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地下通道、管涵等主体结构的施工。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交通、市政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路、铁路、轨道交通、人行通道、管沟等截面为狭长类的交通、市政设施采用地下通道、管涵的型式埋置于陆域或水下。目前地下工程可采用的施工方法也较多,但在地周边环境、地质条件,水域防洪、景观、通航等条件受限时,各施工方法选取困难,不仅工程投入高,而且工程施工风险大,如当前地下和水下通道、管涵的主体结构普遍采用明挖法、盾构法、顶管法、沉管法、矿山法、管帷法等施工方法。明挖法采用现浇主体施工时工序多、周期长、施工临征地范围大,对周边环境影响大,而在狭长的场地施工时工程材料输送困难,工程工期难以保证;水下通道采用围堰明挖法时对通航、防洪影响大,工期长,而盾构法、顶管法、矿山法或管帷法对地质条件敏感,最小覆土厚度要求高,地下结构埋深大,工程两端接线明挖段基坑深、纵坡大、线路长、工程投资明显增大;除此之处,顶管法受预制构件材质、断面和顶进阻力的限制,单向顶进长度小;盾构法实施断面型式较单一,设备制造时间长,盾构管片接缝多;矿山法对软土地层不宜采用,特别不适用于软土地基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工程需要开挖狭长型基槽,在设置后靠及顶进装置的顶进工作点,利用顶进装置的伸缩性在顶进装置的顶进方向不断增加预制构件,并将预制构件沿基槽顶进,直至达到预定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工程需要开挖狭长型基槽,在设置后靠及顶进装置的顶进工作点,利用顶进装置的伸缩性在顶进装置的顶进方向不断增加预制构件,并将预制构件沿基槽顶进,直至达到预定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预制构件沿基槽顶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顶进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