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33546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2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抑制配向膜削减,抑制TFT基板和对向基板的错位,在按压了对向基板的情况下缩短恢复的时间。在对向基板上形成有柱状衬垫,在TFT基板上形成有台座。在柱状衬垫的前端存在有凸部和凹部,与柱状衬垫的凹部对应形成有台座,凹部的端部开放,且与柱状衬垫的侧壁相连。因此,由于液体的配向膜材料贮留于凹部而配向膜不会较厚地形成,所以能够防止配向膜削减。由于柱状衬垫前端的凸部的存在,从而能够防止TFT基板和对向基板的错位,并且能够缩短从对向基板除去按压时的恢复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针对配向膜的磨屑引起的亮点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有:矩阵状地形成有像素电极及薄膜晶体管(TFT)等的TFT基板、和与TFT基板相对并在与TFT基板的像素电极相对应的场所形成有滤色器等的对向基板,在TFT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而且,通过对每个像素控制液晶分子引起的光的透视率而形成图像。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对向基板和TFT基板的液晶层的界面形成有配向膜,通过对配向膜实施研磨处理或光配向处理,使液晶分子初期配向。而且,通过电场使来自该初期配向的液晶分子扭转或旋转,从而控制透过液晶层的光的量。另一方面,为控制液晶层的厚度,需要在对向基板和TFT基板之间形成衬塾。目前,在液晶层内分散有作为衬垫的玻璃珠等,但近年来,为TFT基板和对向基板间的更正确的间隙控制,在对向基板上形成柱状衬垫,通过柱状衬垫控制TFT基板和对向基板的间隙。另一方面,通过使用柱状衬垫,也产生新的问题。“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中,在TFT基板上形成有柱状衬垫的情况下,在柱状衬垫的周边产生配向膜的蓄积,为防止在该部分的配向膜的膜厚增大,在柱状衬垫的前端部分形成凹部,且通过在该部分堆积配向膜,防止柱状衬垫的周边的配向膜的厚度增大。“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如下构成,在柱状衬垫的前端部形成有例如同心圆状的槽,通过在该槽贮存配向膜的液,防止干燥后的配向膜的削减。另外,通过该构成,确保与柱状衬垫相对的台座的大小的自由度。“专利文献5”中公开有如下构成,即,在与柱状衬垫相对的台座的面形成有槽,调整柱状衬垫和台座的接触面积,同时实现将基板从外部按压时的复原时间的缩短。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 - 12207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 — 3379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 - 229040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 - 25529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 - 94372号公报例如,当在对向基板上设置柱状衬垫时,在TFT基板上,在与柱状衬垫相对的部分设置台座。设于TFT基板的台座的功能是防止柱状衬垫接触的部分的配向膜的削减,在按压了对向基板的情况下,防止柱状衬垫的错位或调整按压压力产生的应力等。但是,在现有的技术中,这些效果并不充分。例如在专利文献I 3记载的技术中,在形成于TFT基板的柱状衬垫的顶上部形成凹部,防止在柱状衬垫周边产生配向膜的贮液,但该构成中,在柱状衬垫与对向基板接触的部分中,在柱状衬垫的顶上的凹部较厚地形成的配向膜剥落,产生该剥屑成为亮点的原因的问题。“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技术中,在形成于柱状衬垫的顶上的同心圆状的槽内配向膜较厚地形成,产生该较厚地形成的配向膜因与台座的接触而剥离的问题。另外,“专利文献4”的构成中,相对于柱状衬垫的错位并不能得到足够的效果。“专利文献5”记载的技术中,在台座上设有槽,但在该槽部分配向膜较厚地形成,具有该部分的配向膜剥落的问题点。另外,该构成难以抑制柱状衬垫的错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防止柱状衬垫与台座之间的配向膜削减,防止柱状衬垫的错位,在按压对向基板的情况下,柱状衬垫不会破坏且在解除按压的情况下会早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本专利技术克服上述课题,代表的装置如下。即,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扫描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在第二方向排列、图像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在第一方向排列的TFT基板与具有黑矩阵和滤色器的对向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向基板上形成有柱状衬垫,在所述TFT基板的与所述柱状衬垫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有台座,在所述柱状衬垫的前端存在有凸部和凹部,与所述凹部相对应地形成有所述台座,所述凹部的端部开放病与所述柱状衬垫的侧壁相连。该情况下,在通常状态、即未对对向基板施加按压的情况下,台座和柱状衬垫的凹部接触,具有柱状衬垫的凸部没有与TFT基板接触的情况和柱状衬垫的凸部与TFT基板接触、台座和柱状衬垫的凹部不接触的情况。另外,形成于柱状衬垫的前端的凸部和凹部可以采用各种形状。另外,也有时组合两种以上的柱状衬垫作为整体,可以例举所希望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柱状衬垫的前端设有凸部和凹部,凹部在端部开放,并与柱状衬垫的侧面相连,因此,在凹部配向膜没有厚地形成,所以能够防止柱状衬垫和台座的接触引起的配向膜削减。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形成于柱状衬垫的前端的凸部成为相对于台座的止动件,所以能够防止柱状衬垫的错位。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在一个柱状衬垫内具有与台座总是接触的部位和在按压对向基板的情况下与台座接触的部分,所以能够分散按压,且在解除了按压时能够早期恢复原来的状态。另外,能够避免按压对向基板时的柱状衬垫的破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实施例1的剖面图;图3是是表不实施例1的柱状衬塾和台座的关系的平面图;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其它方式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再其它方式的平面图;图6是表示实施例2的第一柱状衬垫和台座的关系的平面图;图7是表示实施例2的第二柱状衬垫和台座的关系的平面图;图8是表示实施例2的第一柱状衬垫和第二柱状衬垫的配置的例;图9 (βΓ (C)是表示实施例2的第一柱状衬垫和第二柱状衬垫的配置的其它例;图10是表不实施例2的柱状衬塾的形状和台座的关系的变形例;图11是表不实施例2的柱状衬塾的形状和台座的关系的其它变形例;图12是表示实施例3的柱状衬垫和台座的关系的剖面图;图13是表示实施例3的柱状衬垫和台座的关系的平面图;图14是表示实施例3的柱状衬垫和台座的关系的其它例的剖面图;图15是实施例3的柱状衬垫的配置例;图16是表示实施例4的平面图;图17是实施例4的剖面图;图18是实施例4的详细平面图;图19 (a)、(b)是实施例5的剖面图;图20是实施例6的平面图;图21是实施例6的剖面图;图22是表示使用 研磨配向的情况下的问题点的平面图。