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796097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的工艺方法及其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由生化处理模块、沉淀模块和膜过滤三大模块组成,采用生化处理、高效沉淀和膜过滤相结合的方式,经生化处理后的污水先进入高效沉淀池进行沉淀除去大部分污泥,然后再进行膜过滤。该方法采用模块化组合,投资省、运行稳定可靠、运行成本低、占地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及资源化领域,具体涉及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的工艺方法和设备。
技术介绍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方法研究和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主要工艺有生物化学方法和物理化学方法。在相关行业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污水处理行业产生了大量有商业价值的最新技术成果,但目前这些技术成果的工程应用不理想。另一方面,由于污水排放标准的提高和节能降耗的要求,需要技术集成和技术综合,采用近期产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利用系统工程的设计方法,将各个子系统(单元技术模块)优化组合,使系统整体技术经济指标最优化,实现既满足现行污水排放标准和再生利用的技术指标要求,又使工程投资、运行成本和占地最少的目标。目前污水处理中应用和研发的热点是膜生物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的特点之一是省去了沉淀池,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有机负荷。然而由于过滤时污水中污泥含量较高,会导致滤膜的通水量较低,易造成膜堵塞,需要进行大孔连续吹扫和频繁地反洗,因而膜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在传统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基础上进行提升、完善和优化,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的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生化反应池、高效沉淀池和膜过滤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生化反应池、高效沉淀池和膜过滤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沉淀池采用微涡流絮凝和斜管沉淀结构,或采用小网格反应器和斜管沉淀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过滤单元包含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过滤单元为微滤(MF) /超滤(UF),过滤膜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生产的聚偏氟乙烯(PVDF)材质的中空纤维膜或板式膜。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反应池为3A0生化反应池,由第一缺氧池(Al)、厌氧池(A2)、第二缺氧池(A3)和好氧池(O)组成,所述第一缺氧池(Al)、厌氧池(A2)和第二缺氧池(A3)依次首尾相接,好氧池(O)采用氧化沟形式,其首尾都与第二缺氧池(A3)相接,所述第一缺氧池(Al)上还设置有入水口,所述好氧池(O)上还设置有出水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3A0生化反应池采用多点进水方式,即在第二缺氧池(A3)上还设置有另一个入水口,使得部分污水能够直接从该入水口进入第二缺氧池(A3)。7.—种3A0生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3A0生化反应池由第一缺氧池(Al)、厌氧池(A2)、第二缺氧池(A3)和好氧池(O)组成,所述第一缺氧池(Al)、厌氧池(A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宝增李洪徐庆元罗明仁黄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