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穿孔输送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30951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1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穿孔输送带。一种纺纱机,包括牵伸装置和纤维束集束装置。所述纤维束集束装置包括穿孔输送带并且将由所述牵伸装置牵伸的纤维束集束。所述穿孔输送带包括由导电聚合物制成的涂层。所述穿孔输送带的整个外表面由涂层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一种穿孔输送带,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穿孔输送带,纤维束集束装置设置在纺纱机的牵伸装置(或者牵伸部)的下游并且适于将由牵伸装置牵伸的纤维束集束。
技术介绍
已经提出了在加捻之前将被牵伸的纤维束集束的各种纤维束集束装置,用于通过消除引起纱线缺陷的原因例如绒毛来改进纱线质量。使用一种环形穿孔输送带来将纤维束集束装置中的纤维束集束和输送。在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穿孔输送带上传输的纤维束例如棉容易在穿孔输送带中产生静电,其结果是穿孔输送带带电,并且纤维容易吸附到穿孔输送带上。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4-346473公开了一种具有抑制带的带电的防静电功能的带。由上述公开文献公开的带由合成纤维丝的透气织物制成并且包含减少静电的材料。具体地,根据该公开文献的用于带的织物要求预定百分比的经纱或纬纱应该是金属纱线并且预定百分比的合成纤维丝应该是单丝,并且还要求通过添加至少一种化学添加剂到合成纤维丝而使单丝应成为导电的。上述公开文献还公开了预定百分比的合成纤维丝或织物材料由金属涂层覆盖。在上述公开文献中公开的带通过添加导电材料到织物材料的一部分来防止或抑制带静电。然而根据该方法,带表面的某部分容易带电,而表面的其余部分不容易带电,以致于当与带的整个表面处理为防静电的情况相比时,该公开文献的带不能有效地抑制静电。预定百分比的经纱和纬纱由金属纱线制成或者预定百分比的合成纤维丝通过添加化学添加剂而成为导电的织物是麻烦的并且因此是难以制造的。此外,难以以金属涂层不易剥离的方式用金属涂层覆盖织物或合成纤维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致力于提供一种容易形成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穿孔输送带,允许穿孔输送带的整个表面不易带静电并且提高耐用性。—种纺纱机,包括牵伸装置和纤维束集束装置。所述纤维束集束装置包括穿孔输送带并且将由所述牵伸装置牵伸的纤维束集束。所述穿孔输送带包括由导电聚合物制成的涂层。所述穿孔输送带的整个外表面由涂层形成。根据下面结合附图通过示例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被认为新颖的特征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详细地阐述。通过参考下面对当前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以及附图,可以最佳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及其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部分示意侧视 图1B为图1A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穿孔输送带的示意立体 图1C为图2的穿孔输送带的局部放大示意 图1D为形成图1C的穿孔输送带的一部分的纱线的示意剖视 图2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替代实施例的穿孔输送带的局部放大示意 图2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替代实施例的穿孔输送带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以及 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个替代实施例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部分示意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图1A-图1D描述根据优选实施例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纤维束集束装置在图1A中总体上由数字11表示,并且设置在牵伸部(或者牵伸装置)的输出罗拉对12的下游。纤维束集束装置11包括输出夹持罗拉对13、抽吸管14、穿孔输送带15以及引导部16。输送夹持罗拉对13包括形成在旋转轴17上的下夹持罗拉17A、以及通过穿孔输送带15推靠于下夹持罗拉17A的上夹持罗拉18,旋转轴17设置为与牵伸部的输出罗拉对12的前下罗拉12A平行地延伸。上夹持罗拉18以及牵伸装置的前上罗拉12B对于纺纱机的每两个相邻纱锭通过支承构件19由加压臂(未示出)支承。支承构件19与前上罗拉12B的支承构件一体地形成。