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转体施工工艺及转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798205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转体施工工艺,通过研制一种制造、安装及调试简便、安全可靠、可通用的转体系统,主要包括转铰及牵引系统,首先实现桥梁转体,再运用液压同步顶升技术卸载转体系统,实现转体系统循环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转体系统,包括上转盘、下转盘、顶升系统、水平紧固机构和牵引装置,所述上转盘与下转盘相对转动连接,牵引装置固设在下转盘上用于牵引上转盘转动,水平紧固机构与下转盘连接,顶升系统独立设置或设置在下转盘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可实现转体系统在施工完成后取回重复利用,从而降低施工成本,该转体系统结构简单,可循环使用,从而降低转体工艺的设备及施工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转体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桥梁转体施工工艺及转体系统
技术介绍
从1977年建成的第一座转体施工的遂宁建设桥至今,全国采用转体施工方法已建成近200座桥梁。转体施工已从山区发展到平原;转体重量由千吨级上升到万吨级;转体施工工艺也由平衡转体施工发展到无平衡转体施工、竖转施工、竖转加平转施工,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由于转体施工具有不影响既有线运营、桥下通航、行车等较大优势,在跨越深谷、河流、既有线修建上跨桥梁时得到了大量运用。随着“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实施,中国在“十一五”期间步入“高铁时代”,铁路迎来了史无前例的高速、跨越式发展,铁路运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计135条铁路线,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0万公里,居世界第二 ;其中高铁投入运营里程达8358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高居世界第一,沿线立交通道建设需求数量庞大。2010年8月23日,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电报《关于开展客运专线建设有关问题设计核查的紧急通知》指出:在已建成的客运专线上应严禁修建公(铁)路跨线立交桥,必须修建时应采取桥梁转体施工等安全措施并报铁道部批准。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桥梁转体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桥梁主墩及盖梁浇筑完成且达到设计强度后,在盖梁顶面安装转体系统;(2)将转体系统调水平并进行固定;(3)将梁体临时固定在转体系统上并进行配重安装;(4)转体系统进行平衡调试,平衡调试完毕后进行试转,然后转体系统将梁体转体至设计位置后将梁体下降至盖梁顶部,取出转体系统,完成梁体转体施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转体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桥梁主墩及盖梁浇筑完成且达到设计强度后,在盖梁顶面安装转体系统; (2)将转体系统调水平并进行固定; (3)将梁体临时固定在转体系统上并进行配重安装; (4)转体系统进行平衡调试,平衡调试完毕后进行试转,然后转体系统将梁体转体至设计位置后将梁体下降至盖梁顶部,取出转体系统,完成梁体转体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转体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盖梁顶部设有滑动轨道,滑动轨道两边浇筑有定位垫块,定位垫块顶部安装支座,转体系统安装在滑动轨道上,处于定位垫块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转体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体系统包括上转盘、下转盘、垂直液压千斤顶组、水平液压千斤顶组、转向定滑轮、牵引钢束和连续张拉千斤顶;所述下转盘上设有凹形安装槽,安装槽中心有转轴,上转盘置于安装槽中且与转轴活动配合;水平液压千斤顶组和垂直液压千斤顶组沿下转盘周向均匀安装,且垂直液压千斤顶组初始为伸出状态;转向定滑轮和连续张拉千斤顶固设在下转盘上,牵引钢束一端与上转盘连接,牵引钢束绕过转向定滑轮,另一端与连续张拉千斤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梁转体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垂直液压千斤顶组顶升转体系统,调整转体系统为水平状态,水平液压千斤顶组顶紧两侧的定位垫块将转体系统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转体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连续张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文傅贤超李贤婧胡安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