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及其挂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53805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4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起重机及其挂接机构,起重机包括主体部件和可拆卸地连接于主体部件的拆卸件,挂接机构包括第一销轴和卡槽,第一销轴和卡槽二者,一者设于主体部件端部的上端,另一者设于拆卸件端部的上端;第一销轴能够挂接而卡于卡槽内。该挂接机构简单实现了主体部件和拆卸件的可拆卸连接,而且第一销轴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滑入卡槽内(或是卡槽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将第一销轴卡入其内部)实现挂接,易于定位,具有较好的自动适配性能,装配迅速,从而简化了装配过程,提高了装配效率;而且,该种装配方式使得主体部件和拆卸件上端易于对准,单人即可完成装卸操作,相较于背景技术中两人以上的装配方式,显然可以降低操作的空间需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起重机及其挂接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一些类型的起重机具有支腿支撑吊重和轮胎吊重两种作业形式,轮胎吊重时能够吊重行驶。比如,越野轮胎起重机,其越野性能高,机动灵活,被广泛于油田、仓库、货场、林矿、码头、物流基地等场所。起重机上一般设有主体部件和与之可拆卸连接的拆卸件,比如车架前段、车架后段与车架主体;或者,转台与配重等。以车架结构为例。请参考图1-3,图1为一种分体式车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装配图1中车架前段和车架主体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图2中车架前段和车架主体安装完毕的装配示意图。该车架结构主要包括车架前段11、车架后段13以及车架主体12,车架前段11设有前支腿,车架后段13设有后支腿,以起到支撑车体的作用,如图2所示,车架前段11的水平支腿Ila伸出后,竖直支腿Ilb再伸出并可支撑于地面;车架主体12 —般可用于安装起重机上装,比如转台等。该结构的起重机两种作业模式:轮胎14支撑吊重,活动支腿收回,依靠轮胎14支撑吊重并能吊重行驶;支腿伸出而支撑吊重,活动支腿从车架前段11和车架后段13中伸出,支撑地面,将整个起重机支起。为了满足提高带载能力和爬坡等行驶能力,车架前段11、车架后段13均与车架主体12可拆卸地连接。车辆行驶而进入轮胎吊重模式时,将车架前段11和车架后段13拆卸掉,从而提供起重机轮胎带载能力,并增加起重机的离去角和接近角,以同时提高行驶能力。车架前段11、车架后段13均可以通过销轴与车架主体12连接,可以通过下述步骤实现装配,以车架前段11与车架主体12的连接为例:a、起吊车架前段21,使其上端的通孔和车架主体22上端的通孔同轴对接,此时,车架前段21相对车架主体22倾斜,其上端相较于下端更靠近车架主体22,如图5所示,吊装绳的一端位于车架前段21的外侧(远离车架主体22的一侧),另一端位于车架前段21的上端面;b、人工装配销轴,将该销轴同时贯穿车架前段21和车架主体22上端的通孔,以固定二者的上端;C、改变吊装位置,如图6所示,吊装绳的两端均位于车架前段21的外侧,此时,车架前段21旋转,以使其端部下端的通孔和车架主体22下端通孔同轴对接;d、与步骤b类似,人工装配销轴以固定车架前段21和车架主体22的下端。拆卸时,与上述步骤恰好相反。然而,上述连接方式存在下述技术问题:第一、装配时难以定位,使得装配过程较为复杂,一般需要至少二人的人工操作;相应地,需布置可供人进入并操作的空间,这与移动式起重机紧凑布置的需求相悖;第二、为保证结构受力,销轴与结构件的配合一般采用基轴制间隙配合,间隙小。对销轴压入力要求大。更因在狭小操作空间中,无法使用设备,仅凭人力较难满足装配需求;第三、销轴是传递两个可拆卸部件之间作用力的关键件,上述装配方式无法及时准确地监控销轴是否脱落或装配不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鉴于此,如何改进起重机上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方式,以简化装卸过程,提高装卸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起重机及其车架结构。该车架结构能够提高起重机的行驶能力、带载能力。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起重机的挂接机构,起重机包括主体部件和可拆卸地连接于主体部件的拆卸件,所述挂接机构包括第一销轴和卡槽,所述第一销轴和卡槽二者,一者设于所述主体部件端部的上端,另一者设于所述拆卸件端部的上端;所述第一销轴能够卡于所述卡槽内,以挂接所述主体部件和所述拆卸件。通过具有卡槽和第一销轴的挂接机构,可以实现主体部件和拆卸件上端的挂接连接,挂接后能够实现下端对准并再连接,以实现二者可靠的装配。可见,该挂接机构简单实现了主体部件和拆卸件的可拆卸连接,而且第一销轴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滑入卡槽内(或是卡槽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将第一销轴卡入其内部)实现挂接,易于定位,具有较好的自动适配性能,装配迅速,从而简化了装配过程,提高了装配效率;而且,该种装配方式使得主体部件和拆卸件上端易于对准,单人即可完成装卸操作,相较于
技术介绍
中两人以上的装配方式,显然可以降低操作的空间需求。优选地,所述卡槽为腰形卡槽,所述卡槽的底部呈弧形;所述第一销轴为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腰形销轴。优选地,所述挂接机构包括两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件两侧的所述卡槽,以及两相应地设置于所述拆卸件两侧的第一销轴;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拆卸件端部两侧的两组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第一销轴贯穿两所述侧板;所述第一销轴位于两所述侧板之间的部分能够卡入对应的所述卡槽。优选地,所述第一销轴的一端设有卡帽;另一端开设有横槽,所述横槽的底部设有螺纹孔;还包括销轴卡板和螺栓,所述销轴卡板具有通孔且能够卡入所述横槽内,所述螺栓能够同时插入所述通孔和所述螺纹孔;所述销轴卡板和所述卡帽能够固定所述第一销轴于两所侧板之间。优选地,所述挂接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主体部件和所述拆卸件端部下端的水平通孔,以及能够同时插装于二者所述水平通孔内的第二销轴。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主体部件或所述拆卸件上的液压锁紧装置,所述液压锁紧装置包括伸缩油缸,所述第二销轴与所述伸缩油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油缸的活动端伸缩以驱动所述第二销轴贯穿或脱离对应的所述主体部件和所述拆卸件上的所述水平通孔。