,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干扰对在单一干扰频点处电磁耦合薄弱路径的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在多个电子设备的协同工作中,某一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会通过传导发射(CE)和辐射发射(RE)的方式耦合至另一设备上,造成另一设备性能的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随着系统设备日益精密化和复杂化,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干扰设备与敏感设备间存在着复杂的电磁耦合关系,干扰能量可以通过多条耦合路径影响敏感设备。在对设备间的电磁兼容问题采取电磁加固措施时,将电磁兼容问题定位到具体的干扰耦合路径上,对于选取最佳的电磁加固措施和提高设备间的电磁兼容加固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在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和整改阶段,为了能够快速、准确、有效的实现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故障或隐患的加固,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单一干扰源和敏感点之间的耦合关系转化为有向图,采用最短路径寻优的方法在电磁干扰耦合网络中寻找出干扰频点处最易引起敏感设备产生干扰的薄弱耦合路径,然后在薄弱耦合路径上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电磁兼容措施,从而达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耦合薄弱路径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根据电磁兼容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将电磁兼容系统内干扰耦合通道进行分类,获取电磁兼容系统内的耦合网络;第二步:将耦合网络转换成耦合有向图;第三步:根据耦合有向图顶点的度和分支,实现耦合有向图的简化;第四步:对耦合有向图进行赋值,确定耦合有向图的顶点和边对应的数值;第五步:采用Dijkstra算法确定有向图的最短路径——电磁耦合薄弱路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耦合薄弱路径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电磁兼容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将电磁兼容系统内干扰耦合通道进行分类,获取电磁兼容系统内的耦合网络; 第二步:将耦合网络转换成耦合有向图; 第三步:根据耦合有向图顶点的度和分支,实现耦合有向图的简化; 第四步:对耦合有向图进行赋值,确定耦合有向图的顶点和边对应的数值; 第五步:采用Dijkstra算法确定有向图的最短路径-电磁稱合薄弱路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耦合薄弱路径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扰耦合通道分为:天线-天线,天线-线缆,机壳-机壳,线-线,共阻抗六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云峰,吴亮,魏嘉利,苏东林,苏航,马超,武南开,刘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