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敷装置以及涂敷膜形成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38115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2 23:21
涂敷处理部在形成有活性物质的第一涂敷膜的状态下向基体材料的第二主表面涂敷活性物质的涂敷液。涂敷处理部主要具有喷嘴、位置检测部、驱动部。喷嘴配置于与支撑辊相向的位置。位置检测部是由所谓的二维激光位移计构成的传感器。在沿着长度方向的基体材料的搬运路径中,位置检测部配置在位于喷嘴的喷出位置的上游侧的检测位置。驱动部使喷嘴沿着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移动,由此调整喷出口相对于支撑辊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涂敷装置以及组装有该涂敷装置的涂敷膜形成系统,该涂敷装置通过将用作化学电池的电极材料的活性物质的涂敷液涂敷于基体材料上来在基体材料上形成涂敷膜。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如下的方法:通过在用作基体材料的金属箔上涂敷粘度比较高的电极材料,来制造锂离子二次电池等化学电池(例如,专利文献I)。在此,在专利文献I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如下的方法,在金属箔上形成涂敷膜。首先,带状的金属箔通过多个辊从开卷部被搬运至用于喷出电极材料的狭缝喷嘴的正下方。接着,通过在金属箔的搬运方向(与金属箔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上配置于狭缝喷嘴的上游侧的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在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金属箔的一端部(在宽度方向上的金属箔的两端中的一个端部)的位置。接着,基于所检测的一个端部的位置,狭缝喷嘴沿着宽度方向移动。由此,将宽度方向上的金属箔的一个端部作为基准位置,在从该基准位置沿着宽度方向离开恒定距离的位置上涂敷电极材料。并且,通过向金属箔的两主表面(两面)涂敷电极材料,在金属箔的两面形成涂敷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25902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宽度方向上的金属箔的尺寸并不一定是恒定的,将一个端部作为基准位置的涂敷膜的涂敷位置,与将另一个端部作为基准位置的涂敷膜的涂敷位置会发生偏移。结果,产生如下问题:在形成于一个主表面上的涂敷膜的基准位置不明确的情况下,不能使形成于两个主表面上的涂敷膜的涂敷位置一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涂敷装置以及组装有该涂敷装置的涂敷膜形成系统,该涂敷装置在基体材料的一个主表面上形成有涂敷膜的情况下,能够在另一个主表面上良好地形成涂敷膜。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的涂敷装置,在带状的基体材料的第一主表面上形成有活性物质的第一涂敷膜的状态下,向上述基体材料的第二主表面涂敷活性物质的涂敷液,由此在上述第二主表面上形成第二涂敷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涂敷膜沿着上述基体材料的长度方向形成,并且在形成上述第二涂敷膜时,上述基体材料沿着上述长度方向被搬运,上述涂敷装置具有:喷嘴,从沿着上述基体材料的宽度方向的狭缝状的喷出口朝向上述基体材料的上述第二主表面喷出上述涂敷液;位置检测部,在沿着上述长度方向的上述基体材料的搬运路径中,该位置检测部配置在位于上述喷嘴的喷出位置的上游侧的检测位置上,并且针对上述基体材料的各部分检测上述第一涂敷膜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两端位置;驱动部,使上述喷嘴沿着上述宽度方向移动;控制部,基于上述位置检测部所检测的上述第一两端位置,来决定上述喷嘴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由此决定上述第二涂敷膜在上述基体材料的各部分上的形成位置。另外,第二技术方案的涂敷装置,在第一技术方案的涂敷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位置检测部为二维激光位移计。另外,第三技术方案的涂敷装置,在第一技术方案的涂敷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位置检测部具有:拍摄部,能够对上述第一涂敷膜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附近进行拍摄;运算部,基于上述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来运算上述第一涂敷膜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的上述第一两端位置。另外,第四技术方案的涂敷装置,在第一至第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涂敷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位置检测部针对上述基体材料的各部分检测上述第一两端位置,并且检测上述基体材料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的第二两端位置。