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管廊与控制中心连接节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8258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综合管廊与控制中心连接节点结构,所述连接节点结构的两端与综合管廊主线相连通,其一侧壁与控制中心相连通,所述连接节点结构由若干道竖向隔墙分隔为双舱或多舱,并在其内设置有一水平中板,以将连接节点结构内的各舱分隔为上层结构腔和下层结构腔;各舱的所述上层结构腔和下层结构腔之间设置有连通楼梯;所述上层结构腔和下层结构腔内的舱与舱之间布设有防火门;在所述水平中板上开设有孔洞,以供管线穿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通过水平中板将人员通行路线与管线走向分开;通过在竖向隔墙上设置防火门以达到各舱间的防火分区完全独立,提高安全性;通过在下层结构的底板上设置集水井以有效避免雨水渗漏给管线带来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综合管廊
,具体涉及一种综合管廊与控制中心连接节点结构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是一种新型市政管线隧道,近年来随着国内城镇化推进,越来越多地新城区在规划建设综合管廊,目前已在上海、昆明、广州、苏州、沈阳、苏州、无锡等地规划建设了超过300km的综合管廊,综合管廊容纳的管线包括电力电缆、通信与控制光缆、高质(杂质)水管、热水管、供冷管道等,根据综合管廊的系统布置,需要在综合管廊沿线附近某一位置设置一处控制中心,从控制中心到综合管廊主线之间设置一段连接通道,在连接通道和管廊主线之间的交叉时需要解决人员通行和管廊内管线的正常通行,同时还要满足防火分区的独立。传统的做法采用简单的在管廊上开洞,并与通向控制中心的连接通道相连通,在实质上并未解决管线弯转和人员通行之间的矛盾,还打乱了独立的防火分区,增加了工程造价,工程建成后在安保、防水防渗等方面存在诸多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综合管廊与控制中心连接节点结构,该连接节点结构通过设置一水平中板以将连接节点分为上、下两层结构腔,并在各舱之间的竖向隔墙上布设防火门,以妥善解决人员通行、管线走向以及防火分区独立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综合管廊与控制中心连接节点结构,所述连接节点结构的两端与所述综合管廊主线相连通,其一侧壁与所述控制中心相连通,所述连接节点结构由若干道竖向隔墙分隔为双舱或多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节点结构内设置有一水平中板,以将所述连接节点结构内的各舱分隔为上层结构腔和下层结构腔;各舱的所述上层结构腔和下层结构腔之间设置有连通楼梯;所述上层结构腔和下层结构腔内的舱与舱之间布设有防火门;在所述水平中板上开设有孔洞,以供管线穿行。所述孔洞位于各舱内所述水平中板的两侧。所述连接节点结构在平面上宽于所述综合管廊主线平面1.5 2.0米,所述连接节点宽度扩大处的侧壁与所述综合管廊主线的标准断面呈30 45度交角。所述上层结构腔的一侧壁上布置有洞口,以与所述控制中心相连通。所述下层结构腔的一侧壁上布置有洞口,以与所述控制中心相连通。所述下层结构腔的各舱内设置有集水井。各舱内的所述楼梯位于该舱内纵向中心线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水平中板将人员通行路线与管线走向分开,上层结构腔方便人员通行,下层结构腔方便管线敷设,闲置空间用于堆放工具,方便工程检修,降低工程造价;通过在竖向隔墙上设置防火门,以达到在满足人员在各舱间和控制中心转换的同时使得各防火分区完全独立,提高安全性;通过在下层结构腔的底板上设置集水井以有效避免雨水渗漏给管线带来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节点结构的底板平面布置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节点结构的中板平面布置示意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节点结构的顶板平面布置示意 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节点结构的A-A剖面示意 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节点结构的B-B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5,图中标记1-13分别为:底板1、集水井2、防火门3、竖向隔墙4、楼梯5、中板6、孔洞7、连接通道8、孔洞9、顶板10、上层结构腔11、下层结构腔12、管线13。