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组合式可调节复合生态浮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6046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可调节复合生态浮岛。该浮岛主体结构包括固定柱、浮岛框架、植物种植筐。固定柱下端插入水泥立方体锚中并沉入水底,上端高出水面30-60cm。浮岛框架为网状结构,分上下两层,通过四角的固定孔与固定柱穿插连接。植物种植筐独立设置,与浮岛框架相扣合。固定于表层浮岛框架的筐内种植香蒲、黄花鸢尾等挺水植物,固定于下层浮岛框架的种植筐内栽种金鱼藻、苦草等沉水植物,并以陶粒、蛭石等轻质材料加以固定。在植物种植筐下部悬挂生物膜填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态浮岛构造简单,便于工业化生产;可根据水深、水体透明度及光照条件调节各层至合理深度,适应不同水体及需求;充分利用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去除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污染水体生物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可调节复合生态浮岛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过程的深入,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并且逐步从城市向村镇扩展。农田施用的化肥、农药未被作物有效吸收,随降水径流汇入湖库。调查显示,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水质低于地表水III类标准的占76.3%。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加之市政污水管网不完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超标排放,严重危及我国日益短缺的水资源。生态浮岛修复技术旨在应用无土栽培将水生、湿生、陆生植物移植到水面上,通过植物生长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达到水质净化和水系美化的效果。由于其低投资、低能耗、运行管理方便,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植物自身对氮磷元素利用有限,当水体深度较大时,不能有效净化下层水体;而且浮岛系统不易管理,植物收割困难,未收割的植物残体浸于水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以下问题: 1、传统浮岛处理系统结构形式及作用方式单一,处理效果不显著。将挺水植物、生物膜填料、沉水植物等分层配置,各层既相互独立,便于灵活组装,又能协同作用达到对水体的立体净化; 2、根据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可调节复合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可漂浮在水面的浮岛框架,起固定浮岛作用的固定柱,以及用于种植植物并悬挂生物膜填料的植物种植筐;所述的浮岛框架由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构成,成方形结构,?并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管材将该框架分隔成N×N方格的网状结构,N为10?16;所述的浮岛框架四角处各有一个上下贯通的固定孔,固定柱通过固定孔结合法兰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可调节复合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可漂浮在水面的浮岛框架,起固定浮岛作用的固定柱,以及用于种植植物并悬挂生物膜填料的植物种植筐;所述的浮岛框架由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构成,成方形结构,并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管材将该框架分隔成NXN方格的网状结构,N为10-16 ;所述的浮岛框架四角处各有一个上下贯通的固定孔,固定柱通过固定孔结合法兰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岛框架根据不同水体透明度差异,调节至不同深度。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岛框架四个边框的中间位置设有锁扣,绳子穿过锁扣将单元浮岛框架连接起来;为防止植物生长、负重增加导致浮岛下沉,将浮子系于锁扣上,调节浮岛吃水深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柱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管材加工而成,下端固定于水泥立方体锚中并沉入水底,上端高出水面30-60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种植筐由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构成,其构型为上大下小、侧面镂空的四棱台,植物种植筐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向阳徐剑朱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