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31995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2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送管,其中,该输送管包括外管(10)和由耐磨材料制成的内管(20),所述外管(10)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管(20)的外表面互相贴合,所述外管(10)由多片弧形片(11)沿所述内管(20)的圆周方向拼合而成。在制造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输送管时,可以很容易地将弧形片设置在耐磨材料制成的内管上。在保证输送管的强度和耐磨性的同时降低了输送管的加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输送物料的输送管,尤其是用于输送粘稠物料如混凝土等的输送管。
技术介绍
粘稠物料,如混凝土、泥浆等,通常通过泵送设备输送,其输送管经常受到混凝土的冲击和摩擦,因此要求输送管要具有很好的耐磨性。为了提高输送管的耐磨性,目前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堆焊工艺在输送管的内壁上设置耐磨层。但是堆焊工艺比较复杂,并且劳动强度大,制作周期长。如何方便地设置输送管的耐磨层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管,该输送管的制造工艺较为简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输送管,其中,该输送管包括外管和由耐磨材料制成的内管,所述外管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互相贴合,所述外管由多片弧形片沿所述内管的圆周方向拼合而成。优选地,所述多片弧形片通过焊接形成所述外管。优选地,所述弧形片为两片,该两片弧形片关于所述外管的轴线对称。优选地,所述内管具有通过铸造形成的一体结构。优选地,所述弧形片包括金属层和设置在该金属层内侧的塑性层,该塑性层能够被压缩。优选地,所述塑性层由橡胶材料制成。优选地,该输送管包括轴线为弧形的弯管部和设置在该弯管部两端的直管部。优选地,所述弯管部的内管的壁厚大于所述直管部的内管的壁厚。优选地,所述输送管包括固定设置在该输送管的输出端和/或输入端的连接法ΛΑ~O优选地,所述连接法兰包括耐磨套和与该耐磨套的外表面贴合设置的外法兰部,该外法兰部与所述外管固定连接,所述耐磨套与所述内管对接。优选地,所述耐磨套的靠近所述内管的一端的外径大于该耐磨套另一端的外径。优选地,所述输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可封闭的清理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输送管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输送管包括外管和由耐磨材料制成的内管,所述制造方法包括:步骤一、将多片弧形片贴合在内管的外表面上;步骤二、将所述多片弧形片固定在所述内管上,以使所述多片弧形片拼合成所述外管,并获得所述输送管。优选地,在所述步骤二中,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所述弧形片固定在所述内管上。优选地,所述弧形片为形状相同的两片,利用冲压模具实施所述步骤一,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该上模和下模形成的型腔与所述外管一致,所述步骤一包括以下步骤:步骤(I)、将两片所述弧形片中的一片设置在冲压模具的下模的模腔中,并将所述内管设置在所述一片弧形片上,将两片所述弧形片中的另一片放置在所述内管上;步骤(2)、向下移动所述上模,以将所述另一片弧形片压合在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上。优选地,所述弧形片包括金属层和设置在该金属层内侧的塑性层,该塑性层能够被压缩,在所述步骤(I)之前还包括将塑性层摊铺在金属层上以获得所述弧形片的步骤。优选地,该制造方法还包括步骤三、对所述步骤二中形成的所述输送管进行去应力处理步骤。优选地,所述去应力处理步骤包括振动时效或退火热处理。在制造本专利技术的输送管时,可以很容易地将弧形片设置在耐磨材料制成的内管上。在保证输送管的强度和耐磨性的同时降低了输送管的加工难度。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输送管的局部剖视 图2是图1中的输送管拆去连接法兰后的A向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外管11弧形片20内管30连接法兰31耐磨套32外法兰部40清理孔Ila金属层Ilb塑性层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送管,其中,该输送管包括外管10和由耐磨材料制成的内管20,所述外管10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管20的外表面互相贴合,所述外管10由多片弧形片11沿所述内管20的圆周方向拼合而成。通过外管10和内管20的组装在一起可以获得兼具强度和耐磨性的输送管。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组装所述输送管:依次将多片弧形片11贴合在内管20的外表面上,然后将多片弧形片11固定在一起形成外管10。将弧形片11设置在内管20的外表面上时,将外管设置在内管的外表面上即可,既可以省去复杂的堆焊工艺,又可以保证输送管的强度和耐磨性能,同时还可以降低所述输送管的加工难度。在本专利技术中,外管10通常由Q345钢制成,从而可以使所述输送管具有较好的韧性。