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可控恒压滴液漏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15650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0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恒压滴液漏斗。一种可控恒压滴液漏斗,包括内锥形磨口、水滴形主体管、活塞、上支管、外锥形磨口、下支管、磨口塞、U形玻璃管,内锥形磨口、水滴形主体管、活塞、上支管、外锥形磨口、下支管顺次相连,活塞设有内滴管,该内滴管伸入到上支管上部,U形玻璃管连接水滴形主体管和上支管,内磨口与磨口塞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1、外锥形磨口接口连一合适长度的下支管,可插入液面以下,使滴入的液体与反应液混合均匀;可减少加热体系中滴入液体的挥发,从而提高产率。2、内滴管滴液过程中容易观察控制。3、U形玻璃管具有平衡气压的功能,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漏斗,尤其涉及一种可控恒压滴液漏斗
技术介绍
滴加是在有机合成反应过程中将液体反应物或反应物溶液通过滴液漏斗有控制地加入到反应中的一项基本操作。恒压滴液漏斗常用于封闭体系,比如绝大部分的有机合成实验,因其有机溶剂易挥发、需要隔绝空气等。常见的滴液漏斗为带有外磨口的圆柱体主体管、U形恒压支管和磨口支管,但其磨口支管不能插入反应液面以下,在边加热边滴加的实验中,往往会造成反应液的挥发,因而给实验和操作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恒压滴液漏斗。一种可控恒压滴液漏斗,包括内锥形磨口、水滴形主体管、活塞、上支管、外锥形磨口、下支管、磨口塞、U形玻璃管,内锥形磨口、水滴形主体管、活塞、上支管、外锥形磨口、下支管顺次相连,活塞设有内滴管,该内滴管伸入到上支管上部,U形玻璃管连接水滴形主体管和上支管,内磨口与磨口塞活动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1、外锥形磨口接口连一合适长度的下支管,可插入液面以下,使滴入的液体与反应液混合均匀;可减少加热体系中滴入液体的挥发,从而提高产率。2、内滴管滴液过程中容易观察控制。3、U形玻璃管具有平衡气压的功能,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恒压滴液漏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可控恒压滴液漏斗,包括内锥形磨口 1、水滴形主体管2、活塞3、上支管4、外锥形磨口 5、下支管6、磨口塞7、U形玻璃管8,内锥形磨口 1、水滴形主体管2、活塞3、上支管4、外锥形磨口 5、下支管6顺次相连,活塞3设有内滴管,该内滴管伸入到上支管4上部,U形玻璃管8连接(导通)水滴形主体管2和上支管4,内磨口 I与磨口塞7。具体使用方法:关闭活塞3,将反应液加入到水滴形主体管2中,内磨口 I上放上磨口塞7,然后将可控恒压滴液漏斗插入到烧瓶中,使外锥形磨口 5和烧瓶磨口紧密连接,同时下支管6插入反应液面以下,再将活塞3打开,开始滴液。通过观察内滴管的滴液情况控制滴液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控恒压滴液漏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内锥形磨口(1)、水滴形主体管(2)、活塞(3)、上支管(4)、外锥形磨口(5)、下支管(6)、磨口塞(7)、U形玻璃管(8),内锥形磨口(1)、水滴形主体管(2)、活塞(3)、上支管(4)、外锥形磨口(5)、下支管(6)顺次相连,活塞(3)设有内滴管,该内滴管伸入到上支管(4)上部,U形玻璃管(8)连接水滴形主体管(2)和上支管(4),内磨口(1)与磨口塞(7)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恒压滴液漏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内锥形磨口(I)、水滴形主体管(2)、活塞(3)、上支管(4)、外锥形磨口(5)、下支管(6)、磨口塞(7)、U形玻璃管(8),内锥形磨口(I)、水滴形主体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华绒王昱丹王玲方文军王彦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