抽吸管14相对于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设置在输出夹持罗拉对13的夹持点上游。穿孔输送带15卷绕在抽吸管14、引导部16以及下夹持罗拉17A上,以便于局部地与它们接触。纤维束F根据穿孔输送带15的旋转而被传输。纤维束集束装置11在穿孔输送带15方面与已知的纤维束集束装置不同。纤维束集束装置11的其余结构基本上与已知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相同。前下罗拉12A的旋转经由形成在前下罗拉12A上的齿、中间齿轮20以及形成在旋转轴17上的齿传递至旋转轴17。抽吸管14通过连接管21连接到用作用于纤维束集束装置11的抽吸源(或真空源)的导管(未示出)。与每个引导部16相邻地设置有抽吸喷嘴22,用于在纱线断裂的情况下吸入从牵伸装置传输的纤维束F。抽吸喷嘴22连接到对于纺纱机的所有纱锭公用的抽吸导管(未示出)。抽吸管14具有形成为凸状的引导表面以及多个抽吸狭缝23,抽吸狭缝23形成为穿过抽吸管14并沿着与抽吸管14的纵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以预定间距(或者以两个相邻纱锭之间的间隔距离)间隔开。抽吸狭缝23形成为基本上沿着引导表面的整个宽度(沿着与抽吸管14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抽吸管14组装到纤维束集束装置11,以便抽吸管14的引导表面面向纤维束F经过穿孔输送带15的通道。穿孔输送带15包括由纱线31的平纹编织织物形成的圆柱形基体构件。由纱线31编织的圆柱形基体构件完全用由导电聚合物制成的涂层32覆盖。涂层32具有0.1到几微米的厚度。换句话说,穿孔输送带15由平纹编织织物制造为无缝环状的形式。在优选实施例中,将作为圆柱形形状编织织物的基体构件热熔。随后将基体构件切割为预定宽度,并且然后用由导电聚合物制成的涂层32覆盖。这样完整地形成了穿孔输送带15。如图1C和图1D所示,使用鞘芯结构的热熔纱线作为形成基体构件的纱线31。热熔纱线包括由熔合温度为220°C的聚酰胺制成的鞘部31A和熔合温度为260°C的聚酰胺单丝制成的芯部31B。在形成基体构件的纱线31的交叉部,热熔纱线31的鞘部31A熔合。基体构件用外径为大约0.05-0.15mm的纱线31编织。虽然纱线31优选地应该尽可能细以便高效地抽吸纤维束,但是本实施例中的纱线31具有以上尺寸范围的外径以确保穿孔输送带15的强度。穿孔输送带15中的开口区域的比例为25%到40%的范围。开口区域比例可以用(A2/A1)X100 (%)表达,其中Al是由沿着穿孔输送带15的圆周方向延伸的任何两条相邻经纱33A的中心线和沿着穿孔输送带15的轴向方向延伸的任何两条相邻纬纱33B的中心线包围的区域,A2是由任何两条相邻经纱33A和由任何两条相邻纬纱33B包围的区域。在优选实施例中,纱线31不在穿孔输送带15的基体构件的所有交叉部熔合,而是形成穿孔输送带15的圆柱形基体构件具有相邻交叉部熔合的熔合区域和相邻交叉部不熔合的非熔合区域。基体构件的交叉部选择性地熔合和布置为熔合区域和非熔合区域沿着圆柱形基体构件的圆周方向交替设置。在优选实施例中,熔合区域和非熔合区域还沿着圆柱形基体构件的轴向方向交替设置。下面将描述穿孔输送带15的制造方法。准备具有穿孔输送带15的最终宽度的圆柱形基体构件并且然后对该基体构件应用熔合和导电聚合物涂层在生产率方面不是非常高效的。因此,为了生产率,准备宽度为最终产品的宽度的多倍(例如十几倍)的圆柱形基体构件。例如,当成品穿孔输送带15的宽度为15至25_时,准备具有几百毫米的宽度的圆柱形基体构件。然后,通过使用圆柱形夹具来对圆柱形基体构件实施熔合加工,所述圆柱形夹具具有与圆柱形基体构件的内径大约相同的外径,并且穿过其中径向地形成有多个孔作为夹具的熔合加工区域。熔合加工与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7-126798中公开的加工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穿孔输送带,其中所述纺纱机包括牵伸装置和纤维束集束装置,其中所述纤维束集束装置包括穿孔输送带并且将由所述牵伸装置牵伸的纤维束集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输送带包括:由导电聚合物制成的涂层,其中所述穿孔输送带的整个外表面由该涂层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15 JP 2011-2746551.一种用于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穿孔输送带,其中所述纺纱机包括牵伸装置和纤维束集束装置,其中所述纤维束集束装置包括穿孔输送带并且将由所述牵伸装置牵伸的纤维束集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输送带包括: 由导电聚合物制成的涂层,其中所述穿孔输送带的整个外表面由该涂层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穿孔输送带,还包括: 圆柱形基体构件,其具有 多条纱线;以及 多个交叉部,形成在所述纱线相交的位置处,其中所述纱线被编织或针织成所述圆柱形基体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穿孔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合泰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