而内管20通常由耐磨材料(例如,高铬铸铁)制成,从而可以使输送管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将多片弧形片11拼合形成外管10,例如,可以将弧形片11贴合在内管20的外表面上之后,在弧形片11的外表面上设置抱箍,从而将多片弧形片11固定在一起形成外管10。优选地,可以将多片弧形片11焊接在一起形成外管10。将弧形片11贴合在内管20的外表面上之后,将多片拼合在一起的弧形片11焊接在一起形成外管10。将弧形片11焊接在一起之后,可以对输送管进行振动时效或去应力退火,以消除焊接应力。在本专利技术中对弧形片11的片数并没有特殊限制,只要能够拼合在一起形成外管10即可。为了便于加工,优选地,弧形片11可以为两片,该两片弧形片11关于外管10的轴线对称,如图2所示。两片弧形片11均为外管10的一半。可以通过模压的方法制得弧形片11,也可以通过铸造的方法制得弧形片11。通常,弧形片11的较薄(厚度大约5 8mm),因此优选采用模压的方法获得弧形片11。当弧形片11为两片时,由于弧形片11厚度较小,因此,利用模压的方法获得的弧形片11会有一些变形,即,弧形片11的形状与内管20的形状并不完全匹配。因此,在将弧形片11与内管20贴合时,可以利用冲压模具将弧形片11压在内管上,操作所述冲压模具的上模的油压机的压力大约为0.2 0.8MPa。具体方法将在下文中详细介绍。在利用冲压模具将弧形片11压合在内管20上时,优选地,弧形片11可以包括金属层Ila和设置在该金属层Ila内侧的塑性层11b,该塑性层Ilb能够被压缩。在冲压模具的上模下压将弧形片11压合在内管20上时,塑性层Ilb发生变形,从而可以缓冲所述上模对内管20的冲击力。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利用任何可以被压缩的材料制成塑性层lib。例如,可以利用橡胶制成塑性层lib。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利用卷制、焊接等方法获得内管20。利用卷制的方法获得内管20后,为了提高内管20的硬度,可以对内管20进行调制处理。为了简化制造工艺,优选地,可以通过铸造的方法获得内管2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输送管可以是直管,也可以时用于混凝土泵车出口处的出口弯管。即,如图1所示,所述输送管可以包括轴线为弧形的弯管部和设置在该弯管部两端的直管部。由于输送管的弯管部受到冲击最大,因此弯管从最易磨损。为了防止弯管部因过度磨损而失效,优选地,所述弯管部的内管的壁厚可以大于所述直管部的内管的壁厚。例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直管部的壁厚可以为5 15_,而弯管部的壁厚可以为10 30mm。为了便于将输送管与混凝土泵车连接,优选地,可以在该输送管的输入端设置连接法兰30。或者,为了便于将多节输送管连接,优选地,可以在输送管的输出端设置连接法兰30。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只在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送管,其特征在于,该输送管包括外管(10)和由耐磨材料制成的内管(20),所述外管(10)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管(20)的外表面互相贴合,所述外管(10)由多片弧形片(11)沿所述内管(20)的圆周方向拼合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管,其特征在于,该输送管包括外管(10)和由耐磨材料制成的内管(20),所述外管(10)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管(20)的外表面互相贴合,所述外管(10)由多片弧形片(11)沿所述内管(20)的圆周方向拼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片弧形片(11)通过焊接形成所述外管(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片(11)为两片,该两片弧形片(11)关于所述外管(10)的轴线对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0)具有通过铸造形成的一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片(11)包括金属层(Ila)和设置在该金属层(Ila) 内侧的塑性层(11b),该塑性层(Ilb)能够被压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层(Ilb)由橡胶材料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该输送管包括轴线为弧形的弯管部和设置在该弯管部两端的直管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部的内管的壁厚大于所述直管部的内管的壁厚。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该输送管包括固定设置在该输送管的输出端和/或输入端的连接法兰(30)。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法兰(30)包括耐磨套(31)和与该耐磨套(31)的外表面贴合设置的外法兰部(32),该外法兰部(32)与所述外管(10)固定连接,所述耐磨套(31)与所述内管(20)对接。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套(31)的靠近所述内管(20)的一端的外径大于该耐磨套(31)另一端的外径。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管,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莎李旺段林昆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