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板片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9518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层板片式换热器。桶体内中部布置中隔段,中隔段将桶体内分隔成上下两换热腔室,上、下换热腔室内布置上气段与下气段,上气段与下气段之间通过通管连接;上下两换热腔室的内壁环绕布置若干篇换热片,换热片与腔室内壁垂直;上进液口布置在上换热腔室外壁与上换热腔室联通,下进液口布置在下换热腔室外壁与下换热腔室联通,上进气口与上气段联通,出气口与下气段联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层板片式换热器增加了换热效率,减少了换热设备的投入,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层板片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气体冷却循环是大型设空气调节装置,需要大型的冷却系统,现有的空气调剂冷器效果差,且需要多组冷却换热器同时进行,不利于效率转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了 一种双层板片式换热器。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层板片式换热器,包括桶体,上进气口,中隔段,上进液口,下进液口,上气段,下气段,换热片,出气口 ;所述的桶体内中部布置中隔段,中隔段将桶体内分隔成上下两换热腔室,上、下换热腔室内布置上气段与下气段,上气段与下气段之间通过通管连接;上下两换热腔室的内壁环绕布置若干篇换热片,换热片与腔室内壁垂直;上进液口布置在上换热腔室外壁与上换热腔室联通,下进液口布置在下换热腔室外壁与下换热腔室联通,上进气口与上气段联通,出气口与下气段联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层板片式换热器,所述的上、下换热腔室相连通。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层板片式换热器增加了换热效率,减少了换热设备的投入,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 图中I是桶体,2是上进气口,3是中隔段,4是上进液口,5是下进液口,6是上气段,7是下气段,8是换热片,9是出气口。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双层板片式换热器,包括桶体I,上进气口 2,中隔段3,上进液口 4,下进液口 5,上气段6,下气段7,换热片8,出气口 9 ;桶体I内中部布置中隔段3,中隔段3将桶体I内分隔成上下两换热腔室,上、下换热腔室内布置上气段6与下气段7,上气段6与下气段7之间通过通管连接;上下两换热腔室的内壁环绕布置若干篇换热片8,换热片8与腔室内壁垂直;上进液口 4布置在上换热腔室外壁与上换热腔室联通,下进液口 5布置在下换热腔室外壁与下换热腔室联通,上进气口 2与上气段6联通,出气口 9与下气段7联通。上、下换热腔室相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板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1),上进气口(2),中隔段(3),上进液口(4),下进液口(5),上气段(6),下气段(7),换热片(8),出气口(9);所述的桶体(1)内中部布置中隔段(3),中隔段(3)将桶体(1)内分隔成上下两换热腔室,上、下换热腔室内布置上气段(6)与下气段(7),上气段(6)与下气段(7)之间通过通管连接;上下两换热腔室的内壁环绕布置若干篇换热片(8),换热片(8)与腔室内壁垂直;上进液口(4)布置在上换热腔室外壁与上换热腔室联通,下进液口(5)布置在下换热腔室外壁与下换热腔室联通,上进气口(2)与上气段(6)联通,出气口(9)与下气段(7)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板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1),上进气口(2),中隔段(3),上进液口(4),下进液口(5),上气段(6),下气段(7),换热片(8),出气口(9);所述的桶体(I)内中部布置中隔段(3),中隔段(3)将桶体(I)内分隔成上下两换热腔室,上、下换热腔室内布置上气段(6)与下气段(7),上气段(6)与下气段(7)之间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德生丁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昊隆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