另外,第五技术方案的涂敷膜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技术方案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涂敷装置;干燥装置,使由上述涂敷装置涂敷的上述基体材料上的上述涂敷液干燥。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第一至第四技术方案的涂敷装置以及第五技术方案的涂敷膜形成系统,位置检测部能够针对基体材料的各部分,检测第一涂敷膜在宽度方向上的的第一两端位置。由此,即使基体材料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在基体材料的各部分中发生变动,也能够准确地检测第一涂敷膜的形成位置以及宽度。因此,能够以使第一以及第二涂敷膜的形成位置在基体材料的各部分一致的方式,决定喷嘴的位置。另外,根据所检测的第一涂敷膜的宽度,能够发现第一涂敷膜的形成不良。尤其,根据第四技术方案的涂敷装置,在基体材料的各部分中,不仅检测第一涂敷膜在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两端位置,还能够检测基体材料在宽度方向上的第二两端位置。因此,除了与第一涂敷膜有关的信息之外,还能够获取与基体材料的输送状况(例如,在宽度方向上的基体材料的蜿蜒状况)有关的信息。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组装有本专利技术的涂敷装置的涂敷膜形成系统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涂敷处理部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喷嘴以及位置检测部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图4是从图3的V1-VI线观察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1.涂敷膜形成系统的结构〉图1是示出组装有本专利技术的涂敷装置的涂敷膜形成系统I的整体结构的图。此外,在图1以及以后的各图中,为了明确方向关系,标注XYZ正交坐标系,将Z轴方向设为铅垂方向,将XY平面设为水平面。另外,在图1以及以后的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根据需要放大或简略记载各部分的尺寸和数量。涂敷膜形成系统I在基体材料5上形成活性物质的涂敷膜,并且使所形成的涂敷膜干燥,由此制造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极。如图1所示,涂敷膜形成系统I主要具有涂敷处理部10、预热部60、干燥部65、退火部70、冷却部75以及搬运部80。另外,涂敷膜形成系统I具有电装箱9,该电装箱9用于存放电源以及后述的控制部90 (参照图2)等。在此,基体材料5是带状的金属箔,并且发挥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集电体的功能。更具体地说,基体材料5的形状呈长条的片材状。另外,并不特别地限定基体材料5的宽度以及厚度,但是基体材料5的宽度可以是600_ 700_,基体材料5的厚度可以是10 μ m 20 μ m0另外,在涂敷膜形成系统I中,在制造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的情况下,例如能够使用铝箔(Al)作为基体材料5。另一方面,在制造负极的情况下,例如能够使用铜箔(Cu)作为基体材料5。如图1所示,带状的基体材料5从开卷辊81送出并被卷绕辊82卷绕,由此依次搬运至各部即涂敷处理部10、预热部60、干燥部65、退火部70、冷却部75。搬运部80具有上述开卷辊81、卷绕辊82以及多个辅助辊83a 83e,并沿着箭头ARl方向搬运基体材料5。此外,就辅助辊83a 83e的个数以及配置而言,并不限定于图1的例子,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进行增减。在涂敷处理部10中,将用作电极材料的活性物质的涂敷液涂敷于基体材料5上,由此在基体材料5上形成涂敷膜。涂敷处理部10在沿着基体材料5的长度方向(箭头ARl方向)(下面,仅称为“长度方向”)的搬运路径8中,配置于既是开卷辊81的下游侧又是预热部60的上游侧的位置。此外,对于涂敷处理部10的详细的结构,将在后面叙述。在预热部60中,对在涂敷处理部10中通过涂敷处理形成于基体材料5上的电极材料的涂敷膜进行升温,进行恒定时间的预热处理。另外,干燥部65是主要进行干燥处理的处理部,向在预热部60中进行了预热的涂敷膜吹送热风来进行加热,由此使溶剂蒸发。并且,在退火部70中,将涂敷膜加热至更高的温度,由此除去在涂敷膜上残留的溶剂,并且除去在由干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3.31 JP 2011-0784651.一种涂敷装置,在带状的基体材料的第一主表面上形成有活性物质的第一涂敷膜的状态下,向上述基体材料的第二主表面涂敷活性物质的涂敷液,由此在上述第二主表面上形成第二涂敷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涂敷膜沿着上述基体材料的长度方向形成,并且在形成上述第二涂敷膜时,上述基体材料沿着上述长度方向被搬运, 上述涂敷装置具有: Ca)喷嘴,从沿着上述基体材料的宽度方向的狭缝状的喷出口朝向上述基体材料的上述第二主表面喷出上述涂敷液; (b)位置检测部,在沿着上述长度方向的上述基体材料的搬运路径中,该位置检测部配置在位于上述喷嘴的喷出位置的上游侧的检测位置,并且针对上述基体材料的各部分检测上述第一涂敷膜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两端位置; (C)驱动部,使上述喷嘴沿着上述宽度方向移动; (d)控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正雄
申请(专利权)人:大日本网屏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