优选地,包括两组分设于所述主体部件端部的两侧的所述液压锁紧装置、所述第二销轴、所述水平通孔;所述挂接机构还包括对应地分设于所述拆卸件端部两侧的所述水平通孔。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拆卸件或所述主体部件上的导套;所述伸缩油缸的缸筒的端部具有径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盘,所述导套的端部具有径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盘;所述第一连接盘和所述第二连接盘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伸缩油缸的活动端为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贯穿所述导套后插入所述拆卸件和所述主体部件的所述水平通孔。优选地,所述导套上设有电子监控装置,所述电子监控装置包括感应器,所述感应器具有能够感应所述第二销轴的感应头;所述第二销轴脱离或同时贯穿所述拆卸件和所述主体部件上的所述水平通孔时,所述第二销轴处于或脱离所述感应器的感应区域。优选地,所述导套上设有预留孔;所述感应头穿过所述预留孔并垂直所述第二销轴设置,所述感应器还包括抵触所述感应头于所述第二销轴侧壁的弹簧;所述感应头背离所述缸筒的一侧具有坡面,所述第二销轴朝向所述缸筒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坡面相适配的坡面。优选地,所述电子监控装置还包括将所述感应器安装于所述拆卸件或所述主体部件上的支架。优选地,所述挂接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拆卸件和所述主体部件下端的侧板,所述水平通孔设置于所述侧板上;还包括设于所述拆卸件或所述主体部件下端的定位螺栓,一所述侧板与所述定位螺栓(相抵触时,该所述侧板和与之对应的另一所述侧板的所述水平通孔同轴。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主体部件和与所述主体部件可拆卸连接的拆卸件,所述主体部件和所述拆卸件通过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挂接机构连接。由于上述挂接机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挂接机构的起重机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优选地,所述拆卸件和所述主体部件分别为所述起重机的配重和转台。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分体式车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装配图1中车架前段和车架主体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图2中车架前段和车架主体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起重机的挂接机构,起重机包括主体部件和可拆卸地连接于主体部件的拆卸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机构包括第一销轴(211)和卡槽(221),所述第一销轴(211)和卡槽(221)二者,一者设于所述主体部件端部的上端,另一者设于所述拆卸件端部的上端;所述第一销轴能够卡于所述卡槽(221)内,以挂接所述主体部件和所述拆卸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起重机的挂接机构,起重机包括主体部件和可拆卸地连接于主体部件的拆卸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机构包括第一销轴(211)和卡槽(221),所述第一销轴(211)和卡槽(221) 二者,一者设于所述主体部件端部的上端,另一者设于所述拆卸件端部的上端;所述第一销轴能够卡于所述卡槽(221)内,以挂接所述主体部件和所述拆卸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起重机的挂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221)为腰形卡槽,所述卡槽(221)的底部呈弧形;所述第一销轴(211)为与所述卡槽(221)相适配的腰形销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起重机的挂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机构包括两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件两侧的所述卡槽(221),以及两相应地设置于所述拆卸件两侧的第一销轴(211);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拆卸件端部两侧的两组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第一销轴(211)贯穿两所述侧板;所述第一销轴(211)位于两所述侧板之间的部分能够卡入对应的所述卡槽(22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起重机的挂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轴(211)的一端设有卡帽(211b);另一端开设有横槽(211c),所述横槽(211c)的底部设有螺纹孔;还包括销轴卡板(211a)和螺栓,所述销轴卡板(211a)具有通孔且能够卡入所述横槽(211c)内,所述螺栓能够同时插入所述通孔和所述螺纹孔;所述销轴卡板(211a)和所述卡帽(211b)能够固定所述第一销轴(211)于两所侧板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起重机的挂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主体部件和所述拆卸件端部下端的水平通孔,以及能够同时插装于二者所述水平通孔内的第二销轴(223)。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重机的挂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主体部件或所述拆卸件上的液压锁紧装置,所述液压锁紧装置包括伸缩油缸,所述第二销轴(223)与所述伸缩油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油缸的活动端伸缩以驱动所述第二销轴(223)贯穿或脱离对应的所述主体部件和所述拆卸件上的所述水平通孔。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起重机的挂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分设于所述主体部件端部的两侧的所述液压锁紧装置、所述第二销轴(223)、所述水平通孔;所述挂接机构还包括对应地分设于所述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宏刚马善华段月磊张付义史飞刘威陈伟刚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