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砂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2545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砂光机,包括壳体、驱动元件、与驱动元件配接的偏心装置、以及与偏心装置配接的底板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刹车盘,在刹车盘和底板之间还设置有一个运动转换装置。通过增加运动转换装置,使底板相对于壳体同时有公转和自转或只有公转两种不同的运动状态,从而使砂光机具有圆砂和板砂两种不同的功能。而不需更换底板,这样使得使用者在进行功能转换相当方便,同时也便于携带和运输。加上无需设置特殊的连接装置,这样就使得整体结构比较简单、成本也降低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手持式电动磨削工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砂光机包括圆砂机和平板砂等,其中圆砂机的打磨底板可相对于壳体做公转和自转,打磨底板做不规则的轨道运动,用于磨削较大量的材料;平板砂的打磨底板只可以相对于相对于壳体做公转运动,因此,打磨底板只能够做规则的轨道运动,适用于磨削较小量的材料,例如用于精细加工或精加工。如果使用者希望拥有精磨和细磨两种加工能力时,就必须购买圆砂和板砂两种工具。而美国专利US6,132,300于2000年10月公开了一种两功能砂光机,该砂光机通过更换打磨底板与连接装置相配合,来实现圆砂和平板砂这两种功能。而这种砂光机在使用时要实现圆砂和板砂的转换,就必须更换底板,使得使用者在工作时非常麻烦、不方便。加上该连接装置包括多个刚性件和多个挠性柱体,结构复杂,并且挠性柱体受到的力矩大,容易失效,生产时对挠性柱体的材料要求高导致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低成本的、方便使用的双功能砂光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砂光机,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驱动元件、与所述驱动元件配接的偏心装置、以及与所述偏心装置配接的底板,多功能砂光机还包括有与所述底板配接的运动转换装置,当所述运动转换装置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底板相对于所述壳体有公转和自转,以实现圆砂;当所述运动转换装置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底板相对于所述壳体只有公转,以实现板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砂光机中设置一个运动转换装置,通过该运动转换装置使得底板相对于壳体做公转或同时做公转与自转,以分别实现板砂或圆砂功能,而非通过更换底板实现。因此其不需设置用于连接不同底板的特殊的连接装置及附件底板,从而使得整体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也使得其进行功能转换相当方便。另外,由于其不需设置附加底板部件以实现不同功能,使得其便于携带和运输。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多功能砂光机的局部剖示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多功能砂光机的局部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多功能砂光机的局部剖示图,其中运动转换装置处于第一位置与底板配接。图4是本专利技术多功能砂光机沿图3中A-A直线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多功能砂光机沿图4中B-B弧线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多功能砂光机的局部剖示图,其中运动转换装置处于第二位置与底板配接。图7是本专利技术多功能砂光机沿图6中C-C直线剖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多功能砂光机沿图7中D-D弧线剖面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多功能砂光机的图8中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壳体 2.驱动元件 21.电机 22.电机轴 3.刹车盘 31.连接部 32.弹性部 33.制动部 4.偏心装置 41.风扇 42.轴承 43.轴承座 431.卡块 432.圆孔槽 44.螺钉 5.弹性元件 6.运动转换装置 61.配接部 62.操作部 3.第一配接面 64.第二配接面 641.凸起 642.弧形面 65.卡槽 651.接触面 652.接触面7.底板 71凸台 711.接触面 712.接触面 72.螺钉 73.凹槽 74.弧形面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创作实质在于通过增加运动转换装置,并使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实现底板其相对于壳体同时有公转和自转或只有公转两种状态。