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拟环保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模拟面源污染的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是我国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当前点源污染治理已经初见成效,但面源污染由于量大面广、变化快等特点决定了其治理难度较大。众多研究、实践表明,构建由陆域向水域过渡的缓冲带体系,通过植物体系的综合作用,能有效防止陆域面源污染物进入水体,是截留陆域面源污染物、改善河道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同时,由于缓冲带是介于河溪和陆域之间的生态过渡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具有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生境、提供生物栖息地、提高生物多样性、营造滨河景观、连接生态廊道等多种功能。自20世纪80年代,欧美、澳大利亚等利用掌握的缓冲带技术,开展大量的科研与生产实践活动,为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做出了贡献。国内主要停留在河岸缓冲区域土地利用、生态护坡等方面,缺乏系统性、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缓冲带技术的研究,实践应用相对较少。缓冲带技术往往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不能将缓冲区无限放宽;另一方面作为缓冲带重要变量的植物体系、坡度结构等因素又影响着缓冲带各方面功能的发挥。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模拟面源污染的缓冲装置,其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一缓冲箱体,所述缓冲箱体的第一侧箱壁上设置有配水板,靠近所述缓冲箱体的第二侧箱壁处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侧箱壁相平行,所述隔板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侧箱壁,所述第一侧箱壁与所述第二侧箱壁相对;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侧箱壁形成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侧箱壁形成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布置有多个集水管,集水管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每个集水管的端头上都设置有一取样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模拟面源污染的缓冲装置,其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一缓冲箱体,所述缓冲箱体的第一侧箱壁上设置有配水板,靠近所述缓冲箱体的第二侧箱壁处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侧箱壁相平行,所述隔板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侧箱壁,所述第一侧箱壁与所述第二侧箱壁相对;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侧箱壁形成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侧箱壁形成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布置有多个集水管,集水管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每个集水管的端头上都设置有一取样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集水管自所述第一侧箱壁向所述隔板方向阶梯式排布,高度逐步降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槽内填充有土壤,所述土壤内种植有用于控制污染的多种植物,...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