符号说明100:TFT基板、101:扫描线、102:栅极绝缘膜、103:半导体层、104:漏电极、105:源电极、106:像素电极、107:无机钝化膜、108:对向电极、109:配向膜、120:台座、130:台座用基台、200:对向基板、201:黑矩阵、202:滤色器、203:外涂膜、210:柱状衬垫、211:凸部、212:凹部、215:上底、216:下底、300:液晶层、400:显示区域、500:透过光、600:研磨方向、610:漏光区域、1081:狭缝。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使用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实施例1)图1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部的平面图。图1中,扫描线101沿横方向延伸且沿纵方向排列。另外,图像信号线111沿纵方向延伸且沿横方向排列。在被扫描线101和图像信号线111包围的区域形成有像素电极106。像素电极106在整个平面形成,在其上层叠有未图示的无机钝化膜,且在其上形成有具有狭缝1081的对向电极108。对向电极108与各像素共通形成。在扫描线101上形成有半导体层103,在半导体层103上层叠有漏电极104和源电极105。漏电极104从图像信号线111分支,源电极105与像素电极106连接。当经由源电极104向像素电极106供给电压时,电场经由对向电极10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扫描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在第二方向排列、图像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在第一方向排列的TFT基板与具有黑矩阵和滤色器的对向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向基板上形成有柱状衬垫,在所述TFT基板的与所述柱状衬垫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有台座,在所述柱状衬垫的前端存在有凸部和凹部,与所述凹部相对应地形成有所述台座,所述凹部的端部开放,并与所述柱状衬垫的侧壁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19 JP 2011-277234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扫描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在第二方向排列、图像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在第一方向排列的TFT基板与具有黑矩阵和滤色器的对向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对向基板上形成有柱状衬垫, 在所述TFT基板的与所述柱状衬垫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有台座, 在所述柱状衬塾的如端存在有凸部和凹部, 与所述凹部相对应地形成有所述台座, 所述凹部的端部开放,并与所述柱状衬垫的侧壁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柱状衬垫的前端的凹部为槽状,且两端开放。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座与所述柱状衬垫的凹部接触,所述柱状衬垫的凸部与所述TFT基板不接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状衬垫的所述凸部与所述TFT基板接触,所述台座和所述TFT基板的所述凹部不接触。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 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状衬垫的平面为四边形。6.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扫描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在第二方向排列、图像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在第一方向排列的TFT基板与具有黑矩阵和滤色器的对向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显示区域具有短边和长边,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对向基板上形成有柱状衬垫, 在所述TFT基板的与所述柱状衬垫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有台座, 在所述柱状衬塾的如端存在有凸部和凹部, 与所述凹部相对应地形成有所述台座, 所述凹部为两端开放的槽状,并与所述柱状衬垫的侧壁相连, 第一柱状衬垫的所述槽的方向为与所述显示区域的所述长边相同的方向,第二柱状衬垫的所述槽的方向为与所述显示区域的所述短边相同的方向, 所述第一柱状衬垫和所述第二柱状衬垫混合使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柱状衬垫和所述第二柱状衬垫交互使用。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柱状衬垫的数量在所述长边附近比所述第二柱状衬垫的数量多,所述第二柱状衬垫的数量在所述短边附近比所述第一柱状衬垫的数量多。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扫描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在第二方向排列、图像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在第一方向排列的TFT基板与具有黑矩阵和滤色器的对向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对向基板上形成有柱状衬垫, 在所述TFT基板的与所述柱状衬垫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有台座, 在所述柱状衬塾的如端存在有凸部和凹部,所述凸部在极坐标中以360 / η的间隔配置有η个, 所述凸部与凸部之间为凹部,与所述凹部相对应地形成有所述台座, 所述凹部的端部开放,并与所述柱状衬垫的侧壁相连, 第一柱状衬垫的所述凸部和第二柱状衬垫的所述凸部的位置在极坐标中以360 / 2η错开的间隔配置, 所述第一柱状衬垫和所述第二柱状衬垫混合使用。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η为3。1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扫描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在第二方向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冈安国松登兵头洋佑金子寿辉松本优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