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近红外光学吸收材料及其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当前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光电产业迅猛发展,对光学材料的设计、研究和应用,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近年来,不同结构、不同性能的光学吸收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的报道逐年增加。近红外光是指波长在700 2500nm之间的电磁波,在众多种类的近红外染料中,方酸菁染料具有其独特的优点:最大吸收波长比较大、摩尔吸光系数比较高,吸收或发射波长可调范围广(从可见光到近红外区域)及分子结构易于设计、修饰,它的这些优越性使其在激光防护、液晶显示、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非线性光学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得到了更多更好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关于 方酸菁染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方酸菁小分子染料结构的构造上,从而改变其吸收波段,使其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到目前为止,已设计和合成出各类方酸菁小分子染料,如中国专利CN101346438A公开了取代苯胺的两亲性方酸菁染料及其在药物上可接受的衍生物,涉及到光动力学治疗,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工业应用中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结构如下: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近红外光学吸收的方酸菁聚三唑,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结构由至少包含两种双炔单体与双叠氮单体点击制备而成,其中,双炔单体总摩尔数与双叠氮单体摩尔数比为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近红外光学吸收的方酸菁聚三唑,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结构由至少包含两种双炔单体与双叠氮单体点击制备而成,其中,双炔单体总摩尔数与双叠氮单体摩尔数比为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近红外光学吸收的方酸菁聚三唑,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是基于至少两种双炔单体与双叠氮单体通过点击反应形成的聚三唑,结构如下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近红外光学吸收的方酸菁聚三唑,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叠氮单体分子式为%(乂)2,结构式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近红外光学吸收的方酸菁聚三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三唑结构式中&、Rnik结构如下式,其中R为烷基、芳烷基或杂环烷基,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近红外光学吸收的方酸菁聚三唑,其特征在于:所 述A的分子式为Ra(N3),结构式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近红外光学吸收的方酸菁聚三唑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氮气气氛中,将双炔单体和双叠氮单体,加入到含有催化剂、配体及有机溶剂的混合体系中,在40 45°C下聚合反应24 48h,再加入单炔单体和单叠氮单体,继续反应l_4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即得,其中催化剂的用量为双...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