实施例: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综合管廊与控制中心的连接节点结构,该连接节点结构设置于综合管廊主线与控制中心之间,人员和管线可由控制中心通向综合管廊主线,综合管廊主线内的管线可以正常的敷设运行,人员与管线之间保持独立的路线,同时保持独立的防火分区,通过合理的节点尺寸,降低造价。如图1-5所示,连接节点具体为一箱型腔体结构,其外侧壁相对于综合管廊主线的标准断面加宽1.5 2m,宽度扩大处侧壁与主线标准断面呈30 45度交角;平面尺寸局部扩大的目的在于满足后续设置的楼梯宽度要求。由竖向隔墙4将该腔体分隔为左、右两舱,并在腔体内设置有一水平中板6以将该腔体分隔为上层结构腔11和下层结构腔12,下层结构11用于管线敷设,上层结构12用于人员通行;连接节点的上层结构腔11的两端与综合管廊主线相连通,同时在上层结构腔11的侧壁上开设有孔洞以与连接通道8相连,连接通道8通向控制中心。竖向隔墙4的上、下部分上均设置有甲级防火门3,用以使左、右两舱间可以进行人员通行并保持各舱间的防火区各自独立;分别在左、右两舱内的水平中板6上居中设置楼梯5,两侧预留管线13的敷设空间,楼梯5自中板6延伸至底板I上,方便人员在上层结构腔11和下层结构腔12之间的转换通行,为确保上层结构腔11和下层结构腔12之间的防火独立,在中板6上的楼梯5洞口处设置有可开合的防火盖板;在中板6的两端开设有若干孔洞7,孔洞7紧靠各舱的侧壁面设置,即紧靠左、右舱侧壁以及竖向隔墙4的侧壁,以使综合管廊主线中敷设过来的管线13从上层结构腔11穿过孔洞7进入下层结构腔12中,并沿各舱两侧敷设,之后再经另一端的孔洞7穿回至上层结构腔11 (见图5所示),此种设置结构可使管线敷设与人员通行空间分隔开,避免上层结构腔11或控制中心着火时影响到管线13的安全;在与连接通道8相通的右舱中板6上设置有孔洞7,自用电缆可由此进入控制中心;在下层结构腔12的左、右两舱内设置集水井2,用于收集结构渗漏水和管道排放水即清洗水,并通过泵机排出至道路雨水系统。工作人员在进行空间转换时,可在上层结构腔11中来回通行,并通过楼梯5进入下层结构腔12中;下层结构腔12具体用于敷设管线13,而开设于中板6上的孔洞7可巧妙的将位于上层结构腔11中的管线13引导进入下层结构,以使人员通行和管线敷设互不影响,同时通过防火门3以使各舱间的防火分区各自独立。根据连接节点结构的埋设深度不同,当综合管廊主线与下层结构腔12相连通,控制中心亦与下层结构腔12相连通时,则管线13经孔洞7进入上层结构腔11敷设,并经另一端的孔洞7穿回下层结构腔12内;当综合管廊主线与下层结构腔12相连通,控制中心与上层结构腔11相连通时,则对管线的敷设不做变化,继续沿下层结构腔12敷设。传统的做法采用简单的开洞,没有解决管线弯转和人员通行之间的矛盾,还打乱了独立的防火分区,增加了工程造价,工程建成后在安保、防水防渗等方面存在诸多隐患。本实施例针对控制中心与综合管廊主线连接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其核心是将各种功能进行系统和组织,即将人员通行路线与管线走向分开,从而彻底解决两者混杂和矛盾的局面,使得防火分区的独立变得简单,同时可以有效的利用交叉口的内部空间,降低了工程造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综合管廊与控制中心连接节点结构,所述连接节点结构的两端与所述综合管廊主线相连通,其一侧壁与所述控制中心相连通,所述连接节点结构由若干道竖向隔墙分隔为双舱或多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节点结构内设置有一水平中板,以将所述连接节点结构内的各舱分隔为上层结构腔和下层结构腔;各舱的所述上层结构腔和下层结构腔之间设置有连通楼梯;所述上层结构腔和下层结构腔内的舱与舱之间布设有防火门;在所述水平中板上开设有孔洞,以供管线穿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管廊与控制中心连接节点结构,所述连接节点结构的两端与所述综合管廊主线相连通,其一侧壁与所述控制中心相连通,所述连接节点结构由若干道竖向隔墙分隔为双舱或多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节点结构内设置有一水平中板,以将所述连接节点结构内的各舱分隔为上层结构腔和下层结构腔;各舱的所述上层结构腔和下层结构腔之间设置有连通楼梯;所述上层结构腔和下层结构腔内的舱与舱之间布设有防火门;在所述水平中板上开设有孔洞,以供管线穿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与控制中心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位于各舱内所述水平中板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管廊与控制中心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王恒栋曾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