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体征监护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26547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9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体征监护仪,包括前壳、后壳、参数面板、参数测量板、泵阀组件、显示屏及主控板,所述前壳和后壳固定并围出安装空间,所述参数面板、参数测量板、泵阀组件、显示屏及主控板均位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参数面板、参数测量板、泵阀组件、显示屏及主控板均直接与所述前壳或后壳固定。由于监护仪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直接装配到前壳或后壳上,监护仪整机内部可以采用无钣金支架的设计,大大简化整机结构,减轻重量,确保整机小巧轻便,提高整机测量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便携式体征监护仪
技术介绍
病人体征监护仪是一种便携、易用的生理参数监测仪器,广泛应用于人体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为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临床诊断依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监护仪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医生出诊、野外抢救等场合,对监护仪的小型化和便携化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种便携式的监护仪,结构的紧凑和轻便是基本的要求,而监护仪内部大量的板卡和设备如何布局是决定监护仪整体性能的关键因素。便携式监护仪,一般包括参数面板、参数测量板、主控板、显示屏及电源板等,这些板卡的布局是整机架构的主要可调整因素。现有的便携式监护仪的架构方案是:参数测量板、主控板、电源板等固定在钣金支架上,并通过线缆彼此连接。由于钣金支架的存在,监护仪整机重量较重;而且内部空间被分割得比较零碎,空间利用率较低,监护仪拆装比较繁琐,很难保证紧凑的结构和稳定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减小重量的便携式体征监护仪。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体征监护仪,包括前壳、后壳、参数 面板、参数测量板、泵阀组件、参数支架、显示屏及主控板,所述前壳和后壳固定并围出安装空间,所述参数面板、参数测量板、泵阀组件、参数支架、显示屏及主控板均位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参数面板、参数测量板、泵阀组件、显示屏及主控板均固定于所述前壳或后壳,且所述参数面板、参数测量板、泵阀组件及主控板中的至少两个与所述参数支架连接一体而构成整体部件,所述整体部件固定于所述后壳。由于通过参数支架形成整体部件,而整体部件与后壳固定,使监护仪整机结构紧凑,且装配简单。该与前壳或后壳固定的方式包括:a)单独固定;b)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通过支架连接一体后再与前壳或后壳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参数面板、参数测量板、泵阀组件及参数支架连接一体而构成所述整体部件。进一步的,所述主控板和显示屏均单独固定于所述前壳,所述主控板与所述显示屏平行。进一步的,所述参数面板、参数测量板及参数支架连接一体而构成所述整体部件,所述泵阀组件单独固定于所述后壳。进一步的,所述参数测量板、参数支架及泵阀组件连接一体而构成所述整体部件,所述参数面板单独固定于所述后壳。进一步的,所述主控板和参数测量板合并为集成板,所述集成板、参数面板、参数支架及泵阀组件连接一体而构成所述整体部件。进一步的,所述参数面板和参数测量板通过板对板连接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病人体征监护仪,还包括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电源管理板,所述电源管理板单独固定于所述后壳。进一步的,所述的病人体征监护仪,还包括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电池及AC/DC模块,所述电池和AC/DC模块均固定于所述后壳的底面。