当运动转换装置不与刹车盘配接,也就是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时底板相对于壳体同时有公转和自转,砂光机则产生圆砂功能;当运动转换装置与刹车盘配接,也就是两者之间没有距离,这时,刹车盘产生一定的制动力,底板相对于壳体只有公转,砂光机则产生板砂功能。如此,实现本创作的专利技术目的不需更换底板,也可实现砂光机的两种工作方式。以下就以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创作的技术方案。参照图1-2所示,一种多功能砂光机,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的驱动元件2、与所述的驱动元件2配接的偏心装置4、以及与偏心装置4配接的底板7,其还包括有与底板7配接的运动转换装置6,其中所述的驱动元件包括电机21和电机轴22,运动转换装置6在两个不同的位置与底板7相配接。多功能砂光机还包括有设置于壳体1内的刹车盘3,运动转换装置6位于底板7和刹车盘3之间,而底板7和刹车盘3之间的距离是恒定的。其中刹车盘3包括与壳体1配接的连接部31和与之相连的弹性部32以及制动部33,当所述运动转换装置6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制动部33与所述运动转换装置6配接。偏心装置4包括风扇41、轴承42、轴承座43。其中风扇41偏心设置在电机轴22,轴承42和风扇41通过螺钉44与电机轴22固定,轴承座43与底板7通过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螺钉72相配接。轴承座43上设置了若干个收容槽432,弹性元件5(在本实施例中为弹簧)收容于收容槽432中,弹簧5的一端触及所述的轴承座43,另一端触及运动转换装置6。当然,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都知道弹性元件可以是压簧或是片簧等等,而它们可以根据种类不同设置在不同的位置。轴承座43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卡块431,可以用于运动转换装置6的限位。运动转换装置6包括配接部61和与其相连接的操作部62,配接部61包括第一配接面63和第二配接面64,其中第一配接面63与弹簧5相抵靠并用于与刹车盘3相配接,第二配接面64用于与底板7相配接。第二配接面64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凸起641和与之相连的弧形面642。运动转换装置6还包括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卡槽65,在本实施例中卡槽65为弧形槽,卡槽65可沿卡块431做圆周转动。卡槽65包括接触面651和652(如图4所示)。在第一位置时,卡块431与接触面651相配接,在第二位置时,卡块431与接触面652相配接。底板7上设置了一个弧形凸台71,凸台71包括接触面711和712(如图4所示),在第一位置时,操作部62与接触面711相配接,在第二位置时,操作部62与接触面712相配接。底板7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凹槽73用于与第二配接面64设置凸起641相配合。同时底板7还设置有与凹槽73相连的弧形面74(如图9所示),弧形面642与弧形面74可相对滑动。参照图3-5所示,转动操作部62,弧形槽65沿卡块431做圆周转动,使运动转换装置6处于第一位置,这时操作部62与凸台71的接触面711相接触,从而限制了运动转换装置6沿E方向上的运动;同时卡块431与卡槽65的接触面651相接触,从而限制了运动转换装置6沿F方向上的运动;这个位置时第二配接面64设置的凸起641与底板7所设置的凹槽73相配合,使得第一配接面63与刹车盘3的制动部33之间产生h(大约0.3~0.8mm)的间隙。如此,当电机21驱动电机轴22旋转时,驱动风扇41和轴承42以及轴承座43相对于电机轴22做偏心旋转运动,由于底板7相对于壳体1同时有公转和自转,轴承座43驱动底板7做不规则的轨道运动,砂光机实现圆砂功能,同时运动转换装置6随底板7一起运动。转动运动转换装置6,使其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首先向上提起操作部62,压缩弹簧5,使得操作部62相对底板7抬起一定的距离,进而转动操作部62,卡槽65沿卡块431做圆周转动,弧形面642与弧形面74相对滑动,使运动转换装置6沿E方向转动,当卡块431与卡槽65的接触面652相接触时,到达第二位置。参照图6-8所示,运动转换装置6处于第二位置,这时操作部62与凸台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砂光机,包括壳体(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驱动元件(2)、与所述驱动元件(2)配接的偏心装置(4)、以及与所述偏心装置(4)配接的底板(7),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有与所述底板(7)配接的运动转换装置(6),当所述运动转换装置(6)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底板(7)相对于所述壳体(1)有公转和自转;当所述运动转换装置(6)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底板(7)相对于所述壳体(1)只有公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士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