进一步的,所述的病人体征监护仪,还包括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记录仪,所述记录仪固定于所述后壳的侧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监护仪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直接装配到前壳或后壳上,监护仪整机内部可以采用无钣金支架的设计,大大简化整机结构,减轻重量,确保整机小巧轻便,提高整机测量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 式便携式体征监护仪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不,本实施方式便携式体征监护仪包括前壳I和后壳4,该前壳I和后壳4固定并围出安装空间14。该便携式体征监护仪还包括位于该安装空间14的参数面板8、参数测量板9、泵阀组件10、参数支架11、电源管理板12、接口转换板5、AC/DC模块7、电池6、记录仪13、主控板3及显示屏2。参数面板8用于提供各种体征参数监测接口,其可以采用现有部件。参数测量板9包含了用于心电、无创血压、血氧、体温、有创血压等至少一种参数的测量电路,其可以采用现有部件。泵阀组件10通过气管实现与参数面板8、参数测量板9的气路连接,其通过线缆实现与参数测量板9的供电连接,其可以采用现有部件。参数面板8、参数测量板9及泵阀组件10均安装在参数支架11上,使参数面板8、参数测量板9、泵阀组件10及参数支架11连接一体而构成整体部件,该整体部件可以直接推入到后壳4内固定。参数面板8和参数测量板9可以通过板对板连接器连接,从而减少了因为线缆而引入干扰的可能。当然,由于参数面板8和参数测量板9都安装在参数支架11上,两者距离较小,也可以采用较短的线缆连接。电源管理板12的功能包括:电压转换、锂电池充电管理、为监护仪各个板卡和设备供电及与参数测量板9、主控板3通讯等,该电源管理板12可以采用现有部件。该电源管理板12可以单独固定于后壳4,其可以通过线缆分别连接参数测量板9、主控板3、AC/DC模块7、电池6、接口转换板5及记录仪13。接口转换板5可以为监护仪提供更多的输入输出接口。该接口转换板5固定于后壳4,其可以通过线缆连接到电源管理板12。AC/DC模块7用于交流直流转换。电池6用于供电,如锂电池。该AC/DC模块7和电池6可以固定在后壳4的底面,通过线缆连接到主控板3,有利于监护仪整机的重心稳定。记录仪13用于记录各种体征监测数据。该记录仪13可以固定在后壳4的侧面,其可以通过线缆与电源管理板12连接。主控板3用于协调、控制该监护仪的各个板卡和设备。显示屏2用于显示信息。主控板3和显示屏2可以均单独固定于前壳1,该主控板3与显示屏2平行,显示屏通2过线缆连接到主控板3,主控板3通过线缆连接到电源管理板12,该种结构充分利用了前壳空间,使得后壳的结构得到简化,整机更加紧凑。在本实施例方式中,参数面板8和参数测量板9可以通过板对板连接器连接,以减少通过线缆引入干扰的可能。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有参数面板8、参数测量板9及泵阀组件10的参数支架11可以靠近前壳1,电源管理板12可以位于参数支架11的后方,接口转换板5可以位于电源管理板12的后方,记录仪13可以单独固定在后壳4的侧面。后壳4对应参数面板8的位置可以设有开口 15。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监护仪的各种板卡和设备均直接装配到前壳I或后壳4上,仪器内部可以不设置钣金支架,简化了整机结构,减轻了重量,确保整机小巧轻便,提高了测量稳定性。便携式体征监护仪包括前壳1、后壳4、参数面板8、参数测量板9、泵阀组件10、显示屏2及主控板3。前壳I和后壳4固定并围出安装空间14,该安装空间14可以全部由后壳4形成,前壳I盖住该安装空间14 ;该安装空间14也可以由前壳I和后壳4共同形成。参数面板8、参数测量板9、泵阀组件10、显示屏2及主控板3均位于该安装空间14,并均直接与前壳I或后壳4固定。该监护仪还可以包括电源管理板12、电池6及AC/DC模块7,从而可以同时使用交流电和直流电作为电源。便携式体 征监护仪的参数支架11,参数面板8、参数测量板9、泵阀组件10及主控板3中的至少两个与该参数支架11连接一体而构成整体部件,该整体部件固定于所述后壳4。该整体部件的组合方式除了如前所述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由参数面板8、参数测量板9及参数支架11组成或由参数测量板9、参数支架11及泵阀组件10组成等。电源管理板则可以单独固 定于后壳。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体征监护仪,包括前壳、后壳、参数面板、参数测量板、泵阀组件、参数支架、显示屏及主控板,所述前壳和后壳固定并围出安装空间,所述参数面板、参数测量板、泵阀组件、参数支架、显示屏及主控板均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面板、参数测量板、泵阀组件、显示屏及主控板均固定于所述前壳或后壳,且所述参数面板、参数测量板、泵阀组件及主控板中的至少两个与所述参数支架连接一体而构成整体部件,所述整体部件固定于所述后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铁柱陈轶炜岑建杨太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